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就这?(5k)
要说邀功不邀功的,那还是另外一回事,反正这事情的功劳就放在那里,总是跑不掉的,而且还挺大。
关键是这事儿吧,它是真的让人高兴!
大过年的,还不让人乐呵乐呵了?
最关键的一点,还得是这件事情他本身够硬,而且到这个阶段,除了炉龄影响这个已经基本确定不受影响的指标之外,别的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这都不赶紧趁着还没过年往上报,那也太浪费同志们这些天来围着这套设备连轴转的功夫。
还有几天才过年,来得及来得及。
总工在脑袋里过了一下,这倒也有道理,报喜嘛,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这本来就是一件纯纯的大喜事,腰杆子够硬。
“好,我们和三轧厂陈厂长那边沟通一下,两边一起把这个喜报给报了。”总工笑道。
“嗯,速度要快,最好明天就能报上去。”写材料是需要时间的,两边也需要一起沟通一下到底这东西怎么报,某种程度来说,这个庞大的课题,本身就是一种福利,除了原本就在里面的同志之外,这个福利怎么分,也值得商量一下。
这种事情别说这些老当领导的,就连两耳不怎么闻窗外事的高振东知道了,也没什么意见,不该落下的别落下就行,至于别的就无所谓,哪个地方没几个需要照顾、或者是情况具体此前名额又不够的同志来着?
这个福利本身够大,够分。
而且没有这些同志承担其他工作,那也不可能调集得了这么一个数字庞大同时又技术、经验都足够出众的团队来完成这件事。
“好!”
此时,这个试验车间里的下一炉钢,又开始熔炼,同志们脸上,红光满面,喜气洋洋。
——
别的同志都这么忙,高振东自己自然也没闲着,别看快过年了,他这里依然工作繁忙。
火电厂的事儿就别说了,这东西有些庞大,就仅仅是一个核心,都够他忙活的。
而其他同志自然也不是闲着,这都这么多天了,防工委那边的人手早就组织好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以现在委里能掌握的交通力量来说,哪怕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偏远的地方调人过来,也都调到了。
毕竟Falcon-20不是吃素的,这个飞机在我们这里使用的频率之高,让它的老家高卢那边大呼幸运,这可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使用经验,对后期的改进大有裨益。
也不怪他们猴急,一种射程800~1500公里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搁谁都急。
“振东同志,我们又来打秋风吃大户了,哈哈哈哈。”空装局的同志刚走进高振东的办公室,就忍不住要笑。
这大户吃得那是真爽,连吃带拿的那种。
对于他的双关语,高振东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只要吃的下去,那是求之不得,只可惜有些东西技术没发展到,那就真的没法吃,自己努力了这么些年,也堪堪到了能吃下去巡航导弹的程度。
“开店就不怕大肚汉,尽管吃,尽管吃。”高振东也是话里有话,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这是搞……”委总工还在准备介绍,结果一起来的同志和高振东都笑了。
“老总,不用介绍,这些同志我大半都熟。”
“就是就是,和高总工打交道,我们估计比您还早点儿。”
如果从搞空空弹那一拨来算的话,还真是这样。而且这里面有一个绝对早的,这货还在高振东读书的时候就认识。那就是在人群后方的苏卫华,这货和高振东打交道的时间绝对最早,在这里没有之一。
这批同志,正是从搞反舰导弹里抽出来的,反舰导弹现在主要在增程,这事儿一方面就是怼燃料,另外一方面要等超视距雷达,所以人手暂时显得颇为充足。
防工委一想,这东西大概率是个导弹,而现在我们射程最远的空面导弹,还真就是这些同志搞的反舰导弹,没毛病。
于是就从反舰导弹那边抽了一部分人过来。这里面不但包括了苏卫华,连他的上级工程师齐工都来了,不过现在高低得称一声齐总。
实际上同志们最好奇的,也就是这东西到底怎么制导,所以这一次调过来的人,大半都是搞制导的。
委总工闻言,在脑门儿上拍了一下,糊涂了,振东同志最早和系统内打交道,除了计算机之外,不就是因为导弹嘛,这帮搞导弹的同志和他还能不熟?
大家说说笑笑的坐下,空装局的同志就急不可耐的开口:“振东同志,这回你可以好好说说你那个射程800到1500公里的武器设想了。”
这事儿他憋了好久了都,不说寝食难安,至少也是难以入寐。
他的话差点把搞导弹的这帮同志吓一个大跟斗,啥?玩儿这么大的吗?
召集他们的时候,只说是有新式远程武器的设想需要大家讨论讨论,具体情况没说。
同志们寻思,再远能有多远?
反正只要不是弹道导弹,顶天200公里了吧,再远没有任何意义。
结果一来就听见这么个大活儿,800~1500,有点出乎意料。
“800?”齐总没忍住,这可叫我怎么制导哟~~~~~~
空装局的同志点点头:“对,就是800。”先取个下限吧。
高振东点点头,他理解这个数字的冲击力的确是比较大:“嗯,下限800,再往上,就看设计水平了,总之,这个导弹的弹长最好控制在6米出头,直径不超过520毫米,重量不超1.5吨。”
这些数字都是有讲究的,很科学。
6米出头,是隐形轰炸机弹仓可能的最大长度,同时也是潜艇发射管的限制长度,还是在建的最新型驱逐舰的垂发限制长度,不过垂发这个倒是还有些富余。
520毫米,是在尽可能大直径的前提下,不超533mm鱼雷管的直径。
而1.5吨,则是保证图-16系列在当前状态下,以常见任务挂载,至少能挂2枚。
非常科学,一点儿毛病没有。
但是这话在同志们耳朵里,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科学个屁,这么小的弹,你告诉我能飞800公里开外?
要知道他们的反舰导弹,比这个尺寸没短多少,直径大概2/3,重量大概是一半上下,也就撑死了能飞120~150公里。
就连对高振东总体情况最清楚的委总工,都在心里犯嘀咕。他知道高振东在固体推进剂方面非常有建树,但是这个已经有点反科学了。就算是换GAP推进剂这种可以形容为价比黄金的东西,撑死200到头了。
“振东同志,这个尺寸,想要实现这个射程,是不是有些困难?我们是不是放宽一点?”总工问道。
“是啊,这的确有难度,我们其实也不一定非要要求图-16系列能挂2颗,挂一颗也行的。”空装局的同志倒是一听那个重量就知道为什么被限制在1.5吨。
高振东摇摇头,大致把这个尺寸重量的限制原因说了一下。
同志们听了都惊呆了,振东同志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从他的话里就能听出来,这东西他不但想在现有轰炸机上发射,而且还想从潜艇、军舰上发射,这个野心不可谓不大。
总工是喜忧参半,喜的自然是高振东的这个想法,如果真能实现,倒是不失为一种海空通用的打击手段,甚至对于周边宵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中近程弹道导弹的作用。
这也是振东同志的风格,总是想尽可能兼顾多方使用。
至于担忧的,就是担心这个要求太高,实在是难以实现,虽然知道高振东既然这么说,就必定有一定的把握和思路,可是再怎么有准备,也得讲究科学的。
这个尺寸,不只是能不能飞那么远,而且还有制导同样是个大问题。
弹道导弹能飞数千上万公里还能有300米左右的精度,那是靠着一套复杂的制导系统实现的,价格高昂不说,体积重量也很大,在某种角度来说,大就是美这话一点儿没错。
然而想在这个一吨半的导弹里塞下既能飞800公里以上的燃料和发动机,又要装下这么复杂的一套制导系统,这事儿怎么想怎么不科学,这都还没把价格什么的考虑进去。
“真能实现?”空装局的同志心思就简单得多,这可是你说的啊,一口唾沫一个钉,你敢说我就敢信。
高振东点点头:“真能。”
那没事儿了,空装局的同志喜笑颜开,要说对高振东最有信心的,还是他们。
“难道有新型推进剂?”委总工问道,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
高振东笑着摇摇头,您这就过分了,GAP这东西就算是在自己穿越的时候,也是顶级货,更新的没有了。别说GAP,就连现在在比较高级的战术导弹里大量使用的HTPB,现在能整利索的都还没几家呢。
“那是走高抛弹道?”这也是一种办法,只是这种办法的话,生存率可就成问题。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这个弹的弹道高度,被限制在低空乃至超低空,这也是它赖以突防的本事。”
战斧这类巡航导弹在出现的初期,是非常难以解决的目标,低、慢、小,特别是低这一件,就能让全世界99%以上国家的防空系统无能为力,关键就在于这货飞得低但是还打得准。
要不然我们在20世纪末,也不会专门练新三打三防了。
这就不好办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到底是个什么先进技术?”总工这话,也是所有同志的心声。
高振东笑了起来:“其实严格说来,这个技术并不算先进,当然,从工程实现的角度,的确是需要比较高技术的实现。”
是什么?同志们犹如好奇宝宝,眼睛忽闪忽闪的。
“小型涡扇发动机!”高振东揭晓的答案,让同志一时间有一种“就这?”感觉。
“涡扇?好像的确不算是非常高级的技术,至少比较常见了。”听起来的确是不怎么高级,但是不管那么多,只要能达到效果,好像也不是不行。
“诶,涡扇省油,而且无需氧化剂,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当一部分推进剂载重就被节约下来,能全部用于装载燃料。再加上使用比较大的弹翼等升力措施,的确是能大幅提升射程。”相比火箭发动机无论固体液体都需要装载氧化剂的特点,喷气发动机的确是没有那么的麻烦。
“如果是涡扇的话,那意味着这个弹几乎是全程动力飞行,使用什么制导方式我不知道,但是至少制导过程中的机动能量倒是不愁了。”
“可是涡扇飞不快吧?和火箭发动机能动辄几马赫没法比。”涡扇有速度上限,而且涡扇能发挥作用,必定意味着需要加上增升的气动外形,阻力可就上去了。
“这不是问题,如果真是低空乃至超低空突防的话,能有0.8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就足够了,这就是个低空突防带弹头的无人轰炸机啊。”这个类比,倒是让同志们都能理解到这个武器的独到之处。而0.8~0.95的巡航速度,的确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高振东都没怎么开口,同志们自己就顺着这个思路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通了。
“可是我们还没有非常靠谱的涡扇发动机技术,哪怕是小型也没有啊。”一位同志一语道破最大的问题。
同志们都转头看向了高振东,振东同志既然提出这个想法,想来是有什么方案的。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个啊,有单位早就在搞小型涡扇发动机了,就是在我们击落的火峰无人机小型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搞,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了。”
他没有说是哪儿在搞,但是委总工和空装局的同志倒是想起来了,这个事情的确是早就有部署,当时击落火峰获得残骸之后,就在高振东的建议下把这个事情动了起来,黔航发所在搞。
啧!高振东同志这安排,草蛇灰线,不知不觉中就把基础给打上了。
“成功了?”
“还没完全成功,可靠性还有问题,不过我们别忘了,这个发动机我们现在是准备用在导弹上。”高振东笑道。
虽然有范本,有更好的材料,也有一些其他支持,但是一个发动机还是要时间的,承担单位也是一个三线单位。新成立没多久的,完全搞好有难度。
但是高振东的话,却让同志们豁然开朗。
对啊,这东西用在导弹上,就是一次性的,所以因为重复使用带来的一些要求,在这里完全不存在,也就是说,一次性使用的最多只要保证能工作2个小时左右就行,什么维护性、大修间隔、连续工作可靠性这些都可以抛开不管或者降低要求,这就好办多了。
一台寿命300小时还要求反复维护的发动机和一台寿命2小时的发动机,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还是射程1500的条件下,如果射程800,连1个小时都不需要。
委总工有些哭笑不得,这是把研究过程中的中间成果都拿来用上了,振东同志这思路真是绝了。
空装局的同志可就不管那么多了,他就一个想法,就问你能不能用吧。
“一台工作时间2个小时的发动机……嘿!”
高振东补充道:“按照这台发动机当前的性能和耗油率,我算过,在0.8马赫速度下,1.5吨弹体所装载的燃油,哪怕气动外形不是很优秀,但是飞1个小时没问题。”
这是他在这几天专门询问过黔航发那边的进度和指标之后,得到的结果。
这台发动机的推力原本是250kg级,但是高振东出于某种考虑还是硬生生要求提升到260kg,高振东倒也没帮太多忙,就给了一张战斧的F107发动机的实物剖面图,以及其他一些“小小”的帮助。
结合火峰的小型喷气发动机,所以进度还算可以,只是不算“太快”,毕竟火峰的小型喷气发动机J-69比F107这个级别的要大得多,J-69那770多公斤的推力有点过剩,还是个涡喷,所以J-69能提供经验,但是没法照抄。
委里和空装局只是知道有这么个课题,但是对于进度却是暂时不掌握的,这个课题可谓是又小又细,他们平常肯定是不清楚的。
不过不清楚没关系,高振东既然说自己已经算过,那就不会有问题。
听完高振东对这个小型乃至可称得上是微型涡扇的介绍,搞导弹的那帮同志可谓是又惊又喜。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只需要设计一个能在260kg推力下平稳飞行的弹体就可以了?”负责导弹气动的同志觉得幸福来得真是太突然了,对于他来说,甚至现在都能想得到这个导弹长什么样子。
平直折叠弹翼,弹出式进气口,圆柱体弹身……
这就是个对机动性没啥要求的小飞机嘛,说得难听点,他就算是画一堆构型出来,直接拿到风洞里吹一个最好的出来,都花不了太多时间。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大致差不多,只是外型尺寸上,在我刚才说的那些要求基础之上有些细节要求。”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17_17738/111096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