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53章 安南督师争夺

第953章 安南督师争夺


本是商议工业的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却属于农业。

    朝堂大臣最关心的也是辽河套的土地如何分配,工业规划反而成了次要议题。

    这让朱由检深感时人对土地的重视,留出要公开售卖的一万方里土地让朝野争夺,避免他们对工业太过关心。

    散朝之后,这场没要求保密的会议内容,很快就传了出去。

    云集到京城的各地商人,纷纷寻找门路,打探具体消息。

    吴世睿就通过舅舅王时敏,走通了温体仁的门路,向这位大学士打探消息:

    “皇上怎么说的?”

    “辽河套的土地怎么卖?”

    “这都好些时日了,应该定下来了吧?”

    “总不能等到明年!”

    温体仁的心情很是不错,笑呵呵地说道:

    “卖给功臣的土地,朝堂上已经定了,年前就要把钱交上去。”

    “皇上把这笔钱给了户部,明年各衙门有多少钱,就看从户部申请到多少预算。”

    这是朝堂官员最关心的事情,也是韩爌出主意让官员借贷的原因。负责制定经济计划的他,急需要这笔钱财,做出让皇帝满意的政绩。

    吴世睿听到这件事情,有些明白了温体仁的意图,主动道:

    “温公买地缺钱吗?”

    “小侄和舅舅家中还有些钱财,可以借贷出去。”

    “一定会比四海银行的利息要低,而且不是送礼。”

    打算用一笔优惠贷款,拉近几家之间的关系。

    此时此刻,他心里甚至有些庆幸:

    因为皇帝对礼物数额的限制,他想送礼都不用大肆出血。

    否则他哪敢跟温体仁说利息优惠,说不定连本金都得送出去。

    皇帝严查贪腐、并且命官员申报财产,对他们这些商人确实是利好,降低了很多这方面的花费。

    而对温体仁来说,有心更上一层的他,更不想因为钱财问题被拉下来。

    出身湖州的他,家中是南浔五大家族之一。这个地方向来富裕,是丝织业的重镇——

    虽然还没达到晚清四象八牛七十二狗、家家至少百万家产的地步,温体仁却也不会连十五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他老神在在地说道:

    “贷款就不用了,免得被一些言官多嘴。”

    “不过经营土地是件费心的事,你若愿意的话,咱们可以合作开办农业公司,共同经营土地。”

    把朝堂上提到的设立农业公司、授权它们代征赋税的消息道出,想让吴世睿负责经营打理。

    吴世睿心里暗暗吸气,知道温体仁的胃口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

    成立农业公司说是按股分红,但是在开发土地的时候,他焉能对温家的土地不费心?

    甚至就连出售农产品时,他都要先把温家的产品卖出去。

    这分明是把经营的风险给他,温家坐享收益。

    看着温体仁的嘴脸,再想到一直对自己和颜悦色的刘理顺,他此时发自内心的支持刘理顺的做法,认为官吏要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

    此时此刻,他就有些打退堂鼓,觉得走刘理顺的门路公事公办,还要更加划算。

——

    不过,温体仁的下一句话,顿时扭转了他的心思,觉得经营辽河套的土地没有多大风险:

    “皇上打算摆脱对江南的漕粮依赖,在辽河平原打造粮食基地。”

    “东岸的土地要供应辽东和辽宁的卫所,不一定能够调出来。”

    “所以京城的粮食,主要就靠西岸辽河套的土地。”

    “皇上要求所有在这里购买土地的,都要和司农寺粮食集团签订收购协议。”

    “换句话说,就是种出的粮食不愁卖,有多少朝廷都会吃下来。”

    这让吴世睿惊得倒吸一口冷气,心中顿时决定,无论如何要买辽河套的土地。

    有了这个协议,相当于有了托底。他们只要收获粮食,就不愁没有收益。

    这也是朱由检推高辽河套地价的措施,看看能不能多卖出些银子。

    将来还能根据这个协议规划辽河套的种植,京城需要什么,就下什么定单。把辽河套一带,作为农业商品化的试点,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吴世睿虽然不懂这些,但他听到这个协议就认识到:

    购买辽河套的土地,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唯一的风险就是辽河套的土地能开垦出多少,是不是都能开垦成耕地。

    对于这点,温体仁道:

    “皇上已经说了,这次卖给你们的土地收益,一半会投入辽河套的开发。修建辽东边墙,以及公路驿站。”

    “最重要的是兴修水利、挖掘沟渠,争取把辽河平原一带,都打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

    “这里的粮食可是关系到京城的稳定,你说朝廷会不会用心?”

    这么重要的事情,吴世睿当然相信朝廷不是做样子看。

    尤其是其中一半土地已经被皇帝优惠出售给功臣,君臣都不会允许辽河平原开发失败。

    商人也不用担心好地被功臣挑走,朝廷打算夹杂着卖。

    吴世睿听到这些心中大定,觉得不管价格多高,都要争取到一块土地。

    在得知朝廷出售给功臣的优惠价是一千五百两一方里后,他已经盘算着是用两千还是三千,把这些土地拿下来。

    最高他愿意出到江南水田的价格,毕竟辽河套的土地十年免税,他愿意多花十年把成本收回来。

    如果像坊间传闻的那样,辽河套将来能成为小江南。那他更是大赚,而且还是世业。

——

    畅想着这件事情,吴世睿又好奇道:

    “一半收入投入辽河套,剩下那一半呢?”

    “朝廷打算怎么花,是不是要找个敌人打下去?”

    这是他们苏松商人北上最大的目的,也是他们愿意掏钱支持朝廷、购买土地的原因。

    如果朝廷决定继续采购物资,那他会更有动力购买辽河土地。

    温体仁抚须笑道:

    “正是如此!”

    “朝廷已经决定,开展安南攻略。”

    “不过这次不是全国动员,而是部分动员。”

    “只让一部分地方和行业进入战时状态。其它一切照旧,避免压榨民力。”

    “打安南毕竟不急迫,朝廷打算多花几年时间,一点一点吃下去,保证长治久安。”

    “避免像成宣年间那样,最后收兵撤回来。”

    这是朝堂上初步议定的方略,汲取国初攻占安南的教训,用更稳健的策略拿下安南。

    按照初步规划,安南宜于统治的平原地带将设卫所直接统治。难以治理的山区则分封给功臣,让他们建立护卫镇压当地。

    其中,朝廷兵马的花费由朝廷负责。这次卖地的资金,就有一部分作为安南之战的军费。

    贵族护卫的花费,当然是让他们自己掏钱,朝廷只负责解决安南主力,地方治理交给他们。

    皇帝已经下令愿意去安南开藩的贵族报名,并且命群臣举荐大臣,组建安南前敌委员会。

    这次的争夺异常激烈,因为辽东前敌委员除了毕自肃、卢象升,都获得至少伯爵爵位。

    而且毕自肃和卢象升现在负责辽西、辽东建省,一旦这件事完成,凭他们清理当地蛮夷的功劳,成为伯爵都是大概率的事情。

    担任前敌委员,相当于封爵的阶梯。

    安南前敌委员职位,自然引来了很多人觊觎。

    尤其是主帅一职,争夺最为激烈。毕竟灭国之功,是能青史留名的功绩。

    首辅韩爌举荐云南巡抚袁崇焕,枢辅袁可立则建议撤销川贵五省总督,调傅宗龙率领平定奢安之乱的将士,就近去打安南。

    不过皇帝对西南的土司不放心,而且对旧军战力不信任。更希望从朝廷派人统帅新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消灭安南主力。

    然后,安南前敌主帅的职责就转为主持分封,在红河平原设立卫所,镇压安南大局。

    这需要主帅有很高的威望,协调被分封过去的贵族和功臣。

    目前来说,皇帝最属意的是朱燮元。打算让这位击败奢安主力的功臣,建立更大功绩。(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6_6404/1111016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