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祖龙赤蛇 > 第1章 二世

第1章 二世


皇帝出巡的消息也传到沛县。沛县并不在皇帝出巡的路线上,并没有接驾的任务。但传言说,皇帝这次出巡,是因为”东南有天子气“,皇帝东游就是为了压制这一天子之气。还在逃亡中的刘季听到这一消息,疑心生暗鬼,本来只是躲在丰、沛周围,时不时还偷偷回老丈人家与妻子见个面,潜回父亲家取点钱财;现在,他自己逃得远远的,跑到芒砀山中藏起来。

芒砀山距离丰、沛大约一二百里,是一片不大的山地,山也不高。它邻近砀郡的郡城砀城、故宋国都城之一的相城,以及著名的大都市彭城,听上去是个繁华之处,但由于地处各郡县的交界,执法困难,加之地形复杂,反而是个很好的藏身之处。刘季到了那里,开始时东躲西藏,经常钻到岩洞中,比较警惕;后来发现,自己好像没有那么重要,始皇帝犯不着为了抓自己还亲自来一趟,也就慢慢松下来。当然,作为一名逃亡的小吏,他也不敢轻易现身。

有意思的是,在刘季在芒砀山东躲西藏时,他的妻子吕雉却能时不时来看他,而且总能准确地找到他。他问吕雉是怎么做到的,吕雉跟他开玩笑说:“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其实在一片不大的平缓山地中,找个没有特意躲藏的人,似乎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然而,先有丰西泽中斩白蛇的事,后又有吕雉口中的云气,加上始皇帝还说这里有天子气,刘季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地位凭空拔高了不少,有好些乡里的少年,愿意跟着他一起闯荡江湖。刘季是亲自带过兵、打过仗的,亲和力、凝聚力、号召力、组织执行力都不差,他虽不敢收容太多人,但那些实在无处可去的少年来投奔时,他还是将他们收留下来,陆陆续续大约有几十人。平时的营生?大约就是劫道吧。

刘季虽然躲在山里,但这里并不闭塞,他在各城池内也都有耳线,以准确决定抢劫的策略。他自己也经常乔装打扮,深入各大城池探听消息。慢慢地有消息传来,始皇帝大约于七月在巡游的途中去世了,而皇帝的灵车直到八月才回到咸阳,九月就下葬了。民间传说,皇帝陵工程浩大,几乎把整座丽山都挖空了;穹顶上有明珠打造的日月星辰,地面上按真实的地理堆积了山川河流,河流中都注满了水银,皇帝的棺椁用铜打就,漂浮在水银之上,在这个虚拟的王国中继续巡游。陵墓中塞满了人们知道或不知道的宝器。为了预防有人盗墓,皇帝准备了周密的防御措施,设置了各种机关暗器,盗墓进去有死无生。还说为了防止机关外泄,所有营造陵墓的工匠都被活埋在陵墓中。

而那个新登基的二世胡亥,好像还没有成年。按理说,小皇帝还没有成年,应该由母亲代理朝政,但偏偏秦始皇的一众女人都没有名分,胡亥的母亲是谁,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大约也就是芸芸众女中普通的一员吧,在朝堂上毫无地位可言。

没有母亲,也就自然没有了舅舅,难道要靠兄长来理政吗?没有。胡亥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赐死了他的长兄扶苏,并在咸阳展开了对诸公子的大屠杀。作为秦始皇的公子,要说没点过错,没做点仗势欺人,甚至天怒人怨的事,大约是不可能的。现在,大臣们抓住这一点,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将这些公子哥们往死里整!诸公子之一的公子高被逼得向胡亥上书,自愿为父亲秦始皇殉葬,勉强保住了家人的性命。有一位母亲治家有方,公子将闾同母兄弟三人竟然全都奉公守法,一点事也整不出来。那也被关进内宫,不许随意出来。

胡亥这么做的抓手,就是宦官赵高!

赵高是在秦始皇初即位时就侍奉他的宦官。当时,秦始皇身边并没有多少人侍候,赵高是少数身边人之一;赵高跟着秦始皇,学习了秦律,习练了武艺,还精于书法,后来成为秦始皇的太仆,即车夫。如果说车夫,好像地位不高,其实太仆位列九卿之一,是副国级的大员。但赵高地位再高,学识再渊博,也只是秦始皇身边的奴才。有一次不知道为什么事,赵高犯了错,秦始皇要上卿蒙毅依法治罪,而蒙毅竟然判定赵高犯了死罪!大约赵高犯的错不大,皇帝也觉得蒙毅有些小题大作了,下令赦免了赵高,恢复了他的俸禄,但让他去给胡亥当司法老师。可以说,胡亥在宫中最信得过的人也就是赵高了。

胡亥即位后,当即升任赵高为郎中令。郎中令也是九卿之一,负责管理宫廷警卫工作。赵高从太仆任郎中令,也只能算是平调,甚至与皇帝的关系还疏远了些。但郎中令掌握有宫中警卫大权,赵高本人又熟谙秦法,抓那些公子哥的错,一抓一个准;然后上纲上线,小罪问成大罪,还不是手到擒来。——好像当初蒙毅也这么对自己干过吧!

杀了一批兄长,让剩下的兄长人人自危,然后胡亥顺利进入咸阳,于九月安葬了皇帝。十月新年,胡亥正式登基!

二世下的第一个诏令,就是将修建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祭祀之礼,下发群臣廷议。群臣计议道:“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当独奉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意思是秦始皇的祭祀之礼已极,无可复加,只能通过削减其他秦公的庙宇,来显示始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所谓“皇帝复自称‘朕’”,是因为秦始皇在几年前下诏自称“真人”,所以要二世继续自称“朕”。

这也是一件十分奇特的事:要二世将自己的祖庙尽皆毁平,只保留七座。任谁都会认为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但二世偏偏采纳了。也许二世对自己作为天子,要去参拜如此多的祖庙感到厌倦,故意授意大臣们提出这个建议的吧!

第二件事,二世与赵高商量道:“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表示自己也要学习秦始皇,整年在外巡游。

于是那年春天,二世也和秦始皇一样,东巡郡县,随从的依然是丞相李斯、冯去疾,御史大夫德。这位国级的御史大夫,竟然连姓氏都未留下来。

二世顺着秦始皇巡游的足迹,到了碣石、东海、会稽,在秦始皇所立的刻石后面,都增加一条记载始皇帝及随从众臣姓名的文字。

二世一直巡游到辽东,沿着长城一线,通过直道返回咸阳。

说不清楚二世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次巡游。从二世在返回前的反应来看,他似乎是感觉在咸阳极度不安全。因为在旅途中,二世再次与赵高商议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赵高分析道:“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积功劳世,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简单一句话,把先帝留下的大臣全都杀掉,换上另一批人!

二世听从了赵高的建议,大约在巡游期间,大肆搜寻大臣们的劣迹恶行,加以严惩;并连坐之律,加以株连。秦朝上下官吏至此遭到清洗。

对于自己的诸位兄长,二世更加不手软。在这一年,又有六位公子被公开处决。自持谨严的公子将闾兄弟三人也未能逃脱,被使者强令自尽。将闾问道:“愿闻罪而死。”

使者回答道:“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

骨肉相残,自毁宗庙,杀戮大臣,这些近乎于自残的行为先后被二世执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据有些史书记载,二世还做了一件大事:他(应该是通过赵高、李斯等人)重新清理了秦始皇时代的条令,将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加以废除,并公开焚毁!

我们不知道二世为何如此疯狂。有现代人解释说,因为幼小的胡亥内心深处存在一种极不安全感,给了赵高、李斯等人打击异己的机会。

二世还将杀戮的矛头指向自己的各位姐姐。按理说,这些公主已经出嫁,算是别人家的人了,对胡亥并不构成威胁。然而二世并不这么想,姐姐也是秦始皇的后代,万一其中有人要报复自己,为兄长复仇,怎么办?

十几名公主也同样被罗织罪名,加以杀害。

李斯的几个儿子都是娶的公主,李斯也无法或不愿保护她们,任由她们被杀。


  (https://www.02shu.com/0_578/502894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