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4k)
既然搞都搞了,那不妨一步到位。
整个隐形的!
反正就是个外壳的事情,实在不行就在头部下点功夫,别的地方靠隐形涂料解决问题。
隐形涂料不用刷战斗机轰炸机那么厚频段那么全,针对C、X波段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就可以,这样的涂料可以不怎么厚。本来这货就飞得低,而且个头还小,这么操作下来其实效果也不错。
高振东倒是看着几十年后阅兵式中那种一看就隐身的多面体外形流口水,但是要兼顾的话,这年头还是整圆的比较好,内部容积大。
超前太多大可不必。
研究导弹的同志倒是没有什么感到奇怪的地方,在外形方面有要求,这很正常,说得偷懒一点,这样一来,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更少,工作更简单。
不过委总工那边,倒是听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来:“振东同志,你是准备把这个也和前几天那个飞机一样?”
因为有搞导弹的同志在,他暂时没有说隐形的事情。就好像高振东说长度受轰炸机弹仓尺寸限制的时候,也没具体指明是什么轰炸机一样。
空装局的同志一个激灵,还能这样?!!!旋即就兴奋起来,如果真是这样,低空加有限隐身,因为有地面和海面杂波的存在,敌人除了在它航路上目视发现之外,想要发现这个导弹简直难上加难!这比看空中的轰炸机可困难得多。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想法,反正适当的修型处理和刷涂料对导弹的影响不会太大,不如一起考虑进去。”
“可是涂料不是很厚么?而且对维护有一定要求。”总工比较含糊,没说是什么涂料,他对上次看到的那块铁灰色样品还记忆犹新,那个厚度对于战斗机、轰炸机来说还能接受,但是对于总直径都只有520mm的导弹来说,空间损失就有些大了。
“不用担心,这个原本面积就不大,涂料需要考虑的事情并不多,我有把握能把厚度减下来。至于维护……这东西是导弹啊,除了训练弹和值班弹之外,不怎么需要维护涂层的。”高振东笑道。
复杂的涂料,甚至是由不同配比的涂料按照不同的厚度一层一层叠起来的,那成本、厚度都低不了。
不过总工和空装局那边对成本甚至提都不提,这东西如果要上核战斗部,那成本就根本不是考量的方向,这么大点儿东西,涂料再多能多到哪里去?如果是常规战斗部,那甚至可以不要涂料,成本就更不是问题了。
所以他们只是担心涂料挤占空间,或者因失去维护而失效。不过高振东的话,让委总工哑然失笑,忘记这茬儿了!
这是个导弹啊,训练弹根本不需要涂层,值班弹必要的维护根本无所谓,甚至如果事情顺利的话,有可能可以跟着轰炸机就做了。至于库存弹,压根不需要维护的。
而且说得更简单一点,那就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涂层脱落一点都不是什么问题,这东西本来就小。
不过这话大家都没说,那是极端情况,实际上按照我军战士的风格,这东西如果需要维护,那维护效果就绝对差不了。
就算我们武器代差最大的年代,也就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青黄不接的那段时间,武器虽然差,但是维护的状态可从来都不差。
空装局的同志连连点头:“好,这个好!一定要上去!”就算是常规打击版本上不去,那核战斗部版本也一定要上,要锤,就用最大的力量去锤,确保锤死才行。
“可是这个东西如果真的搞出来800公里以上的射程,制导怎么办?”齐总是负责这一块的,他最担忧的也就是这个,这个距离上,所有的情报保障几乎没有,除了天上的卫星。但是天上的卫星一次可监视窗口太小,而重返时间太长,不能形成可靠的打击能力。就这,都还是抛开星弹通信问题不考虑的简化情况下。
“这个倒不是太大问题,靠捷联惯导,精度差点就差点吧。”空装局和防工委倒是想得开,这个主要还是保证核打击的,而核打击嘛,精度差点就差点,无所谓了。
而惯性导航是现在唯一能想到的,520mm的直径,装激光陀螺仪完全没问题,而激光陀螺仪的精度也是相当之高,哪怕这个导弹的飞行环境更加复杂,也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唯一问题就是有点贵,激光陀螺仪价格咬手,而捷联惯导虽然惯性平台剩下了,但是三台陀螺仪是跑不掉的。
高振东却笑了起来:“我们可以采用精度低一点的捷联惯导,至于怎么保证精度,我们换一种制导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保留高精度的捷联惯导,但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用另外一种制导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精度。”精度和价格直接挂钩。
“换一种制导方式?什么方式?星光?那东西可装不下吧?而且这个是在低空飞行,受云层影响很大的。”委总工道。
高振东听了他的话,突然笑得更厉害了。主要是他觉得这事有些巧,他想要用的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制导可谓是真正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物理意义上的。
“不是,我考虑的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制导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共通的,但是又有天壤之别。”
这话把同志们都给说迷糊了,委总工皱皱眉:“如果太地下的话,还是不要用吧……”
在他看来,从效果来说,天上的自然是星光,那另外一种效果都到地下了,那还不如不用,没准反过来干扰捷联惯导的精度都有可能。
他倒是没有考虑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现在的战术导航定位系统压根达不到这个距离,而且是应答定位,用到高速运动的导弹上面,还没等应答信号回来,导弹可能都飞出去好几百米。
就算不考虑这些,战术导航定位系统定位误差够指挥等使用,如果要用到精确打击方面,和捷联惯导大致属于是哥两好,都是百米级别的。
高振东摇了摇头,在同志们一脸懵逼中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相反,要靠地面……”
啥?原来是这么个地下!
同志们这才明白他为什么笑得这么厉害,实在是有点巧。
“靠地面?难道你是想靠地面的典型地标制导?可是典型地标这东西不是哪儿都有,而且对导弹来说,识别困难,又没有人在回路。”800公里距离,人是不可能在回路的,想要靠导弹自身识别典型地标,难度太大。
高振东摇摇头:“有那么点意思,但是不是靠地标,而是靠地形!我想用地形匹配制导解决问题!”
地形匹配制导,早期战斧除反舰型之外,用来解决高精度知道的技术,非常的有效。也算是解决当前技术条件下,远程巡航导弹精确打击为数不多的解决手段。
这个词同志们从来没听说过,高振东也知道这事儿不解释一下说不清楚,于是站起身,在办公室的黑板上画起了图,开始解释地形匹配制导是个怎么回事。
好在在场的同志,对制导技术的理解都是顶尖的,很快就明白了高振东的意思。
“我明白了,这就是利用地形高低变化,给导弹指出一条路来啊。”总工脸上满是兴奋,就是那种纯粹的见猎心喜,技术人员见到一种新颖技术手段时纯粹的好奇和热情。
“这个办法绝了啊,利用地形高低起伏为导弹指路,还真和星光制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真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同志们对刚才高振东那个形容,感到精妙无比,当然更精妙无比的是这套导航的思路。
“利用捷联惯导解决平原和海上的方向问题,同时还能在飞行过程中联合地形匹配提高精度!”地形匹配结果可以不停的重新校准捷联惯导系统,消除累积误差,就能大大的提高捷联惯导的最终精度。
“这样考虑的话,还真的不需要太高的捷联惯导精度,至少可以不用那么贵的陀螺仪,便宜陀螺仪加上一套多普勒地形匹配雷达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多普勒地形匹配雷达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算不上多贵的货,更别说在这里根本就不需要雷达有多远的探测距离,只要精度差不多就行。
“有意思,有意思!这套配合很好啊。振东同志,你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空装局的同志看着黑板上那极为抽象的“小飞机”和几条表示地形起伏的曲线,赞不绝口。
虽然看起来抽象,但是这效果可一点都不抽象,实在得很。
这时,苏卫华举了举手。
委总工知道他和高振东的关系,乐呵呵的道:“你说!”
“可是,地图哪儿来?这是需要三维高程地图的吧?”
他的话仿佛掐住了大家的脖子,喜悦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按照高振东的介绍,这种地形地图是把地面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单元格,按照单元格的一个特征高度来存储地形,例如平均高度。这相当于是在高分辨率三维地形图上打了马赛克,能有效的降低存储容量需求,同时又能保留住地形特征。
但是再怎么降低存储需求,有个事情是绕不过去的——地图哪儿来?还得是三维高程地图。
国内倒是好解决,大部分区域都有,但是不在已知区域的呢?总不能指望打仗在自己的地头上打吧?那也太那啥了。这东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可是为核打击准备的。就算是常规打击,也不能在自家地头上打。
如此一来,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地图咋整?
这可是要三维地形图,卫星在天上拍点照片压根没什么用处。
难道派人出去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测绘?这未免有点天方夜谭。
绝大部分地方,根本就没这个条件。如果都能测绘精度比较高的地形图,就意味着已经是自己的地盘,那还打个屁。
你先打下来我就能给你地图——你先给我地图我才能打下来。
死锁了属于是。
就在大家都为此感到无语之时,高振东的声音响了起来。
“不用担心,等到这个导弹搞好,估计我们已经有获取地图的能力了。”这东西搞起来还是要时间的,但是它的一个支持技术,却是已经启动了的。
“啊?我们什么时候有这本事了?”别说别人了,就连在这方面算得上是总管全局的委总工,都非常吃惊。
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高振东笑了起来:“您忘记SAR雷达了?SAR雷达的一个分支,就能在非接触的情况下,透过云雾,在数十乃至数百公里之外扫描获取三维地形图,我算过,精度是够的。”
说实话,这话听得包括齐总、苏卫华在内的这批同志云里雾里的,怎么?还有高手?到底藏了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技术?
他们此时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产生了极度的怀疑。
来这里之前:导弹这块儿,我熟!
来这里之后:导弹是什么?这又是什么?这又双叒叕是什么?
速度之快,就跟高振东上辈子看阅兵似的,看前是学富五车的军迷,看后是一无所知的军盲。
他们甚至都没法震惊,主要是压根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另外两拨人是懂的,毕竟这件事情启动,也不是非常久,而且印象深刻。
仔细想下来,还真有这个印象,高振东在启动SAR雷达的时候的确说过这件事情!
环环相扣啊!难怪他要此时才拿出这东西来。
“啊,对对对,是有这么回事儿!”没想到能把所有人脖子都掐住的大问题,居然轻轻松松就这么解决了额,甚至可以说是早有准备。
虽然结果还没出来,但是至少路子是对上了的,这已经非常难得。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17_17738/111096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