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
就拿他们的婚宴来说,等票证开始使用后,如果再摆这么丰盛的酒席,那就很危险了,稽查队会来抓人的。
况且杨沐之和陈雪茹结了婚,以后不会只有他们两个人生活,还会有孩子,孩子的口粮也是问题。
另外还有牛有德、孙铁柱、徐慧真等人,杨沐之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挨饿。
所以,在票证发行以前,提前储备一些粮食和生活物资,是很有必要的。
赚不赚钱还在其次,至少要保证身边的人不会饿肚子。
走出四合院,杨沐之直接往前门的粮店赶去。
徐慧真的店开在前门附近,而杨沐之要去的是一个叫李记粮铺的地方,离徐慧真的店隔了几条街。
快到粮铺时,杨沐之伸手拦下了一辆人力三轮。
“老板,您有事?”
那三轮车夫表情有点奇怪,杨沐之明明骑着自行车,却把他拦了下来。
杨沐之说:“帮我拉点东西。”
“东西重吗?从哪儿拉到哪儿?”车夫皱了皱眉。
车夫一般不爱拉重物,太重;轻的东西,也没人找三轮车。
杨沐之笑了笑:“东西是有点重,从李记粮铺拉到鼓楼东大街四合院。”
车夫点点头:“东西重的话,您得给双倍价钱,四毛。”
“行,跟我走吧!”
“对了师傅,您干这行多久了?四九城的车夫您都熟吗?”
车夫答道:“我干了十几年了,别说城里的,就是昌平那边的车夫,我也认识一大半。”
杨沐之心中一动:“那您认识一个叫蔡全无的车夫吗?”
“哟,这我还真没听说过。就算有这个人,估计也是刚入行不久的。”
“那好,师傅您帮我留意一下,要是能找到他,您来南锣鼓巷四合院找我,我给您两块钱。”
“好嘞!”
杨沐之暗暗皱眉,看来蔡全无这个人,可能还没开始拉车。
他和徐慧真第一次相遇是在1955年,还有三年时间。
现在蔡全无在做什么,他也不清楚。
没过多久,杨沐之带着车夫到了粮店,让他在外面等着,自己走了进去。
“同志您好,买粮食吗?”
粮店伙计笑着迎上来。
这时粮铺还是 的,对待客人都很热情。
等到公私合营以后,店里那些员工一个个都像大爷似的,不对客人呼来喝去就算客气了。
后来不少国营店倒闭,跟这些人的态度也有关系。
“嗯,你们掌柜的在吗?”
“在的,您稍等,我这就去叫掌柜的。”
小伙计殷勤地转身跑开,心想来找掌柜的肯定是大生意。
很快,李掌柜笑着迎了出来:“这位老板,是您要卖粮食?”
“没错。”
杨沐之问:“您这儿小麦什么价?”
李掌柜答:“小麦一毛五。”
“面粉呢?”
“面粉两毛。”
“大米呢?”
“大米也是两毛。”
“嗯。”
杨沐之微微点头。这时的粮价比后几年还要高些,原因也简单——往后管控严了,价钱也管得死。
“李掌柜,是这样,我家也是做生意的,手下干活的人多,粮食消耗大。以后若长期在您这儿买,价格上能不能便宜些?”
李掌柜想了想:“可以给您打九折。不过有个条件:得在我这儿买过三次,或者总斤数超过一千斤,之后才能享这折扣。”
他可不想做一锤子买卖,万一杨沐之只来一次就不来了,那就不划算了。
“行,我要面粉。”
杨沐之身怀系统空间,放在里面的东西永久保温,时间静止,就算放一碗热水,百年后取出还是烫的。面粉存进去,也不怕坏。
“好嘞,您要多少?”李掌柜问。
杨沐之反问:“能以物易物吗?用黄货。”
李掌柜摇头:“以物易物不行。但若是黄货,您有多少我要多少。”
黄金是硬通货,他没理由不收。
那正好。
杨沐之随手摸出一根小黄鱼:“这个能换多少面粉?”
李掌柜算了算,笑道:“小黄鱼折现五十,能换二百五十斤面粉。”
划算。杨沐之心里点头。这小黄鱼三克多,一克能换十七八块钱。等再过几年发行票证,一克顶多六块。得趁现在把黄金出手,当然,不全换粮食。
他又拿出一根小黄鱼,说道:“两条鱼,您给我换二百五十斤面粉,再加二百五十斤大米。”
“得嘞,这就给您称——小蔡,过来搭把手!”
“来喽!”
一个肩上搭着白毛巾的苦力应声跑了进来,开始帮忙称粮。
“何叔?”
杨沐之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停在了那人身上。
那人简直跟何大清除外年纪之外别无二致,瞧着不过二十七八岁的光景。
是他。
蔡全无。
本以为要费尽周折,谁知竟这样不期而遇。杨沐之怎么也没想到,蔡全无这时竟在粮店里做苦工。
杨沐之不动声色,静静打量着他。
蔡全无干活麻利,浑身都是劲儿。
没多大功夫,五百斤粮食就都称好了。
“老板,您的粮食要现在装车吗?”蔡全无跑过来,脸上带着憨厚的笑。
杨沐之点点头,朝门外一指:“车在外面,装吧。”
“哎哎哎——”
蔡全无扛起一袋面粉,快步搬上三轮。
没多久,五百斤粮食就全装好了。
那车夫脸色难看得不行:“老板,您这货,还真不是一般的沉啊。”
杨沐之一挥手:“给你加一毛,五毛。”
“得嘞,谢谢您!”
车夫顿时眉开眼笑。
杨沐之吩咐:“你先往东大街走,我还有点事,一会儿赶上来。”
“好嘞!”
车夫蹬着三轮离开了。
杨沐之转身走进粮铺。
这时,李掌柜招了招手,把蔡全无叫到跟前:“小蔡,这三毛是你今天的工钱,以后不用再来了。”
“掌柜的,我没做错什么!”蔡全无有些气恼。
李掌柜摇头:“全无啊,我晓得你是好人,可我小舅子容不下你。”
“行,我懂了,是我多管闲事,再会!”
蔡全无拿了钱,转身就往外走,杨沐之连忙跟上。
他走得很快,没一会儿拐进一个无人的角落,蹲下来捂着脸默默掉泪。
眼下他靠做苦力为生,在李掌柜这儿干活,算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丢了这份工,怕是又要过上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唉……”
杨沐之叹了口气,走上前去。
想起自己这身体原来也是做苦力出身,何尝不是和蔡全无一个样。
看到他,就仿佛看见从前的自己。
“你叫蔡全无,对不对?”
杨沐之走近,语气平静地开口。
蔡全无身子一震,抹了抹眼泪,抬头看向杨沐之:“你是?”
“别问我是谁。你一个大男人,怎么在大街上掉眼泪?说说遇到什么难处了,没准我能帮上你。”杨沐之说道。
“你……帮我?”
蔡全无立刻警觉起来,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突然说要帮他,他自然心生提防。
“你的父亲,是不是姓何?”
“你怎么知道?”蔡全无难掩诧异。
杨沐之说道:“我与你家人相识,或许你没见过我,但我听说过你。”
“您怎么称呼?”蔡全无稍稍卸下心防。
杨沐之回答:“我姓杨,名沐之。”
“您想让我做什么?”蔡全无外表憨实,内里却比谁都机敏。
杨沐之会意,这种人极是精明,若不能互信,便难以沟通。
“你有个兄长,名叫何大清,可知晓?”杨沐之索性直言。
“知道。”蔡全无点头。
他年纪尚轻,却也听父亲提过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
“我是你哥哥的朋友,他一直在寻你。我可以带你去见他。”
“哥哥……愿意认我这个弟弟?”蔡全无颇感意外。
他早知自己有位兄长,却从未想过要去相认。
毕竟当年是母亲带走了父亲,那位素未谋面的哥哥,想必对此事难以释怀。
“自然愿意。”杨沐之颔首,“你可愿去见你哥哥?”
“我愿意。”蔡全无眼眶泛红。他独自在外谋生,饥饱不定已成习惯,如今忽闻兄长寻他,心中自是情愿。
“可我这般落魄,哪有脸面去见哥哥……”蔡全无落下泪来。如今他形同乞儿,即便见了面,难道还要仰仗哥哥接济?
杨沐之微微一笑:“蔡全无,我明白你的顾虑。你是觉得自己处境困窘,无颜面对兄长,是么?”
“正是!”
“我有办法。”
蔡全无问道:“您究竟想说什么?”
杨沐之解释道:“我与你哥哥同住一个院子,交情甚好。他想寻你,你却因自身境遇羞于相见,对不对?”
“不错。”蔡全无点头。他渴望认亲,却不愿成为兄长的负累。
“我可以助你。”
“助我?”
“正是。”杨沐之点头道,“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能帮你达成。”
“我想做窝脖儿。”蔡全无直言不讳。
在他心中,窝脖儿是极体面的活计,一日所得能抵他两日工钱。他在粮店做工时,见得最多的便是窝脖儿,故而认定这行当大有前途。
现在这个年代,莴脖其实是个不错的行当,就像是后来的出租车司机。
虽然干这行辛苦,但每天的收入比普通工人要高不少。
难怪以后蔡全无会去当莴脖。
做莴脖其实不难,只要有一辆人力三轮车就行;可这年头一辆三轮得三百多块,比自行车贵得多,不是谁都买得起的。
“没事,三轮车我给你买。”杨沐之笑着说道。
“你真愿意给我买?”蔡全无又惊又喜。
“当然。”
蔡全无想了想,说:“车钱你出,以后赚的钱咱俩对半分。”
杨沐之摇头:“不用,三轮车的钱自然会有人出,我只是先帮你垫上。”
“谁啊?我哥哥吗?”
杨沐之还是摇头:“不是,以后你就知道了。”
“好吧。”蔡全无心里纳闷,谁会替他出这笔钱?
杨沐之接着问:“你会骑自行车吗?”
“会!”蔡全无赶紧点头。
“那你现在骑车带我去鼓楼东大街,办完我的事,我们就去买三轮。”
“好!”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36/421985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