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四合院:1952,开局继承一座 > 第65章 第65章

第65章 第65章


没有在职人员的家庭,一律按二十七斤粮食的标准分配,孩子的定量仍是二十斤。

另外,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公家会发放救济粮。

“这是粮食的配额,还有油票,按人口分配,每人每月半斤。

肉票也是每人每月半斤。

煤票每人每月……”

听完叁大爷的话,大家心里都凉了半截。

只有那些家里有在职职工的,心情才稍微好些。

工人光荣,分配的物资也更多些。

“哎哟老天爷,这还怎么活呀!我家孩子一顿就得吃好几个馒头,二十斤哪够啊!”

“就是,一个人半斤油,能炒几回菜?”

“半斤肉也太少了,这点肉还不够我家孩子塞牙缝的!”

院里的人纷纷叫苦不迭。

在粮票还没普及之前,四九城百姓的过日子方式和后来完全不同。

民国年间战乱不断,人们多是过一天算一天。

就拿天桥那些卖苦力的来说,他们花钱的方式放在今天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比方说,上午干完活挣了三个钱,下午就不干了。

一个钱拿去买酒买肉大吃一顿。

下午逛天桥看表演,第二个钱就打赏给摆地摊的艺人。

第三个钱带回家交给老婆。

第二天要是没活干,可能就得饿肚子。

有人会说,那不打赏不就行了?

殊不知,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

那时候的人只顾得上眼前吃饱,根本不想明天的事,更别提存钱、理财了。

天桥的热闹,也是这么被带动起来的。

如今刚建国,人们花钱稍微收敛了些,但在吃喝方面还是舍得的。

没钱的人,哪怕借钱也要吃好喝好。

并不是说从前的人就一定比现在节省。

老一辈人受粮票制度影响,生活方式也变了,开始学着精打细算。

其实除了这个特殊时期,不管后世还是古代,只要天性不受约束,人都喜欢大吃大喝。

所以说现在的人省吃俭用并不完全对,应该是“俭用不省吃”。

这中间有一条明确的时间分界线,就是粮票发行前后。

不过这都是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总之,这个年代大部分人还是能吃饱吃好的,像壹大爷那样的家庭,甚至天天都能吃上炒菜。

“大伙儿的苦日子要来喽,沐之,以后你可就难啦。”贾东旭开口,话里似有所指。

霎时间。

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杨沐之。

“杨沐之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他们家孩子最多,听说杨平安一顿能吃四个馒头。”

“以前他们家三天两头吃肉。”

“有钱也没用了。”

院里的人议论纷纷。

杨沐之成了焦点。

原因很简单。

杨沐之家是四合院最富的,日子过得最好。

如今粮票限量,再有钱也没用。

还不是和大家一样挨饿,说不定更苦。

他家没有工人,六口人每月一百多斤白面,哪够吃的?

想到这里,有人暗暗高兴。

人心就是这样,别人骑马我骑驴,回头一看还有挑担的。

不管自己过得怎样,只要有人比自己更差,心里就舒坦。

杨沐之本来过得最好,一下子不如人了,这种落差让人痛快。

“以后我们家真要过苦日子了,万一挨饿,大家多帮衬。”杨沐之苦着脸笑道。

这话一出,没人接话。

各家粮食都不宽裕,怎么帮?

“东旭!”

杨沐之看向贾东旭。

“干嘛!”

“你们家三个大人一个孩子,还有职工,以后可是院子里的富户了。”

“那当然,至少不会挨饿!”贾东旭有些得意。

“东旭家这下好了。”

“一百多斤白面,怎么都吃不完。”

“孩子少就是好。”

“真让人羡慕。”

不少人羡慕地看向贾东旭。

“东旭,以后我们家粮食不够,你得借点。”杨沐之讪笑。

“哼!”

贾东旭冷笑:“我们家的粮食,宁愿喂狗也不借你。”

“贾东旭,你再说一遍!”

“喂狗也不借你!”贾东旭大声重复。

啪——

杨沐之一拳打飞了贾东旭,怒道:“大家听听,这像人话吗?”

“东旭,你这孩子胡说啥。”

“都是街坊邻居。”

“活该挨打!”

众人纷纷指责。

贾东旭不敢再吭声。

杨沐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用意。贾东旭今日既已说出这番话,往后贾家若再想找他帮忙,他便有了推拒的理由。

不多时,三位大爷领着众人到了居委会。

杨沐之领到了自家的粮本——巴掌大的红册子,样式与后世的结婚证相仿。

他家的定量极少。四个孩子因年幼,只按两个孩子的份额计算。杨沐之与陈雪茹各得二十七斤白面,四个孩子合计四十斤。全家统共九十四斤,比预想的还要少。

其余物资也仅按四人份发放:粮食九十四斤,二合面二十斤,花生油两斤,猪肉两斤,煤炭两百斤,火柴一封……林林总总,样样都紧巴巴的。

若不是早先囤了些物资,杨沐之真不知往后日子该如何过。单是九十四斤白面,恐怕连平安和平心两个孩子都未必够吃。

……

次日清晨。

“摇一摇!”

“恭喜宿主,获得神级厨艺。”

这奖励倒合心意。杨沐之微微一笑。陈雪茹日后要上班,他在家偶尔给孩子做饭也挺好。

早饭过后,他将孩子托给白玉兰照看,随陈雪茹去了绸缎庄。到了大栅栏,他让陈雪茹先进门,自己则以顾客身份踱了进去。

铺子里已大变样。往日那些时新样式的衣裳全撤了架,生意也冷清了不少。从前的伙计都换了人,如今只剩廖玉成、陈雪茹,及一男一女两名店员。

陈雪茹原本负责设计,如今这活儿没了,她便成了闲人,只偶尔处理些技术性事务,不必日日到店。

她进门后,与廖玉成各自沉默,互不搭理。

“麻利点儿!把那捆布搬过去!”

“还有那匹缎子,赶紧拾起来!”

“你!发什么呆?把衣裳挂起来!”

廖玉成背着手,官腔十足,呼喝斥责那两个店员。

见杨沐之进来,他也只冷着脸不理。杨沐之在店里转了片刻便离开了。

这般货色,迟早要出事。收拾他的机会,往后多的是。

杨沐之提着鸟笼溜达了一圈,趁四下无人,从系统空间取出一斤五花肉,优哉游哉地踱回了四合院。

“呦~~~沐之买肉了啊。”

“还是你会享受。”

“今天又吃肉?”

邻居们看杨沐之的眼神一个比一个奇怪。

要是以前也就算了,现在可不同了。

现在粮食定量,杨沐之家总共就二斤肉票,这才第一天,他就吃了一斤肉。

往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爸爸回来了!”

“有肉吃啦!”

四个孩子欢呼着跑过来。老三老四别看才几个月,已经像老大老二小时候一样,满院子跑了。

“白姐,今天我下厨。”

“哎。”

看了眼那块五花肉,白玉兰满心忧虑。

“沐之,现在粮食定量了,得省着点。”

“知道啦!”

“孩子们,今天吃红烧肉。”

“起锅烧油!”

刺啦——

肥肉下锅,没多久,肉香就飘满了整个院子。

“吃吧吃吧,看你能吃到几时!”

“今天吃完了,明天看你还吃啥!”

“作,让他可劲儿作!”

邻居们幸灾乐祸,都等着看杨沐之后面的笑话。

没过多久,红烧肉就做好了,色香味俱全。

杨沐之储物空间里有各种调料,所以这次的红烧肉格外好吃。

他从外面拿的是一斤五花肉,怕孩子们不够,其实做了两斤。

“开饭啦。”

“好香啊!”

“爸爸还会做饭呢!”

杨平安和杨平心搬着小板凳上了桌,杨沐之把两个小的放进自己做的婴儿餐椅里。

一家人开始吃饭。

中午陈雪茹没回来,就杨沐之带着孩子们吃。

“爸爸做的红烧肉比妈妈和白姨做的好吃一万倍!”

“就是就是,太好吃了!”

杨平安和杨平心吃得满嘴油光。

“肉肉,肉肉!”

两个小家伙也吵着要吃。

孩子还小,杨沐之没敢让他们多吃,只喂了一点。

他自己也尝了些,神级厨艺果然不是吹的。

这红烧肉,竟比他两辈子吃过所有最好的美食加起来还要香。

贾家。

“肉肉,我要吃肉肉!”小棒梗边哭边划着火柴。

“棒梗,别闹了,现在上哪儿买肉去。”

“妈妈,我就要吃肉!”棒梗哭得更凶了。

火柴盒里的火柴已经划掉了一大半。

“哎哟我的小祖宗,现在粮食是定量的,火柴每月就一盒,可不能这么浪费啊。”贾张氏赶紧把火柴抢了过来。

棒梗这孩子一直有划火柴的习惯。贾家就他一个孩子,平时也没太管他。火柴本来也不值几个钱,家里宠着,也就随他去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要是天天这么划,一盒火柴没几天就用完了,到时候家里就没得用了。

“哇!我要划!我就要划!”棒梗大哭起来。

“好好好,给你,给你!”贾张氏把剩下半盒火柴塞给棒梗,忍不住抱怨:“淮茹,你看看你把棒梗惯成什么样了。”

秦淮茹一脸委屈:“妈,当初不是您让他划火柴的吗?”

“现在能和以前比吗?我得把火柴藏起来,以后不能让他看见。”贾张氏说着,把火柴塞到枕头底下,和粮本粮票放在一起。

“肉肉,我要吃肉肉!”火柴划完了,棒梗又闹着要肉吃。

秦淮茹训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哇——奶奶,奶奶,妈妈坏!”棒梗哭得更大声了。

“乖,奶奶的宝贝孙子不哭。”贾张氏赶紧把棒梗搂在怀里,咬牙道:“你别怪棒梗不懂事,都怪杨沐之,要不是他家吃肉,棒梗能这么闹吗?”

秦淮茹点头:“妈,您说杨沐之是怎么想的?我听说他家就二斤肉,这个月才第一天就开始吃了,往后日子还过不过了。”说这话时,她心里有些庆幸,当初没嫁给杨沐之。这男人,太不会过日子了。

“哼!”贾张氏冷哼一声,三角眼里闪着寒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小子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受不了穷日子了。等着瞧吧,有他受的,这个月才刚开始,看他怎么熬。”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36/4219853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