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李世民:这忠臣朕受不了 > 第16章 我要抢钱

第16章 我要抢钱


赵子义快速心算着:庄子里现有151口人,其中46个是孩子,今年新添了9个,夭折了2个…这夭折率,让他心头一沉。

能参与竹编的大概有90人。熟能生巧,估计两天能完成一个。

从十一月干到明年二月中,扣除过年,约90天。那就能产出4050个。

按每个卖150文算,毛利是607.5贯,扣除10文/个的漆钱,净利约560贯。  “娘的!”

他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忙活一冬天,才挣500多贯?合算下来也就50石多粮食的钱!这特么是血汗工厂啊!”

福伯适时开口,提醒道:“小郎君,老奴多句嘴。如今这光景,铜钱最是不值钱,信用几近于无。市面上多以物易物,粮食和布匹,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赵子义内心:我当然知道!但我是在为未来囤积“启动资金”啊!

等天下平定,物价回落,李渊发行新钱,我现在囤的铜钱不就升值了?

但他没法跟福伯解释这套“宏观经济理论”,只好转而问道:

“福伯,现在黄金、白银、铜钱的兑换比例是多少?”

福伯一愣,合着自己刚才白说了?

只得回道:“这个…需得去市上仔细打听才知准数。”

赵子义点点头,一口气吩咐下去:

“那便去打听清楚。顺便问问鸡、鸭、鹅、猪的幼崽什么价?

铁矿石和现成的铁锭又是何价?还有,战马什么行情?”

福伯听得眼皮直跳,心里直打鼓:小郎君打听铁和战马作甚?

这…这架势听着怎么像是要…自立?这可万万不行!大朗绝不会答应!此事必须尽快禀报大朗!

他面上不动声色,恭敬应道:“是,老奴这就去办。”

货币体系的混乱让赵子义无比烦躁。

“妈的!什么都做不了!”他暗自腹诽,

“开元通宝到底什么时候才铸?李渊你能不能搞快点?会不会治国?!好东西捂在手里不敢拿出来,憋屈死了!”

翌日清晨,赵子义正领着孩子们跑步,两位木匠就早早候着了。

其中一位木匠的儿子吊在队伍末尾,跑得龇牙咧嘴。

看他爹那脸色,小子晚上回家怕是要尝尝“家传手艺”的滋味了——不过是用在屁股上。

跑完步,准备用朝食。

赵子义招呼两位木匠一起,两人吓得连连摆手后退。

孩子们在这白吃白喝已是天大的恩情,他们哪敢再蹭饭?

回去非得被庄里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家里婆娘第一个不答应!

如今庄子里,即便是上了年纪的夫妻,夜里也都在“努力造人”。

过去是怕生下来养不活,如今多了田亩,租子又低,饿不死了,孩子还能在小主子这免费吃喝读书,这等好事上哪找?

多子多福,可是这年头最朴素的愿望。

所以后世为什么不愿结婚生子?

用罢早饭,赵子义开始给木匠派活。

他先给一位木匠一张草图,画的是一种口窄肚大的竹篓。

那木匠端详片刻,眼睛一亮:“小主子,这…可是用来捕鱼的?”

“嘿,有见识!”赵子义赞道,“正是!”

木匠如获至宝,忙不迭地去研究了。

另一名木匠,赵子义则要求他研究如何将昨天的“竹花瓶”编得更密实、更精巧,同时还要降低编织难度,让普通妇人也能快速学会。

打发走木匠,赵子义便钻回了书房。孩子们那边的常规教学(识字、小学三年级水平的数术)有小桃盯着足够,他只需偶尔去讲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课。

他正尝试一件极难的事:糅合古今智慧,编撰一套符合大唐当下、又能悄然引导思想解放的教材。此事若成,并能得到时代认可、形成体系,简直有“封圣”之资!

所幸他时间充裕,且早已将老师刘文静的学问掏空。

如今他阅读范围极杂,越读越是心惊!

他发现,许多他原以为是后世才有的理论和发现,古人早已提出雏形。

比如,西汉《氾胜之书》里记载的「穗选法」,这特么就是选种和杂交育种的原始理念!

为何千年未有大的进步?

其一,儒学经义是绝对核心,读书人谁去钻研“贱业”?

其二,这玩意见效太慢!一年只能试验一次,投入大,风险高,增产却不明显。

除非朝廷极度重视、皇帝有钱有闲、在位时间够长、且吏治清明,方能持续投入。

否则,过不了几年,弹劾的奏章就能堆满御案:“陛下!选苗法耗费巨万,收效甚微!若将此经费用於[某某地方],定能如何如何…臣恳请废止此靡费之事,治主管者之罪!”

说到底,资源的分配权就是最大的政治权力。

又如,东汉张衡的《灵宪》已提出“浑天说”。

所以,在这个时代,你跟普通老百姓说地球是圆的,他们会说你胡说八道;但你跟有学问的人探讨,很可能变成一次深入的学术交流。

赵子义内心:所以其他穿越者一开口说地球是圆的就被当异类,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此类例子太多,让他深感震撼。幸而这是大唐,儒学虽是主流,却还未到后世理学那般僵化专制的地步。

尤其是李二,务实得很,只关心“有用”还是“没用”。

他越读越发现,后世许多思想。他甚至想到了《资本论》的某些核心观点。都能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找到影子或碎片化的论述。

只是它们分散各处,未能系统整合。

正如后教员人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再加上这具身体天赋异禀,过目不忘,思维敏捷。

赵子义乐在其中,不断将后世知识与眼前的古籍相互印证、融合贯通。

“这算不算…变相开挂?”他有时会得意地想。

几日后,福伯带回了打探的消息:

“回小郎君,金银价浮动甚大。黄金一两,约在一万五千至两万钱之间;白银一两,约在一万二千至一万五千钱之间。”

赵子义闻言一怔:白银价格居然这么高?几乎与黄金持平?这不对啊!

他记得贞观稳定后,银价应在一两一贯钱左右,金价则在八到十贯。

“鸡鸭鹅猪,鸭雏约800文一只,猪崽约2贯一头。鸡和鹅,问了几家,都不要铜钱,只换米:三斗米换一只鸡,八斗米换一只鹅。”

赵子义已经无语问苍天了。

“战马、铁矿石,市面上根本无处可买。寻常铁锭也只有少量,且只认粮食交换。”

赵子义的小脑袋飞速运转。

鸡鸭鹅猪、战马、铁器,暂时都只能想想。

关键在于:白银为何如此昂贵?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套利机会!

现在银价畸高,几乎与金价持平。

而他知道,一旦天下稳定,李渊发行“开元通宝”,银价必然会大幅回落至正常水平一两约一贯,金价也会稳定在较高位一两约八至十贯。

“福伯,咱们家库房里,还有多少存银?”他立刻问道。

福伯心里“咯噔”一下,隐隐感到不安,但还是老实回答

:“约莫…六百两。”

赵子义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下令:

“全部换成铜钱!立刻!全部换掉!”

“小郎君!这…”福伯大惊,想要劝阻。

“听我的,去换!”

赵子义语气不容置疑。  福伯只得领命而去。因为他早已请示过赵天雄,而家主的回话只有一句:

“一切,按九儿的吩咐办!”

书房里,赵子义眼中闪烁着精明算计的光芒,开始飞速心算:

他知道,当前市面上流通的多是前隋乃至更早的劣质“恶钱”,分量不足,信用极差。

而历史上,武德四年李渊下令铸造  “开元通宝”  新钱,币制稳定,重量足额,“得宝”之名名副其实,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迅速成为硬通货。

关键在于新旧钱的兑换比例!

根据他模糊的记忆和推断,届时官方或市场很可能会以  1.5  贯旧钱兑换  1  贯新开元通宝  的比例进行回收和置换。

那么,现在的操作思路就完全相反了,但利润同样巨大!

他迅速盘点家底:

1.  库存铜钱:约  4万贯(即4000万文)旧钱。

2.  可售存粮:近  600石  粮食,若按当前最低市价800文/斗卖出,可得约  48万文  旧钱。

3.  库存白银:600两。当前银价畸高(1.2~1.5万文/两),几乎是与黄金挂钩的虚假繁荣,这正是绝佳的出手时机!即使按最低价1.2万文/两计算,也能换得  720万文  旧钱。

三项合计,可动用的旧钱总额约为:4000  +  48  +  720  =  4768万文。

接下来是关键操作:  立刻用这4768万文旧钱,去抢购黄金!  按当前金价(1.5~2万文/两)的中间价  1.75万文/两  计算,大约能购入:  4768万文  /  1.75万文/两  ≈  2724两黄金

等到武德四年开元通宝发行后,新旧钱兑换比例变为  1.5  :  1。意味着:

·  当初用来买黄金的  4768万文旧钱,其购买力只相当于  4768  /  1.5  ≈  3178.67贯  新开元通宝。

·  而他手中持有的  2724两黄金,在金价回落至正常水平(假设1两金  ≈  8贯新钱,即8000文)后,其价值是:  2724两  *  8贯/两  =  21792贯新开元通宝!

这一来一回的套利操作,资产增值了将近7倍!  赵子义脸上露出运筹帷幄的笑容:嘿嘿嘿…这波操作,才是真正的时空套利,血赚!

现在这些惹人烦的“破铜烂铁”,将来都会变成闪闪发光的黄金和坚挺的开元通宝!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41/421996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