第89章:穗尖凝露映初心
“曹旭哥,冰原村的回信浸了雪水,字都晕开了!”二柱举着张皱巴巴的信纸冲进试验田,纸角还挂着没化的冰碴,“老村长说他们的三穗稻抽穗了,就是穗粒有点瘪,问咱能不能寄点‘壮粒肥’的方子过去!”
曹旭正蹲在田埂上给三穗稻测茎秆粗度,闻言直起身,指腹擦过稻穗上凝结的晨露:“瘪粒?怕是极寒天养分跟不上。”他接过信纸,冰水顺着指缝往下滴,晕开的字迹里能辨认出“雪层太厚”“根须冻僵”的字样,“把咱上次熬的‘草木灰灵泉膏’装一陶罐,再附张配比单,让商队捎过去。”
炎童抱着个陶瓮从仓库跑出来,瓮口冒着白气:“刚温好的‘暖根汤’,按你说的,用沙枣根、椰壳炭和灵泉水熬了三个时辰,给戈壁组的稻苗灌点,今早发现它们根须有点发灰。”
“来得正好。”曹旭接过陶瓮,往木瓢里倒了些深褐色的汤汁,蹲下身拨开戈壁组稻苗根部的沙土,小心地把汤汁浇进去,“这汤能驱寒,还能让根须抓土更牢。”他看着汤汁渗进土里,稻苗叶片似乎都舒展了些,“冰原村的三穗稻缺的就是这口‘暖’,回头让他们也按方子熬点,比单纯施肥管用。”
王大叔背着竹篓在割枯草,准备给稻苗做保暖垫:“刚在村头见着雨林寨的商队了,说他们的‘珊瑚三穗稻’遭了虫灾,叶片被咬得全是洞,问咱有没有‘驱虫香’的方子。”
“虫灾?”曹旭眉头一挑,转身往仓库走,“拿纸笔记下来,我给他们配。用艾草、薄荷、苦楝叶晒干磨粉,混着椰壳灰撒在田里,既能驱虫,还能当肥料。”他边走边说,“让他们多加点椰壳灰,雨林湿气重,那东西能吸潮。”
二柱趴在田埂边数稻粒,突然喊:“曹旭哥,雨林组的三穗稻有一穗粒数少了!是不是养分被另外两穗抢了?”
曹旭走过去,果然见右侧的侧穗比另外两穗短了半寸,粒数也少了十来颗。他指尖掂了掂稻穗重量,又捏了捏茎秆:“是茎秆输送养分不均。”从腰间解下卷细麻绳,将三穗轻轻捆在一起,中间留了点空隙,“这样能让养分往弱穗匀点,别捆太紧,免得磨伤穗壳。”
炎童在一旁记录:“戈壁组茎粗0.8寸,穗长7寸,粒数128颗;雨林组茎粗0.7寸,主穗粒数142颗,侧穗分别136颗、98颗;冰原组……哦对,冰原组的样本还没到。”他笔尖顿了顿,“商队说冰原村的三穗稻还没完全成熟,等收了穗再给咱送样本。”
“不急,”曹旭望着远处晨雾中的海面,“冰原的稻子成熟期比咱晚一个月,能结出三穗已经是奇迹了。”他弯腰摘下片发黄的稻叶,“你看这叶尖的黄斑,是夜里露水太重闷的,得给稻田多通通风。”说着便去调整田边的防风障,把帆布掀起一角,让海风吹进来。
王大叔铺完枯草,拍了拍手上的土:“祠堂的老秀才托人来说,想给三穗稻写篇赋,让咱给他讲讲这稻子的‘性子’,比如啥时候最精神,啥时候爱偷懒。”
曹旭被逗笑了:“这老秀才,还把稻子当人了。”他想了想,“就说它‘喜晨露,畏午晒,爱听风,怕积水’,浇水要在清晨,正午得遮阴,刮风别关障,雨后要排水。再告诉他,三穗稻最懂‘抱团’,一穗弱了,另外两穗会匀养分,跟咱村里人似的。”
二柱举着个小陶罐跑过来,里面装着刚从稻穗上摘下的青粒:“我剥了点新粒,放嘴里嚼了嚼,有点甜!比去年的双穗稻淀粉多!”
“灌浆还没结束呢,别急着尝。”曹旭笑着弹了下他的额头,“等完全成熟了,蒸一锅新米饭,请全村人吃。”他接过陶罐,倒出几粒青米,对着光看,“颗粒够饱满,看来‘壮粒肥’没白用。”
正说着,雨林寨的络腮胡船长又扛着个大竹筒来了,竹筒上缠着水草:“曹旭兄弟,给你带好东西了!”他把竹筒往地上一放,倒出一堆带着水珠的紫黑色种子,“这是‘墨珠莲’的种子,咱寨子里的老法子,把它磨成粉混在肥料里,稻穗能变黑亮,还抗倒伏!”
曹旭捏起一粒种子,表皮滑溜溜的,带着股清香味:“这东西稀罕,上次在医书里见过,说它水性足,适合湿地。”他往雨林组的田里撒了几粒,“先试试能不能在咱这儿发芽,能活就大面积种。”
船长蹲在田埂上,看着三穗稻啧啧称奇:“咱那虫灾要是早点用你的方子,也不至于少收三成。对了,冰原村的人跟我说,他们的三穗稻虽然瘪了点,但熬粥特别香,带着股雪水的清甜味,等收了粮,让他们给你送一麻袋尝尝。”
“那感情好。”曹旭递给他一包驱虫粉,“这是按方子配好的,回去赶紧用上。对了,你们的‘珊瑚三穗稻’留种了吗?下次捎点来,我想试试和咱的三穗稻杂交,说不定能结出四穗来。”
船长眼睛一亮:“四穗稻?这要是成了,咱南北境的稻种就真能串成一条线了!”他接过驱虫粉,又从船上搬下几捆晒干的“海苔草”,“这草泡在水里能发沼气,给稻苗供暖正好,冬天用得上。”
送走船长,曹旭让炎童把墨珠莲种子分类,又让二柱去通知村里的妇女们,下午一起给三穗稻绑防风绳——天气预报说傍晚有大风。王大叔则去检修灌溉渠,确保雨水能及时排出去。
忙活了一上午,日头升到头顶时,曹旭才坐在田埂上歇脚,掏出干粮啃着。他望着试验田里的三穗稻,在阳光下泛着金绿色的光,穗尖的露珠折射出彩虹,忽然觉得这稻子就像个浓缩的小世界,冰原的寒、雨林的湿、戈壁的干、半岛的咸,都在这一株株稻苗里扎了根。
“曹旭哥,老秀才的赋写好了!”二柱举着张泛黄的纸跑来,纸上的毛笔字龙飞凤舞,标题是《三穗谣》。
曹旭接过纸,轻声念起来:“一穗承冰魄,二穗含雨泽,三穗抱沙脉,粒粒皆家国……”念到最后一句,他抬头看向远处的村庄,炊烟正从屋顶升起,心里忽然热乎乎的。
炎童凑过来看,忽然指着远处的海平面:“快看,冰原的商队来了!好像拉着个大木桶!”
果然见一队雪橇在海边停下,几个裹着兽皮的冰原人正往下搬木桶。为首的汉子看到曹旭,挥手喊:“曹旭兄弟,老村长让俺送新碾的三穗稻米来!熬粥给娃们尝尝,补补身子!”
曹旭跑过去,掀开木桶盖,里面的米粒青白相间,带着淡淡的雪香。他抓了一把在手里,米粒凉凉的,像握着把碎玉。
“这米得用雪水熬才香,”冰原汉子笑着说,“老村长说,等明年,他们要在冰窖里搭暖棚,种出比这更饱满的三穗稻,到时候请你们去冰原吃新米!”
曹旭把木桶抱到田边,对着三穗稻晃了晃:“听见没?冰原的兄弟等着咱去吃新米呢。”风吹过稻穗,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
他舀了一碗新米,转身往厨房走:“今天中午熬三穗稻粥,加把沙枣,再撒点椰壳粉,让大伙尝尝,这跨越山海长出来的米,到底是啥滋味。”
二柱和炎童跟在后面,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我要多加灵泉水!”“我要放墨珠莲粉,看看会不会变黑色!”
曹旭回头看了眼试验田,阳光穿过稻穗,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撒了一地的碎金。他忽然想起老秀才赋里的句子,笑着对两个少年说:“你们说,这三穗稻是不是也在盼着,有一天能让所有土地都长出这样的穗子?”
二柱用力点头:“肯定是!等我们种出四穗稻,五穗稻,让冰原、雨林、戈壁,还有所有地方的人,都能吃饱饱的!”
炎童推了推他:“先把眼前的三穗稻伺候好再说!别忘了,下午还要绑防风绳呢!”
三人说说笑笑往村里走,田埂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就被风吹来的细沙轻轻盖住,只留下三穗稻在阳光下轻轻摇晃,穗尖的露珠滚落进土里,像在悄悄孕育着新的希望。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7/503786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