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从日寇老婆入手,夫人,你也不想这样吧!
与帽儿坡日寇的末日场景相比。
平安县城内,却是另外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此时,那座被临时划拨为“陕北军事学习团”驻地的大院,如今成了平安县最富朝气的场所之一。
一百多名来自陕北的青年骨干,如同干旱的禾苗逢遇甘霖,贪婪地吸收着一切能够接触到的军事知识和技术。
他们的学习并非局限于课堂。
苏清风特意批示,学习团可以有限度地、在专人陪同下观摩部分非核心军事单位的日常训练和操作。
因此可以奔赴很多不同的地方。
此时,天刚蒙蒙亮,学习团成员便在教官的带领下,来到了城外一处新建的炮兵观测训练场。
场上,几名苏家军的炮兵观测兵正在操作着他们从未见过的先进器材——高倍率的炮队镜。
另外还有闪耀金属光泽的光学测距仪,以及小巧却功能强大的无线电对讲机,看得学习团的成员们眼眸精芒四射。
观测兵们语速飞快地报出一连串数据,远处的模拟炮阵地随即传来沉闷的试射轰鸣,接着是修正参数,再次发射,精度一次比一次骇人。
学员们围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眼中满是震撼与渴望。
“乖乖,这装备……咱们总部最好的望远镜跟这一比,简直就是小孩玩具。”
一个来自晋西北根据地的连长低声感叹,他是老兵了,深知炮兵的眼睛就是炮弹的准头。
他身旁的一名陕北来的老炮兵推了推眼镜,沉稳地记录着观测的流程和通讯术语,闻言点头道:
“不止是装备,你注意他们的协同和反应速度。”
“观测、计算、传达、修正,行云流水,我们缺的不光是硬件,这套体系和专业素养也很缺啊。”
带队的苏家军教官,一位年轻的炮兵参谋,闻言微笑道:
“大家不用急躁,这是苏长官特别加强的炮兵观测体系,另外炮兵也是特别征召的,有了这些,我们的炮弹就能长眼睛,指哪打哪,极大减少浪费,提高杀伤效率。”
“诸位同志将来回去,即使暂时没有这么好的装备,这种重视侦察、注重协同的理念,也可以借鉴。”
上百名学习团成员齐齐点头,眼眸中满是憧憬。
另一边,在后勤部的仓库外围,另一批学员正在学习简易野战工事的构筑和物资管理。
他们看到了码放整齐、分类清晰的弹药箱,见识了模块化设计的野战医院组件如何快速展开,甚至还有幸远远参观了那套刚刚到位、尚未安装的小型水力发电站核心设备。
整个过程除了震骇只剩震骇!
负责人孙主任则穿梭于各个学习点,看着学员们如饥似渴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
他找到负责统筹此事的赵树成政委,紧紧握住他的手:
“赵政委,太感谢了!你们这是倾囊相授啊!这些知识和见闻,对同志们来说,太宝贵了!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打开了大家的眼界,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军队建设的蓝图!”
赵树成笑着回应:
“李主任客气了,苏长官常说,抗日非一人一军之事,需汇聚全国之力。”
“贵我两军同属抗日阵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是应有之义,同志们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
闻听此言,孙主任更加感激了。
学员们学习的间隙,也会经常私下议论。
“他说苏家军一天之内打下两座县城,我还以为是传说,看了这些装备和训练,我信了!”
“还有那飞机,那天我远远看到好几架新的,比以前那架好像还大!”
“苏长官真是神人,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弄来的……”
“嘘,慎言,咱们是来学习的,多看、多学、多记,把本事带回去才是正理。”
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苏家军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深刺激着负责护送、尚未离开的李云龙和赵刚。
苏清风这边。
最近事情实在太多也太杂。
处理完军务后,他特意抽空来到了李云龙和孙主任临时下榻的院子。
院子里,李云龙正对着墙上挂的一幅简陋的晋西北地图比划着什么,孙主任则在油灯下整理学习笔记。
李云龙在完成护送任务后,这几日就准备离开了。
“老李,孙同志,忙着呢?”
苏清风笑着走了进来。
“哎呦,老苏!”
李云龙闻声回头,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赶紧迎上来:
“不忙不忙,正琢磨着小鬼子下一步会往哪动呢,你坐!”
孙主任也起身给苏清风倒了碗水:
“苏同志,您日理万机,还来看我们。”
“你们是友军,过来看看是应该的。”
苏清风坐下,目光扫过孙主任摊开的笔记本,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地记录着炮兵观测、步兵协同等要点,不禁点头赞许:
“赵孙主任学习很用心啊。”
孙主任谦虚道:“机会难得,不敢懈怠。”
李云龙凑过来,大手一挥说道:
“老苏,听说你们苏家军对日寇帽儿坡的33师团发动了总攻,情况怎么样?”
他眼神炽热,十分期待。
苏清风没有隐瞒:“还算可以,已经拿下33师团全部阵地,俘虏了不少鬼子,这下我的矿场暂时不会缺挖矿的劳动力了。”
李云龙:“……”
有点儿懵:“嘶~~我勒个乖乖,这可是一整个师团的鬼子,就这样没了??”
旁边的孙主任也很是吃惊:“苏同志,鬼子第33师团可是乙种师团,全军覆没了??”
苏清风微微一笑;“算是吧,但也不全对,毕竟我们抓了上千俘虏,某种程度上来说,日寇第33师团还是存在的。”
李云龙:“……”
孙主任:“……”
更加震惊!
震惊过后,则是心服口服地比了个大拇指,说道:
“老苏,厉害!大手笔啊!我李云龙没真心服过几个人,老苏你算这个!”
再次翘起了大拇指。
孙主任也跟着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是啊苏同志,你们苏家军的战斗力确实强悍,佩服。”
苏清风笑了笑:
“老李,孙同志,你们过奖了,你们打得也很艰苦,牵制了大量敌人,功劳不小,我们不过是仗着装备好些,打了几个侥幸的胜仗。”
“诶,这话咱不爱听。”
李云龙摆摆手:
“胜仗就是胜仗,哪有那么多侥幸?装备好也是本事!咱老李要是有你那富裕家底,早把钛原打下来了!”
这话引得苏清风和赵刚都笑了起来。
这个货,果然一富裕起来就想打钛原。
笑过之后,苏清风话锋一转,说道:
“老李,差点忘了个事,跟你说一下。”
“之前我打日军战俘营的时候,救出来一批被俘的果军士兵,里面有个绰号魏和尚的,身手好,敢打敢拼,是个难得的勇将。”
“我看他跟老你的脾气应该对路子,要是不嫌弃,就让他跟你回独立团,怎么样?”
魏和尚这名警卫员,送给老李苏清风还是挺乐意的。
至于留在自己身边??
自己秘密太多,绝对不可能。
“魏和尚?”
李云龙眼前一亮,激动地搓着手:
“老苏你给的人,我李云龙放心。”
他脸上乐开了花,很是期待。
苏清风摆摆手:
“人尽其才嘛。他在我这里,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到了你独立团,正好能发挥所长。”
李云龙更加感激了:
“啥也不说了,老苏,这份情,咱老李和独立团记下了!”
这位老是隔命拍着胸脯,豪迈开口道:
“以后有啥事,只要你一句话,独立团绝无二话!”
这时,李云龙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嘿嘿一笑,露出一个略带神秘的表情:
“对了老苏,你送了咱老李一份大礼,咱这也没啥好东西回礼。不过嘛……正好有个人,想介绍给你认识认识。”
“哦?什么人?”
苏清风有些好奇。
旁边的孙主任似笑非笑地补充道:“苏同志,你马上就知道了。”
“稍等一会儿,我去给你把人找来。”
随后起身离开。
十分钟不到的功夫,就走了回来。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军装,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女兵。
这女兵约莫十八九岁年纪,面容清秀,虽经风霜,却难掩其眉宇间的娟秀之气。
她的眼睛很大,很亮,像山涧的清泉,清澈而沉静。
面对苏清风这位威名赫赫的指挥官,对方显得有些紧张,脸颊微红,但依旧努力保持着镇定,迈步走了进来。
身姿婀娜、面若桃花,就是皮肤不怎么白,而是小麦色。
另外腿也不算很长,顶天163的身高。
但在这个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这样的女孩已经算得上美人胚子了。
“苏长官,给你介绍一下,”
孙主任笑着开口:
“这位是林婉清同志,是我们学习团里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也高的好苗子,来自陕北,之前在我们那边的卫生学校学习,这次也报名来咱们平安县学习深造。”
李云龙在一旁挤挤眼,压低声音对苏清风道:
“老苏,这可是陕北那边……咳咳,特意关注的好同志。”
“人品、样貌,那都是没得说!你们年轻人,多交流交流。”
苏清风瞬间明白了李云龙和孙主任的用意。
这是陕北方面,或者说八路军总部,有意撮合他和这位林婉清同志。
一方面或许是出于对他个人问题的关心,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希望通过这种联姻,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
苏清风有些哭笑不得。
得了,又一个上门送女人的。
自己身上的秘密太多,不可能跟这些女人有任何交集。
真若是想了,直接系统征召就行。
当然不是征召女咯咯哒,而是征召女兵、女特工、女护士、女医生等等。
只要自己一句话,这些女人就会把一切都奉献给自己,哪怕生命。
不过,看着眼前这个看起来沉静娴雅的女孩,出于对友军和革命前辈的尊重,他还是温和地开口说道:
“林婉清同志,你好,欢迎来到平安县。”
面前,林婉清早有准备。
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伸出右手小麦色的皮肤右手,声音清脆却不失沉稳:
“苏长官好!学习团学员林婉清向您报到!”
动作有些许生涩,但态度极为认真。
“在这里不用这么拘谨。”
苏清风微笑示意,随后松开右手,说道:
“听说你在卫生学校学习过?我们这里正好缺有文化的医护人员,特别是懂得现代医疗知识的。”
提到自己的专业,林婉清的眼神明显亮了一些,紧张感也消散了不少:
“报告苏长官,我在陕北只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护理和战场急救知识,懂得还很少。这次来,就是想好好学习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希望能为受伤的战士们多尽一份力。”
苏清风点点头:
“有这份心很好。我的苏家军新建了野战医院,引进了一些设备,也有从外面请来的医生授课。你既然有基础,可以多去那边学习和帮忙。”
“是!谢谢苏长官!”
林婉清感激地说道,随即又像是鼓足了勇气,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苏清风:
“苏长官,我……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请问。”苏清风饶有兴趣。
“我听说,您下令攻打日寇据点或者县城时,都会尽量先安排疏散百姓,或者制定计划减少平民的伤亡。这是真的吗?”
林婉清的问题很直接,带着一种纯粹的求证。
苏清风微微一愣,没想到她会问这个。
坦然回答道:
“是的。军人的天职是保家卫国,保护百姓,日寇视我同胞如草芥,但我们不能。”
“每一场战斗,在制定计划时,减少平民伤亡,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的事项。虽然有时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
林婉清认真地听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她轻轻咬了咬下唇,低声道:
“谢谢您……我的爹娘……就是在前年鬼子扫荡时,为了掩护乡亲们转移,没能……没能跑出来……”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迅速控制住了情绪,抬起头,眼神变得更加坚韧:
“所以,我特别感激和佩服那些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队伍和长官。能来到这里学习,我很荣幸!”
看着她强忍悲伤却依旧坚强的模样,听着她朴素却发自肺腑的话语,苏清风并没有被感动,反倒有些错愕。
不过很快反应过来,礼貌性地关怀道:
“你爹娘的牺牲不会白费的,我们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打的每一仗,都是为了将来不再有那样的悲剧发生。你好好学习,用你学到的本领去救治更多的人,这就是对他们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
“嗯!我明白!”
林婉清用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来到这里的第一个真切的笑容,如同破云而出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接下来的交谈变得自然了许多。
苏清风询问了她一些在陕北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林婉清也渐渐放开了,讲述了一些学习中的趣事和陕北的风土人情。
“其实,我来之前,心里也很忐忑。”
这时,林婉清微微低头,声音轻柔:
“听说苏长官您用兵如神,威震敌胆,怕您会很……威严,没想到,您这么平易近人。”
苏清风突然感觉气氛莫名古怪。
两世为人,他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原因,立即正色道:
“我也是普通人,打鬼子保护乡亲,和大家都一样。”
“以后在这里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接找赵政委,我军务繁忙,赵政委能帮助你解决所有困难。”
林婉清有些错愕。
很明显,这是将自己往外面推。
不过想到自己的使命,她强忍住女儿家的羞涩,开口道:“苏长官,若有是赵政委解决不了的事情,能否冒昧询问您?”
苏清风:“额…”
反正都是同志,必须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所以点头答应下来:“没问题。”
林婉清眼前一亮,嘴角立刻弯成了好看的月牙状,甜甜地说道:“谢谢。”
再次道谢,脸上泛起感激的神情。
又聊了一会儿,孙主任见时机差不多,便示意林婉清先行离开。
林婉清起身,再次向苏清风敬礼,然后退了出去。
离去时,她的步伐似乎轻快了许多。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李云龙凑过来,咧着嘴笑道:
“咋样,老苏?这姑娘不错吧?知书达理,模样俊,心眼实诚!可是陕北那边千挑万选出来的!”
苏清风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道:
“是个好同志,不过你们其实没有这个必要的。”
李云龙哈哈一笑:
“老苏,这可是陕北安排的,咱老李也管不着啊,我看你们倒是挺合适的。”
苏清风:
“……”
无语凝噎!。
……
就在苏清风在平安县接待学习团,并与林婉清初次会面之时,远在数百里外的一座日伪军占据的县城里,一场无声的渗透与攀爬,也在阴暗的角落里悄然进行。
这座县城名为“河源”,位于敌我势力交错的边缘地带,地理位置重要,驻有一个日军大队部和相当数量的伪军。
此时,伪军营三连里,新调来不久的班长周智文,正小心翼翼地经营着他的“身份”。
他现在叫周怀礼。
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却生得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身材匀称挺拔,即使穿着那身土黄色的伪军军装,也难掩其出众的相貌和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这种气质,与周围那些大多带着痞气或麻木神情的伪军格格不入。
毕竟是苏清风从系统商城征召的精英特工,凭借系统赋予的完美身份背景和自身能力,成功打入伪军内部,可惜目前只是一名伪军班长。
周智文的目标很明确:利用一切机会向上爬,获取更多情报,并在关键时刻,为苏家军创造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机会。
但可惜。
一个伪军班长,能接触到的情报实在太有限了。
周智文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打开局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和谨慎打听,他将目标锁定在了驻河源日军最高指挥官——大队长吉田正一中佐的妻子,吉田美黛子身上。
吉田正一年近四十,性格粗暴,但据说对这位从本土带来的年轻妻子颇为宠爱。
吉田美黛子年纪不到三十,容貌虽然不怎么样,也就普普通通的水准,但受过一定教育,教养还是不错的。
平时深居简出,但偶尔会在大队部卫生所帮忙,或者在一些日侨组织的活动中露面。
周智文注意到,这位吉田夫人似乎对龙国的丝绸和刺绣很感兴趣,而且她身边缺少一个真正“得力”的、能帮她处理一些与外界的、不那么“皇军”事务的龙国人。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周智文心中酝酿。
自己需要创造一个“偶然”却又自然的机会,接触到吉田美黛子,并凭借自己的相貌、谈吐和一些“恰到好处”的帮助,赢得其好感,进而通过她,影响乃至接近吉田正一。
风险极大。
一旦引起怀疑,身份暴露,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收益也同样诱人。
若能成功,他或许能更快地跻身日伪军的“中层”,获取核心机密。
此刻,周智文利用轮休的时间,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色长衫,将他本就英俊的容貌衬托得更加出众。他来到了河源县城唯一一家像样的绸缎庄——“瑞福祥”。
吉田美黛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这里挑选绸缎。
周智文先假装挑选布料,目光却不时扫向门口。
他的心跳平稳,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模拟着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及应对的话语。
周智文明白,自己必须表现得像一个有些学识、懂得情趣,又恰好有些门路能弄到好东西的落魄文人或小商人,而不是一个粗鄙的伪军。
时间一点点过去,就在周智文考虑是否要改日再来时,绸缎庄的门帘被掀开,一名穿着和服、妆容精致的日寇女子,在一名鬼子士兵和一名中年女佣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正是吉田美黛子。
周智文精神一振:机会来了!
他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一下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手中一匹看起来颇为不错的杭缎上,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念出了缎面上的一首题诗,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欣赏与感慨。
声音果然引起了正准备走向柜台的吉田美黛子的注意。
她有些好奇地看向这个穿着长衫、气质不凡的年轻男子,目光在他英俊的侧脸和那匹杭缎上停留了片刻。
周智文仿佛这才意识到有人进来,抬起头,迎上吉田美黛子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歉然和礼貌的微笑,微微颔首致意。
第一步已经迈出。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丝绸特有的细腻光泽和淡淡染料气味。
吉田美黛子的目光在周智文身上停留的时间,比寻常偶遇略长了片刻。
眼前这个年轻支那男子,与她平日里接触的那些点头哈腰的伪军、或是面露惧色的商户都不同。
他穿着虽朴素,长衫却浆洗得干净挺括,身形挺拔,面容俊朗,尤其那双眼睛,沉静而明亮,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从容。
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书卷气。
刚才他低声吟诵诗句的声音,也颇为悦耳。
周智文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些许被注视的局促,他再次微微欠身,用带着点北方口音但还算流利的日语说道:
“夫人,抱歉,打扰您挑选了。”
他刻意控制着日语的水平,显得学过但不精通,却很符合他试图塑造的“有些见识的落魄文人”形象。
吉田美黛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显然没想到眼前这个支那人会日语。
她微微颔首,算是回礼,用日语回道:
“没关系。你也懂丝绸?”
她的声音柔和,带着岛国上层女性特有的温婉语调,但眼神里带着审视。
“略知一二。”
周智文谦逊地回答,目光落在手中的杭缎上,继续说道:
“家道中落前,家中也曾经营次道。”
“这匹杭缎,质地细密,光泽柔和,上面的缠枝莲纹样更是寓意吉祥,是上品。”
周智文说话不卑不亢,既展示了见识,又没有刻意卖弄。
吉田美黛子被他话中的专业吸引,走近了两步,看向那匹缎子:
“缠枝莲?我记得你们龙国有句话,叫‘出淤泥而不染’?”
……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811/424229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