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 第810章:第一个试点

第810章:第一个试点


这一刻,徐白海站在船头,花白的胡须被海风吹得乱飘。

这位启蒙部总师正对岸上的学子们挥手,脸上带着笑,可握栏杆的手却青筋暴起。

更远处的一艘船上,周愈才拄着竹杖站在雨中,破旧的官袍被风鼓动得像面旗帜。

他身边围着几个年轻官吏,都在朝着中原的方向张望。

牛壮也颓然靠在船舷上,最后望了一眼渐渐模糊的港口。

他忽然觉得,那些船头上里长的雕像,比真人的目光更让人心悸。

客轮驶出港湾时,太阳正好冲破云层。

金光洒在海面上,也照亮了每艘船头雕刻的容颜。

牛铁看见周愈才那艘船上的雕像被阳光镀了层金边,恍惚间竟觉得那木像活了过来,正目送着他们驶向未知的远方。

海浪声越来越大,中原的轮廓渐渐化作一道细线,家乡也越来越远。

牛壮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

送别的海风吹拂,恍若横跨四百年。

西安历史研究所的会议室里,空调的冷气吹得人起鸡皮疙瘩。

记录小组组长陈科把一叠泛黄的资料放在桌案上,面色难看。

“他真的推行了!”

陈科指着扫描仪上的文档。

“光是高级官吏外调名单就装了三个柜子。”

“这些官吏,五六十岁被派往撒马尔罕,安南,满剌加......”

雷清议推了推眼镜,叹了口气,手指在触摸屏上放大一份手写奏折。

“这些被调走的官员,家产清单上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穿越者变了。”

陈科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现在开始大规模清洗功臣了。”

西北大学的王教授凑近屏幕。

“你们注意时间线没有?红袍政权稳定后,穿越者开始推行红袍二代三代子弟外调,财产公示,现在连老臣都外派。”

他在白板上画了条上升曲线。

“这个行为很像是大明洪武年间的功臣清晰和集权的空前加强,但,他比朱元璋的洪武四案持续得还久。”

社科院的李研究员指着档案照片。

“朱元璋杀功臣还留个全尸,魏昶君这是要把人活活耗死在边疆。”

雷清议突然沉默地翻阅起《大明事感录》,重重叹了口气。

“我要和穿越者对话。”

雷清议打开文档。

“得劝他别走极端。”

“以天下发展为重,何必执着于清洗功臣?”

档案库的灯突然闪了闪,投影仪上的朱批字迹变得模糊。

众人沉默地看着屏幕上那些外调官员的画像,一张张面孔在数码修复后依然带着难以言说的疲惫。

京师,彼时魏昶君已经从津港返回魏府书房。

看着大明事感录上浮现字迹,他漠然看着那些对自己的恶意猜测,平静提笔。

“可知门阀?”

他提笔蘸墨,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你们可知道,第一个贪官也曾是个清官?”

“大势裹挟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龙。”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

他继续写道。

“我年岁未老,发已半白,若不用有限的生命立个规矩,百年后的继任者该如何自处?”

笔锋突然变得凌厉。

“骂名我来背,但百姓不能受苦!”

当这行字出现在现代档案室的投影屏上时,雷清议手中的保温杯哐当落地。

陈科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颓然坐下。

满室学者看着那句骂名我来背,仿佛看见四百年前那个在烛光下独坐的身影,正隔着时空与他们对视。

此刻,罗刹王都,昔日的冰原堡垒已换了人间。

张献忠行走在重新铺设过的街道上,脚下是坚实的水泥路,取代了往日的泥泞。

道路两旁,挂着汉字招牌的作坊和商铺鳞次栉比。

“中原水泥厂”、“江北棉纺”、“江南皮革”......风箱呼哧,织机哐当,空气中弥漫着新出窑的砖瓦气息和棉麻纤维的味道。

更让他侧目的是往来行人。

不少原本是农奴出身的罗刹人,如今穿着红袍军制式的工装,嘴里叼着干粮,步履匆匆地赶着去上工。

他们看到张献忠一行服饰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惊恐地匍匐跪拜,而是停下脚步,略显生涩却努力标准地行礼,口中说着总长好。

用的是带着口音却清晰的汉语。

张献忠微微颔首回应,心中波澜暗涌。

他信步而行,不知不觉被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吸引。

声音来自一座由昔日贵族庄园改建的院落,门楣上挂着醒目的牌匾,红袍书院。

他放轻脚步,走进书院大门。

绕过影壁,是一片宽敞的庭院,如今成了操场。

几十个年纪不一的少年少女,有金发碧眼的,也有黑发褐眸的,正整齐列队,在一位汉族教习的带领下,进行晨间操练。

他们呼喊的口号并非万岁或神明庇佑,而是强健体魄,建设家园!

张献忠没有惊动他们,悄然走到一扇敞开的窗边,向内望去。

这是一间格物学堂。

里面坐满了少年学子,正围着简易的星象图激烈地讨论着。

张献忠锐利的目光扫过,认出了其中几个面孔,那个正指着星图大声发言的高个子少年,一年前他随军清剿负隅顽抗的贵族时,曾在一个阴暗的地窖里发现他,当时这孩子因偷学文字而被主人打得奄奄一息。

那个埋头在纸上飞快演算的女孩,她的父亲曾是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农奴。

此刻,他们脸上再无昔日的麻木与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对知识纯粹的渴求和争辩时的神采飞扬。

“里长在《格物初探》里说,大地是圆的,那我们一直往西走,真的能回到东方吗?”

“肯定能!里长说的还会有错?他可是让咱们不再挨鞭子的人!”

“我阿爷说,以前老爷们骗我们,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可里长让我们读书,做工,还说人人平等......”

“红袍万岁!等我们学成了,也要像里长派来的先生一样,去更远的地方,教更多的人!”

听着这些稚嫩却充满力量的话语,看着这些原本注定在泥泞中挣扎的生命,如今却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

张献忠欣慰看着,喃喃开口。

“里长,红袍天下,第一个试点,成了。”


  (https://www.02shu.com/11_11456/111104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