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当便衣警察那些年 > 第91章:笔墨接力,故事传声

第91章:笔墨接力,故事传声


“晓宇,你那幅《课本里的春天》画完了吗?昨天说要给我们看的。”林晓刚走进社区活动室,就看见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趴在画架前涂颜色,水彩颜料沾了满手。

晓宇回头吐了吐舌头,鼻尖沾着点草绿色:“快啦林老师!你看这朵蒲公英,我用了三种黄色,像不像你说的‘阳光落在绒毛上的样子’?”

“像极了!”林晓蹲下来,指着画纸上的教室窗户,“这里再加道金边,就像咱们活动室早上的阳光斜斜照进来的样子,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晓宇立刻蘸了金色颜料,“昨天王爷爷还说,他小时候的教室窗户是纸糊的,下雨会漏雨呢。”

正说着,推门进来的王爷爷听见了,手里的搪瓷缸子“当啷”一声放在桌上:“可不是嘛,1952年那会儿,我们教室窗户糊的是麻纸,刮大风就哗啦啦响,冬天冻得手都握不住笔。”他摘下老花镜擦了擦,“不过那会儿的《国语》课本里有篇《寒号鸟》,老师总说‘别学寒号鸟’,我们就天天盼着春天。”

“王爷爷,寒号鸟是什么样的呀?”刚跑进来的小胖举着个铁皮青蛙玩具,“是像青蛙一样会跳吗?”

王爷爷被逗笑了,从布包里掏出本泛黄的课本:“你看这插图,寒号鸟长着尾巴,像只胖麻雀,天天喊‘哆啰啰,哆啰啰’,却不垒窝。”他指着插图给孩子们讲,“后来大雪封山,这傻鸟就冻死了,老师用这个故事催我们背书呢。”

“那我不要当寒号鸟!”小胖把铁皮青蛙往兜里一塞,“我要当小燕子,提前垒窝!”

“这就对喽!”退休教师张奶奶端着茶水进来,手里还捧着个木匣子,“看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好东西了——1980年的《音乐》课本,里面夹着当年的歌谱呢。”

她翻开课本,泛黄的纸页上印着《让我们荡起双桨》,音符旁边画着少先队员划桨的插图。张奶奶清了清嗓子,用带着颤音的调子唱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孩子们跟着哼唱,晓宇的水彩笔随着节奏在纸上点出星星点点的音符。社区志愿者小周举着相机,镜头里张奶奶的白发和孩子们的笑脸叠在一起,像幅温暖的拼贴画。

“张奶奶,你们那时候上课也带红领巾吗?”梳羊角辫的女孩拽着张奶奶的衣角,她胸前的红领巾歪歪扭扭的。

“带啊,”张奶奶抬手帮她系好红领巾,指尖划过三角巾的锐角,“我们那会儿入队仪式在操场,高年级的姐姐给系红领巾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总怕自己念错誓词。”她从木匣子里拿出张黑白照片,“看,这是我们班入队那天,后排左数第三个就是我,红领巾洗得发白,却比啥都宝贝。”

照片里的女孩们穿着布拉吉,胸前的红领巾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小胖突然指着照片角落:“那不是王爷爷吗?他怎么没戴红领巾?”

王爷爷挠挠头:“我那会儿调皮,总被老师罚站,入队比他们晚了半学期。”他从怀里摸出个用红布缝的小三角,“这是我后来自己缝的,等终于戴上真红领巾那天,把它别在书包里带了整整一个月。”

“王爷爷也挺可爱的嘛。”晓宇咯咯地笑,手里的画笔在画纸上添了个戴红领巾的小老头。

这时活动室的门被撞开,快递员小李抱着个大纸箱喘着气:“张奶奶,您订的老教具到了!”

拆开纸箱,里面露出铁皮算术板、拼音卡片和算盘。张奶奶拿起个木头算盘,珠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1975年的教具,算珠是牛角做的,比现在的塑料算盘沉多了。”她给孩子们演示“三下五去二”,算珠噼啪作响,“当年教珠算,我能背出每个孩子的错题本,谁总在‘进位’上出错,谁的算盘珠子总掉,记得比自家孩子的生日还清楚。”

“我知道!”晓宇突然举手,“就像林老师记得我们谁不爱吃青椒,谁总忘带水彩笔!”

林晓正给孩子们分糖果,闻言笑了:“你们的小秘密,我可都记在心里呢。”她把水果糖放进每个孩子手心,“张奶奶说要教咱们用算盘算加法,谁学得快,这盒1988年的水果糖就归谁。”

“我要学!”孩子们立刻围到张奶奶身边,算盘声、欢笑声混在一起。王爷爷被小胖拽着学拨算盘,手指僵硬得像老树枝,惹得孩子们直笑。小李举着手机录像,嘴里念叨着:“这得发社区公众号,标题就叫‘老教具里的时光机’。”

张奶奶突然敲了敲算术板:“安静!现在抽查昨天教的《少年中国说》,晓宇先来!”

晓宇放下算盘,挺起小胸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清脆的童声撞在墙壁上,王爷爷不自觉地跟着默念,张奶奶的手指在算术板上轻轻打着节拍,林晓悄悄用手机录下这段声音——背景里有算盘的噼啪声,有小胖偷偷吃糖果的窸窣声,还有窗外突然掠过的鸽哨声。

“真棒!”张奶奶鼓掌时,银镯子撞在一起叮当作响,“当年我教的学生,现在有的当校长,有的成了工程师,每次同学聚会,还会背这段给我听呢。”

“我们以后也背给您听!”孩子们齐声喊,算盘珠子的碰撞声突然变得格外响亮,像是在为这个约定伴奏。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的家长陆续来接人。晓宇举着画纸给妈妈看:“你看王爷爷的红领巾,我画了三种红色呢!”小胖妈妈看着儿子算珠拨得飞快,惊讶得捂住嘴:“这孩子昨天还数不清手指头呢!”

王爷爷把那个红布小三角别在晓宇的画框上,张奶奶则在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塞了张拼音卡片——1980年版的,背面印着她亲手写的“好好学习”。

“明天还来吗?”小李锁门时回头问。

林晓望着暮色中的活动室,窗台上的老教具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张奶奶正把今天的照片插进相册,王爷爷在清点算盘珠子,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一样荡在走廊里。

“来!”她听见自己的声音轻快地扬起,“明天教大家用老幻灯机,王爷爷说他带了1965年的幻灯片,上面有《鸡毛信》的故事呢!”

“太好了!”身后传来孩子们跑远的欢呼声,夹杂着家长们无奈又宠溺的嗔怪。

王爷爷把铁皮青蛙塞进小胖的衣兜:“明天比赛谁能让青蛙跳得最远。”张奶奶笑着把算术板放进木匣,金属搭扣“咔嗒”一声锁上,像给今天的故事扣上了个温柔的结尾。

林晓最后一个离开,锁门前回头看了眼——月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画出长长的光斑,老座钟的滴答声里,仿佛藏着无数个清晨的读书声,从1952年一直传到今天。

“明天见。”她轻声说,仿佛在跟满屋的时光道别。

门轴转动的轻响里,传来张奶奶的声音远远飘来:“记得带搪瓷缸子啊,我煮了酸梅汤。”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4/5038327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