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和师兄们带孩子给师父拜年(第二更
春节的接下来几天里,冯正明都是陪着妻子去走一走妻子家的亲戚。
初二是回岳父岳母家里拜年。
初三去了妻子姥姥家里。
初四去妻子的爷爷奶奶家里。
因为还有两个襁褓中的孩子,所以基本上都是冯正明开车,妻子和岳母负责照看孩子,岳父和大舅哥注意看着冯暖悠小朋友。
为此,冯正明专门是弄了一辆七座的商务车开。
刚好一大家子往来各家都方便。
过年期间,原本大舅哥罗文瀚是最忙的。
因为过年的时候,网吧的生意非常好。
但罗文瀚还是抽出时间来,陪着家里人一起走了走亲戚。
毕竟无论是姥姥还是爷爷奶奶,小时候都还是偏爱罗文瀚的。
不过现在,罗文瀚明显不是那么吃香。
姥姥和爷爷奶奶都更喜欢冯暖悠这个小丫头。
冯暖悠很好发挥出她开心果的实力。
总是能让老人们被逗乐,获得老人们的喜欢,还被老人们私下里给她多塞红包。
到了年初五,冯正明算是稍微清闲了一些。
他也是专门向妻子请了假。
结果还是要把女儿冯暖悠给带上,他才能出门去和师兄弟聚一聚。
主要还是家里两个小家伙,再把冯暖悠留在家里,确实让家里人有些照顾不过来。
而且冯暖悠也很乐意跟爸爸一起出门去玩的。
今年师兄弟们聚到一起,依旧还是先去给师父拜年。
有趣的地方是,几个师兄也都跟冯正明一样,都是带着孩子的。
连从烟城赶过来的张明海,都把自己一双儿女带来了。
这么一大群孩子聚到一起,那确实是相当热闹。
大师兄家里是儿子,二师兄家里是女儿。
三师兄家里是一个儿子,在冯正明之前又要了一个女儿。
五师兄也从京城赶回来,他也是一个儿子。
六师兄家里是一双儿女。
这些孩子里,二师兄家女儿年龄最大。
今年马上也是要面临高考。
过年在家里,也都被二嫂叮嘱她要努力。
二师兄也是觉得过年,应该让女儿稍微放松放松的,所以初五这次的师兄弟聚会和给师父拜年,他把女儿带出来了。
从女孩脸色不难看出,学习的压力摆在那,让女孩脸色不是很好。
而且和其他孩子一起时,女孩也是有意保持了一些距离。
但女孩的这种保持距离,很快就被冯暖悠攻破。
面对冯暖悠天然社牛性格,二师兄女儿很快也是沦陷。
甚至后来一路上都牵着妹妹的手,跟妹妹聊着她的一些烦恼。
冯暖悠有一些自然还听不懂,但是她会给到大姐姐极大的情绪价值。
“大姐姐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的,你要想啊,以后你考上大学了,你就是好利害好厉害的人啦,我爸爸都说大学生是最厉害的。”
冯暖悠小嘴还很会夸人:“大姐姐你这么高,长得也好漂亮,然后你考上大学,你在我们幼儿园都是要拿一朵大红花的。”
别说二师兄女儿了,听到冯暖悠的话,连冯正明几个师兄都笑得很开心。
至于其他师兄的孩子们,都觉得这个妹妹好厉害,也都喜欢跟她一起玩。
跟冯暖悠年龄最相近的是五师兄和六师兄家的孩子。
六师兄家两个孩子还要稍微大一点。
五师兄的儿子刚好才上小学,算是和冯暖悠年龄最近。
他们几个孩子,和冯暖悠更是很能聊到一起去。
大师兄儿子李晓刚也长高了不少,在这群孩子中间有一点点大哥哥的样子。
二师兄女儿陈冬韵被妹妹说的笑个不停。
她笑过之后,真的有一种心情豁然开朗的感觉。
原本脸上带有的一点点阴郁彻底消散。
二师兄看到,低声向冯正明表示感谢。
“谢谢你啊正明,我家丫头面临高考,确实压力太大,你嫂子也给她挺大压力,今天出来,能被你女儿给逗乐,我跟你说,我都有半年没见她这么笑过。”
冯正明:“二哥你跟我客气什么?都是自家孩子,该疏导肯定要疏导一下。”
二师兄:“真的,我着急啊,过年这几天,我看着孩子那样,我也没什么办法,除了给她做好吃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导她。”
冯正明:“二哥如果孩子开学还早的话,我看不如让她跟我们去沪城玩几天?你放心,开学之前我亲自把她送回来。”
这个话让二师兄一愣,仔细想了想心里还真觉得不错的办法。
只不过二师兄自己肯定不能去,明天初六二师兄要回德州准备开业的事情。
“这个事情,我要问问你嫂子。”
冯正明:“嫂子要是没什么事,也可以跟着一起去玩一趟。”
旁边大师兄听到也开口:“正明的办法挺好的,如果你家里的确实有时间,就让她陪着孩子,跟正明他们去沪城玩几天。”
这个时候,三师兄和六师兄也一起过来表示家里也想去。
“正明你三嫂也说,看过完年不忙的话,你们回沪城,她也想带儿子和女儿一起去玩一下。”
“对对,你六嫂也想去玩一趟呢,刚好孩子开学还有几天。”
冯正明笑了:“那行啊,五哥,五嫂要不要一起去?我们大家一起去,刚好嫂子们可以帮我家罗晴照顾一下我们家两个小的。”
五师兄走过来:“我回家问问你嫂子。”
冯正明再看向大师兄:“大哥,我知道大嫂肯定有时间,开学还有几天呢,让大嫂带着晓刚跟我们一起去。”
这让大师兄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这个,去这么多人,会不会麻烦正明你们?”
冯正明:“大哥真不麻烦,嫂子们过去,刚好路上帮我们家罗晴照顾一下我们家两个小家伙啊?我这还要感谢嫂子们呢。”
被冯正明这样一说,几个师兄想了想,觉得这事还真合适。
主要是,几个师兄家的孩子,除了三师兄的小女儿,其他孩子都比较大。
再加上冯正明带他们去,肯定是乘坐飞机,和沪城那边几家店后厨的人员一起去的。
那么多人,照顾几个孩子肯定还是不在话下。
思索片刻,大师兄点头:“行,估计你嫂子也愿意,那就都一起去吧,一年到头她们帮我们照顾家里,也挺辛苦,过年嘛,让她们一起去玩一趟。”
大师兄发话,师兄们自然全都同意了。
冯正明他们带孩子给师父、师娘拜年。
自然让师父和师娘非常高兴的。
师父中午在家里的菜馆专门请了徒弟们。
中午吃饭时,师父也是向冯正明问了去京城重开燕喜楼的事情。
“正明都在传,你是要把燕喜楼开去京城,你之前也跟我说了,这个事情你跟我详细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冯正明见师父这么问了,他索性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说出来。
“师父是这样,泉城已经有不少的正宗鲁菜酒楼,大大小小的馆子更多。
我觉得以泉城的市场,可能也是没办法再有过去燕喜楼那么大的一家酒楼出现,可能会影响到大家的生意。
但京城的市场很大,而且去年我让五哥他们在京城开了分店。
也在逐步推出我们的鲁菜,让京城很多人重新接触到我们的鲁菜。
所以我就想,干脆把燕喜楼开去京城,来一个最正宗的鲁菜酒楼,应该是能在京城占据一席之地的。”
这一点,五师兄曹志国跟着表示赞同。
“小师弟说的对,我在京城也发现,我们鲁菜在京城还是有市场的,只不过京城一些菜做法上,确实是有一些区别了,算是融合了京城其他菜系和不同地方人的口味。
但是这也表明,咱们鲁菜在京城依旧是有市场,可以在京城开一家正宗的鲁菜酒楼。”
师父:“正明你在沪城几家店那么忙,你能抽身到京城负责燕喜楼?”
冯正明:“师父,我打算让师兄们负责京城燕喜楼,如果师父您愿意去坐镇,不需要您动手,您就在后厨指挥师兄们干。”
师父笑了:“你还想让我去?你小子还想折腾师父是吧?”
冯正明:“师父这真不是折腾您,只是希望师父您给我们把把关,毕竟既然要重开燕喜楼,还是在京城重开,肯定要做的比以前还好。”
师父:“有你去设计和主持,那肯定要比师父去好的。”
冯正明:“我肯定去,但是我毕竟沪城也有一家餐厅要经营,所以不可能一直在京城,还是需要师父您偶尔去帮忙看看,把把关。”
其他几个师兄也都纷纷开口,都还是希望师父能出面。
不过师父态度还是比较坚决。
“我不会出面,你们都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师傅,既然你们都决定要把燕喜楼重新开到京城,那你们就应该自己去努力。”
说到这,师父稍微停顿一下,目光扫过自己的徒弟们。
最后师父目光落在小徒弟冯正明身上。
“正明啊,这是你们师兄弟的考验,如果这份考验,你们需要靠师父过去,那只能说明你们依然学艺不精。”
被师父这么说,让冯正明和师兄们都不自觉低下头。
事实上,对京城重开燕喜楼,冯正明和师兄们多少心里不是那么有底。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燕喜楼那块老匾带来的压力。
如果要挂上那块老匾,那么无论燕喜楼还在泉城还是京城,都必须要能拿出配得上那块老匾的手艺。
这可不是要做出,冯正明在沪城那家老洋房餐厅,那种创新更多的鲁菜。
是要先把鲁菜最经典的老菜都做的足够正宗。
同时,还需要在老菜的基础上,做出一些适当的创新。
在京城那样一个,前有八大楼,还有相当多后来居上的各式酒楼餐馆云集的地方。
要想依靠正宗鲁菜做出名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到时候,一定会有相当多专业人士,要到重新开业燕喜楼挑刺。
那绝对是鸡蛋里挑骨头的极限挑刺。
所以这方面的压力,无论是在冯正明还是几个师兄身上都相当大。
哪怕冯正明让几位师兄都去,他自己也在后厨里主导一切。
他还真不敢说,在传统鲁菜上不会被人挑出问题。
现在师父表示他不会出面。
显然,师父是准备给徒弟们来一个大考。
这或许也是冯正明和师兄们,彻底能够奠定他们鲁菜厨师中地位的大事情。
短暂的沉默,冯正明笑起来。
“行,师父让我们自己干,那我们就自己干,到时候我把沪城的餐厅安排好,亲自到京城重开的燕喜楼,相信我和师兄们可以把燕喜楼的名气再次打响。”
听到冯正明这话,几位师兄全都笑呵呵表示一定好好配合他。
“没错,到时候我们肯定好好配合正明。”
“上阵亲兄弟嘛,我们师兄弟就像是亲兄弟,肯定要一起上。”
“没问题,有我们师兄弟一起出手,绝对能重振燕喜楼的名声。”
“我肯定会全力以赴。”
“我到时候也安排好烟城那边的店,也去京城帮大家一起。”
师父看到师兄弟们如此的团结,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才是师父希望看到的。
师父很清楚,自己的徒弟们都有能力。
小徒弟就像是一把能发掘师兄们能力的钥匙。
师父相信,有小徒弟带着师兄们一起干,他们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都可以把餐馆酒楼经营的非常好。
同时师父心里也期待,可以看到燕喜楼在京城重新开业,可以重新扬名。
聊完关于燕喜楼的事情,师父又问起关于鲁菜纪录片的事情。
这个事情不光是师父,师兄们也都很好奇。
大家都听说,冯正明跟电视台的副台长闹得不愉快,所以都好奇,冯正明接下来会怎么去做这个纪录片?
冯正明认真地说出自己一些想法。
“既然是鲁菜纪录片,肯定还是要以鲁菜为主,我的想法是,可以从知名度最高的经典鲁菜开始,用一个探寻这道菜传承的方式,一步一步揭开经典鲁菜的演变过程。
这其中,就可以穿查一些鲁菜的技法,还有鲁菜的一些源头上问题。
同时过程中,还可以展现一些我们齐鲁各地特产。
当然特产和探寻都是要为菜的介绍服务,这么去制作,更好的宣扬鲁菜。”
听完冯正明的话,让师父和师兄们都陷入沉思。(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848_848598/111100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