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四合院:1952,开局继承一座 > 第63章 第63章

第63章 第63章


“因此,我们必须推动工业发展,重视工人,重视轧钢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人都将备受重视,这是时代大势决定的。”

“同时,这也是必然的选择,国家的未来战略已经明确了这一点。”

“这……”

陈雪茹听了这番话,不由心生敬佩。

在她看来,自家男人虽然聪明,但大多时候心思都放在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上。

没想到足不出户的杨沐之,竟能对大局把握得如此透彻。

他提前把黄金换成现钱,关闭回春堂和绸缎庄两家店铺,足以说明他早已看清大势。

甚至未来几十年的走向,他似乎也了然于胸。

这已不是一点小聪明能办到的,而是需要大智慧。

“老弟,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哥哥敬你一杯!”杨正诚满脸佩服,举杯一饮而尽。他这位老弟,再次让他刮目相看。

杨沐之放下酒杯,提醒道:“大哥,工业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石,轧钢厂更是重中之重。你能被任命为厂长,足以说明你的能力。”

“但这个位置也有不少人盯着,大哥要留神。”

“老弟,那我该怎么做?”

杨正诚目光炯炯,杨沐之的话正说中了他的心事。

他原本在六扇门任职,突然接手这个上万人的大厂,心里确实没底。

做得好,前途光明;做不好,可能仕途就此终结。

如何经营好轧钢厂,成了他当前最大的课题。

“很简单,”杨沐之笑了笑,“就三个字:抓生产。”

“抓生产?”杨正诚有些不解。

“没错,不惜一切代价抓生产。”

“我明白了!多谢老弟指点,你可帮了哥哥大忙了!”

杨正诚大笑起来。

既然上面大力扶持轧钢厂,那他就一心抓生产。

只要把产能提上去,比什么都强。

产能上去了,上面满意了,他这位厂长也就稳了。

听着二人对话,陈雪茹不禁想起徐慧真来找杨沐之出主意的情形。

没想到堂堂轧钢厂厂长,也要自家男人帮忙谋划。

她心里泛起一丝得意。

我男人就是厉害。

“大哥,不说这些了,我们喝酒!”

“喝酒喝酒!对了老弟,雪茹那边的事情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杨沐之摆摆手:“公私合营还没正式开始,暂时用不着,等有需要的时候我再找你。”

“行,到时候可千万别跟哥哥客气啊!”

“一定,大哥,干杯。”

……

第二天。

院里的年轻人们结伴到轧钢厂应聘。

下午,大家兴高采烈地回来——所有没工作的年轻人,竟然全被录取了。

只要轧钢厂建设完成,他们就能正式报到。

“妈、妈!我成了轧钢厂的工人啦!”

“好、好!我儿子真争气,端上铁饭碗了。”

“爸,等我上班挣钱,咱家日子就好过了。”

“孩子,以后好好干。”

“一定好好干!工人万岁!”

……

天渐渐暖和起来。

杨沐之懒洋洋地躺在摇椅上,看着膝下一双儿女坐在地上玩泥巴。

他忽然心血来潮,问道:“平安、平心,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最近院里的孩子都说想当工人,杨沐之可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被带偏。

两个孩子都是53年生的,等他们长大,离改革开放也不远了。杨沐之不希望他们的理想只是当个工人。

“爸爸,我想学中医,像您一样治病救人,特别有意义。”杨平安骄傲地说。

他经常看到杨沐之给院里的人看病,觉得那样很威风。

“好,好,咱们平安真有志气。”杨沐之很欣慰。学中医总比当工人强。

对于孩子的未来,他没有什么硬性规划,只想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发展。

“平心,你呢?长大想做什么?”杨沐之又问。

杨平心歪着头想了想:“爸爸,我想像妈妈一样,设计漂亮的衣服。等我长大了,要设计出比妈妈设计的还要好看一百倍、一千倍的衣服!”

“好,你也很棒!”杨沐之笑着点头。

未来的服装行业,确实大有可为。

“平心,你现在还小,等你再大一点,爸爸就教你设计衣服。”

“嗯!谢谢爸爸!”

设计服装需要审美眼光,杨平心还小,等长大些再学也不迟。

“平安,从现在起,爸爸教你们识字。”

杨沐之原本想说教中医,可儿子连字都不认识,学不了中医。

既然学不了中医,那就先学认字。

杨沐之坐直身体,拿起树枝在地上写了个“人”字。

“这个字念人,大人的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人!”

儿子和女儿学着他的样子,各自用树枝歪歪扭扭地画了个“人”。

虽然写得不太工整,但总算写出来了。

接着,杨沐之又写下大、小、多、少、水、火等二十多个字,并认真教了几遍。

第二天。

杨沐之把儿女叫到跟前,笑着问:“昨天教的字,还记得多少?”

“都记住啦!”

“说谎可是要打屁屁的。”

杨沐之不信他们能记住那么多字。

“真的,爸爸你看!”

杨平安和杨平心一人拿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人、大、小、多、少、水、火……

杨沐之惊呆了。

昨天教的那些字,他们竟然一个不漏全写了出来,而且没有一个错的。

他这一双儿女,简直天赋异禀。

“爸爸,今天我要学一百个字!”

“我也是!”

“好!”

杨沐之又教了一百个字。第二天再检查。

他们竟依然一字不差地全写了出来。

“你们这记性也太好了吧?”杨沐之有些难以置信。

杨平安天真地说:“爸爸,你教一遍我就能全记住。”

“爸爸,我也是!”杨平心跟着说。

天啊——

过目不忘!

杨沐之彻底被震撼了。

如果只是一个孩子过目不忘,还说得过去,但两个孩子都这样,那就不是孩子的问题了。

是系统提供的超级营养液和超级奶粉改变了他们。

还有老三和老四,系统也为他们提供了超级营养液和奶粉,那他们……

杨沐之忽然意识到,他最大的财富,就是这几个孩子。

你。

杨沐之写了一个“你”字。

“你,是你我的你,你们的你。”

“你,是你我的你,你们的你。”

两个孩子跟着念。

“呦~~在教孩子写字啊?”

“叁大爷,您来了?”

叁大爷背着手踱进了后院。

杨沐之用脚抹去地上的字迹,正要教下一个字,见叁大爷来了,赶紧打招呼。

这天是周日,工人们都去上班了,叁大爷是老师,不用上班。

“有事吗?”

叁大爷笑着说:“收电费的来了,我跟你说一声,免得你出门。”

“好嘞!”

说话间,一个衣衫破旧的人走进后院,挨家挨户收电费。

杨沐之认得这人,是负责南锣鼓巷这一片的电工。

那时候没有专门收电费的人,全由电工负责。

当时的电工穿着都很破旧,有句话形容他们:远看像乞丐,近看像要饭的,其实是修电线的。

那时没有吊车,电工修电线全凭爬杆,一身衣服磨得破破烂烂。

“爸爸去交电费,你们再复习一下这几个字。”

“是杨沐之同志吧?”

“对,您进屋看看吧。”

电工进屋看了一圈,说:“一共五个灯泡,都是四十瓦的,一块五。”

“好,给您钱。”

交了电费,电工就走了。

五六十年代,电费计算方式简单粗暴——数灯泡,按数量收费。

十五瓦的灯泡每月一毛,二十五瓦的两毛,四十瓦的三毛。

一般人家舍不得用二十五瓦的,都用十五瓦。

杨沐之是后世来的,受不了十五瓦灯泡昏黄的光线,全换成了四十瓦,还觉得不够亮。

“一毛五!你家一个月用这么多电啊?”叁大爷眼睛都瞪圆了。

“一块五很多吗?”

杨沐之抓了抓头发。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哪一样家用电器不用电?用四十瓦的灯泡照明,他已经觉得相当节省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房子以前聋老太太住的时候,只有卧室里装了一个十五瓦的灯泡,其他三个屋子都没通电。为了省电,老太太往往天黑前就把饭做好。

杨沐之搬来后,重新改了线路,每个房间都装了灯泡,连门口也装了一个,亮起来能把整个后院照亮。

当然,他这么做不是为了照顾邻居,主要图自己孩子方便。

“你啊你,真是个会败家的。那间耳房又没人住,装什么灯泡?还有门口这个灯,根本没这个必要。啧啧,还全是四十瓦的,我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

叁大爷连连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杨沐之却不以为意,笑着问:“叁大爷,您一个月电费多少?”

“一毛!”叁大爷伸出一根手指。

一毛?

杨沐之瞪大眼睛:“叁大爷,您家连客厅在内有三间房,就一个灯泡怎么够用?”

叁大爷得意地一笑:“我的电线长,哪个屋要用,灯泡就挪到哪个屋。”

“这……”

杨沐之一时语塞,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叁大爷,您是真行,太会算计了。”

“那当然,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小子,好好学着吧。”叁大爷更得意了。

“您这招我可学不来。”

杨沐之只能苦笑。

一个十五瓦的灯泡,做饭时挪到客厅,哄孩子时挪到孩子屋,孩子睡了再挪回自己屋——这得多闲啊。

要是半夜上厕所找不到纸,难不成还得拎着灯泡满屋找?

那画面,杨沐之简直不敢想。

另一边,两个孩子还一边用树枝在地上写,一边念着“你、我、他”。

杨平安和杨平心还不到两岁,居然已经能学着认字,这让叁大爷十分惊讶。

他凑过去看了一眼。

“平安、平心,这个字写错了,应该这样写。”

叁大爷说着,用手指在地上写了个“伱”字。

杨平心撅起嘴:“三爷爷,是您写错啦,爸爸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就是,我们没错!”杨平安也跟着说。

“你就这么教孩子的?”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36/421985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