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四合院:1952,开局继承一座 > 第60章 第60章

第60章 第60章


她终于明白杨沐之为何要关掉日进斗金的回春堂。中医这一行讲究专业,若让外行管药铺,后果不堪设想。

而杨沐之之前说“好日子不多了”,她原以为只是句玩笑,没想到竟是真的。原来他早就预料到,公私合营的大幕即将拉开。

这个男人的心思,深得令人心惊。

“沐哥,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陈雪茹轻声问道。

杨沐之无奈道:“我看你们不如把店都关了。”

“不行!”两位女子同时反对。

“那就各自回店里上班吧。”杨沐之不再多管她们的事。

这段艰难时光对她们而言是种磨练。他明白陈雪茹虽身怀六甲,却始终憋着股劲,故而保留了她部分店铺,给她留个奋斗的目标。

两位女强人终将在历练中蜕变,方能迎来日后的辉煌。

数日后。

“叮咚~~恭喜宿主获得超级催产药。”

听到系统提示,杨沐之利落起身洗漱,将备好的生产用品搬上三轮车。根据上次经验,催产药到账意味着陈雪茹临盆在即。

“沐哥你这是做什么?”陈雪茹满脸诧异。

杨沐之挠头:“今天不是要生孩子吗?”

“胡说什么呢!”陈雪茹嗔怪地瞪他。

话音未落,她突然蹙眉低呼:“哎呀...肚子疼,恐怕真要生了......”

杨沐之立即将备产物品整理妥当,抱着陈雪茹登上三轮车:“白姐帮忙照看平心平安,我们去医院!”

三轮车在医院疾驰而至。第二次分娩比首次更为顺利,刚安排进病房宫口已全开,医护人员急忙推入产房。

三分钟后,洪亮啼哭响起。

“恭喜,是位小公子!”

“医生请稍等,还有一个孩子!”

“哎呀,又是男娃,您真是好福气。”

产房门开,杨沐之接过两个襁褓喜不自胜。此次未作产检,未料陈雪茹再度诞下双胞胎,竟是对男孩。

三男一女,家中四个孩子,往后可要热闹了。

别人家生四个孩子得十来年工夫,陈雪茹三年就生了两胎,全赶上了。

这样也好,孩子早点长大,大人也能早些省心。

病房里,陈雪茹脸上也洋溢着笑意。

“雪茹,辛苦你了。”

“说什么呢,不也是我的孩子嘛。对了沐哥,两个都是男孩,名字你想好了吗?”

杨沐之笑着应道:“想好了,老三叫杨平顺,老四叫杨平意。”

“杨平顺、杨平意,这名字有什么讲究吗?”陈雪茹好奇地问。

杨沐之说:“你把孩子们的名字连起来念念看。”

连起来?

杨平安。

杨平心。

杨平顺。

杨平意。

安、心、顺、意。

“安心顺意,真好,这名字起得太好了!”陈雪茹高兴极了。

“沐哥,你去找根红绳来,两个孩子长得一模一样,别搞混了。”

“好。”

杨沐之找来红绳,在老三手腕上系了一下。

就算是双胞胎,也总有细微差别,眼下没时间细看,先用红绳做个标记。

等回家了,再慢慢找出他们的不同。

打完点滴,杨沐之带着陈雪茹和两个孩子回到四合院,那时才十一点。

“哟,雪茹又生啦?两个大胖小子!”

“好好好,沐之真是好福气。”

“快来看,这孩子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

“去去去,这什么话,没鼻子没眼的那不成怪胎啦?”

“长得一模一样,又是双胞胎啊!”

“雪茹可真行。”

院里的妇女们全都围了上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哼,有什么可得意的?”

贾张氏心里泛酸。

杨沐之和贾东旭是同一天结的婚。

他们家才一个孩子,人家杨沐之已经有四个了。

再看看秦淮茹的肚子,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

贾张氏心里着急,瞪了秦淮茹一眼,埋怨道:“你瞧瞧人家,都四个孩子了。”

“这能怪我吗?是你儿子不争气!”

秦淮茹撇撇嘴,心里也不是滋味。

论家世,她不如陈雪茹。

论长相,她也比不上陈雪茹。

论勤快,陈雪茹一点也不比她差。

论生孩子,她更是望尘莫及。

这辈子在陈雪茹面前,她怕是永远都比不过了。

“再乱讲,看我不撕了你的嘴!”贾张氏狠狠瞪眼。

哼!

就是不行!

秦淮茹心里憋闷,却不敢顶嘴。

……

“平安,平心,现在你们有了弟弟,以后不能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了。你俩先住一个屋子,害怕吗?”

“爸爸,我……”

杨平心抹着眼泪,虽然舍不得离开爸妈,但她懂事,没有闹。

“怕什么!爸爸,我保护妹妹!”杨平安挺起胸膛。

“我跟哥哥。”杨平心破涕为笑。

“真是乖孩子,你们先住一间,长大了再分房。”

陈雪茹抚着孩子们的头发,心里不是滋味。

一岁多的孩子就分开睡,确实心疼。

但有了老三老四,只能委屈老大老二了。

刚把孩子安顿好,就快过年了。

杨沐之备了不少年货,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了个年。

年一过,有些东西在悄悄变化。

年后没几天,工人们陆续返岗。

杨沐之提着鸟笼,走在街上。

胡同里,孩子们欢快地跳皮筋、踢皮球、滚铁环。

年味还没散,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硫磺味。

居委会的喇叭正放着《东方红》。

墙面上换了一批崭新的标语:

“团结一心,百炼成钢。”

“一人在岗,全家光荣。”

“公私合营,利国利民。”

“社会主义好,人人有饭吃。”

经过轧钢厂,里面传来工人们响亮的歌声。

歌声越过围墙,震动着人心。

杨沐之从中听到了一股力量: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工人的力量。”

“加油加油,奋斗奋斗,三年赶英,五年超美。”

“你不干,我不干,大家一块不吃饭。”

“你半吨,我半吨,咱俩凑成一吨整。”

……

要变天了。

杨沐之打了个哈欠,慢慢走到天桥。

往常热闹的天桥,如今冷清得不像样。

撂地的艺人,

做小吃的摊贩,

做买的、做卖的,都不见了踪影。

推车的,挑担子的。

好像一夜之间都消失了。

许多戴红袖章的人在这里维持秩序,一看到摊贩过来,立刻上前赶走。

热闹了多少年的天桥,就这么冷清下来,只剩下鸽子市还勉强存在。

多年以后,有个小黑胖子红了起来,靠说相声把天桥又带火了。

知道这小黑胖子的,可以到评论区聊聊。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晚上。

“壹大爷,壹大爷,公私合营了,要公私合营了!”

王建国激动地从院子外头跑进来。

“什么?公私合营终于开始了?资本家的好日子到头啦!”

“太好了,真是普天同庆、大快人心啊!”

“让资本家都见鬼去吧!”

院子里的人都兴奋起来。

经过这些日子的发酵,公私合营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大街小巷无人不知。

谁都知道,一旦开始公私合营,做生意的人就要遭殃了。

所有店铺——饭店、粮店、油盐铺、杂货铺,全都要整顿。

没用的关掉,剩下的由公家接手。

所有杂货铺,一律改成供销社。

这里得说一下供销社。供销社就像连接城乡的桥梁,既给城里人供应物资,也从农村收购农产品。

农民卖了东西,再在供销社买家里需要的日用品。

这样城乡之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

这院子里的人,大多数是工人,做生意的只有陈雪茹一个。

所以这会儿,大家的话题都落到了陈雪茹身上。

当然,不是针对她,而是都在议论她的事。毕竟公私合营和他们没关系,只和陈雪茹一个人有关。

还有杨沐之,不过他早把回春堂关了,这倒让大家有点意外。

见大家讨论得热烈,何雨柱问:“叁大爷,您最有文化,您给说说,啥叫公私合营?”

“咳咳……”叁大爷清了清嗓子,“这个公私合营啊,说白了,就是公家不让私人做买卖了,生意人的铺子都得交上去。”

屋里,杨沐之轻轻皱眉。叁大爷对公私合营其实也是一知半解,并不真懂里头的门道。

“哎哟,那可糟了,雪茹这可咋办呀?”

“就是,她家四个孩子呢,杨沐之整天不干活,就靠雪茹那个绸缎庄撑着。要是铺子归了公,杨家不就完了?孩子们吃啥呀?”

“雪茹这下可难了。”

“唉,杨家的日子不好过了。”

“他哪里像不好过的样子,今儿不还提着鸟笼满街逛呢。”

“没几天逍遥日子了,早晚让他尝尝人间疾苦。”

邻里七嘴八舌,说风凉话的多,真心疼人的少。

陈雪茹在屋里听着,轻轻皱起眉头。别人怎么看,她不太往心里去,可往后的日子艰难,却是明摆着的。年关一过,公私合营的消息越传越真,她的心也跟着往下沉。

她抬眼看了看,老三老四睡着了,老大老二围在炭盆边取暖。杨沐之躺在摇椅上,眯着眼,脚尖一晃一晃。陈雪茹不由得微微一笑——自家这男人,真是心宽,好像天塌下来也和他无关。

“哎……”一想到绸缎庄,她又忍不住叹气。

“雪茹,炭盆快熄了,添点果木炭!”

陈雪茹起身,低声埋怨:“沐哥,往后日子不好过了,这么烧炭可费钱。”

杨沐之却不以为意:“怕什么,这点炭还烧不起?天这么冷,冻着孩子怎么办?”

“好吧。”陈雪茹没再多说。男人手里攒着两百多万,底气足得很,绸缎庄有没有,似乎也不那么要紧了。

杨沐之又说:“雪茹啊,我说你别瞎操心。绸缎庄有公方打理,你就专心做服装设计,等于上个班、拿份工资。哪天不想干了,回来我养你。”

“沐哥,我懂了。”陈雪茹难得露出笑容。

那句“我养你”,让她心里踏实。有他在,她什么都不怕。她也听明白了杨沐之的意思:为这点事烦恼不值得,要把心放宽。

她起身把没烧透的木炭拣到另一个盆里,添上新炭,然后端着炭渣出门倒掉。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36/421985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