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提交最高层
第二天清晨,尽管前一晚与李振华长谈至深夜,林默依旧按照生物钟准时醒来。
在招待所简单用过早餐后,他便再次来到了总部大楼。
果不其然,昨天那些意犹未尽的专家们早就在大楼里等着了,一见到林默,眼睛放着光的又围了上来。
经过一夜的消化和思考,他们想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激光制导系统与现有火控平台的接口兼容性,到未来升级为“发射后不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从“风暴”火箭炮低成本化,系列化发展的设想,到微光夜视仪在民用领域……
甚至后面讨论的方向都已经不拘泥于军工范围。
那叫一个天马行空。
林默带着专家们来到昨天做报告的会议室,耐心的一一解答。
交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林默才面带歉意地对各位专家说道:
“各位前辈,专家,实在抱歉,今天上午我还有些私事需要处理,向李部长和刘组长请过假了,关于技术上的问题,我们下午或者明天再继续探讨,可好?”
专家们虽然不舍,但也通情达理,纷纷表示理解,并约定好下午再会。
离开总部,林默先去了一趟京都著名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他精心挑选了一些礼物:
给高主任买了两瓶上好的茅台酒和一条中华烟,给师母赵雅买了一块质地优良的羊毛围巾和一些时兴的糕点,还特意给高主任的小孙子买了一个新式的铁皮发条玩具。
虽然知道高主任家并不缺这些东西,但这是他作为学生的一点心意。
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林默搭乘公交车,来到了京华大学那片熟悉的教职工住宅区。
冬日的校园略显萧瑟,但行走其间,依旧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
敲开高主任家的门,开门的是师母赵雅。
“师母!”林默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
“哎哟!林默!是你啊!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这大冬天的过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赵雅看到林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连忙侧身让他进屋,同时朝屋里喊道:“老高!老高!快看看谁来了!”
高育良主任正戴着老花镜在书房看报纸,闻声走了出来。
看到站在客厅里,精神奕奕的林默。
他先是有些不敢置信地推了推眼镜,随即脸上绽开了极其欣慰的笑容。
“林默!你小子,什么时候来的京都?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高主任快步上前,用力拍了拍林默的肩膀,上下打量着,眼中满是自豪:
“好!好!精气神更足了!看来在宁北没被困难压垮,反而更结实了!”
“老师,师母,我昨天刚到,部里有点事情,过来汇报一下工作。”林默将礼物放在茶几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来得匆忙,没提前说,打扰您和师母了。”
“打扰什么!你能来,我跟你师母不知道多高兴!家里都没个人聊天,你来了正好聊聊,热闹热闹。”高主任拉着林默在沙发上坐下,赵雅已经手脚麻利地端来了热茶和水果。
“快跟老师说说,现在宁北怎么样?”
“红星厂现在可是名声在外啊!我在京都都能听到你们红星厂的消息,可是不得了…”高主任迫不及待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关切。
看着自己这位最得意的弟子,高育良心中感慨万千。
“老师,师母,我在宁北一切都好,厂里的同志们都很支持工作……”林默谦逊地回答,然后简要地将红星厂后面的变化,尤其是技术上的几项重大突破,挑能说的向高主任汇报了一下。
尽管已经有所耳闻,但亲耳听林默条理清晰地讲述如何一步步解决技术难题。
高育材依旧听得心潮澎湃,不时插话询问细节,发出由衷的赞叹。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高主任听完,连连摇头感叹。
赵雅也在一旁笑着说:“可不是嘛,老高现在在家,动不动就把你挂在嘴边,说他教过的学生里,就数你最有出息!”
林默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岔开话题:
“老师,您过奖了。其实这次来,除了看望您和师母,还有一件事想跟您提前沟通一下。”
“关于明年的人才引进,我们红星研究所还想继续和京大合作,希望能再选拔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过去,经过这一年的磨合和培养,第一批去的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所里的技术骨干,效果非常好。”
高主任听了,呵呵直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神秘和欣慰的表情:
“林默啊,你不提这个,我也正想跟你说呢。你这次啊,可是无形中推动了一件大事!”
“哦?什么大事?”林默好奇地问。
“就是你搞的这个‘双向选择’试点!”
高主任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说道:“去年你们在京大搞了第一次,效果立竿见影,紧接着你们红星厂就接二连三地出成绩,这消息怎么可能瞒得住?”
“京都其他高校,尤其是以工科见长的京都工业大学,他们可是最早提出‘双向选择’概念雏形的学校,这下可坐不住了!”
高主任语气带着一丝戏谑和感慨:“他们内部开会讨论,纷纷觉得是不是自己的人才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为什么顶尖的学生都按计划分配了,却没能像你们红星厂这样,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创造力?”
“这不,几所学校私下一合计,虽然面上还不好大张旗鼓,但已经决定,从今年开始,也要在小范围内,选择特定专业和方向,效仿你们的模式,开展‘人才双向交流’试点!”
林默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没想到,自己为了解决红星厂人才困境而推动的“双向选择”试点,竟然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示范效应,直接促使这项原本要在几年后才逐步推开的政策,提前发生了!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这意味着,未来红星研究所,乃至整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在人才引进上将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空间,打破了过去僵化的计划分配模式,对于解放科研生产力,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这真是太好了!”林默由衷地说道,“这对于学生们是好事,对于用人单位也是好事!能更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
“是啊!”高主任赞同地点点头,
师徒二人又就人才培养、科技发展趋势等话题聊了许久。
…………
与此同时,装备总部高层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总部及各相关司局的主要领导。
李振华坐在主位,面色沉静,不怒自威。
会议刚开始,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口宣讲今天临时增加的重要议题,只是让刘组长将一份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油墨味的文件分发到每一位与会者手中。
这份文件,正是昨晚他与林默长谈后,授意刘组长紧急起草的《有关于军事武器外贸方案的探索性想法》。
几乎就在文件标题映入眼帘的瞬间,会议室里就像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军事武器外贸方案?”
“这是什么意思?”
“老李,这……这是谁提出来的想法?太儿戏了吧!”
“军火出口?这怎么可能!这不符合我们一贯的原则和政策!”
议论声,质疑声顿时响成一片,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思想相对保守的高层领导,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不赞同甚至是匪夷所思的表情。
一位头发花白,负责装备保障的孙副部长率先忍不住,用手指敲着文件封面,语气严肃地说道:
“李部长,这个议题……是否有些欠考虑了?武器装备,事关国家安全核心机密,岂能如同普通商品一样拿出去买卖?这成何体统!”
另一位分管政治工作的周主任也立刻附和,语气带着强烈的担忧:“孙副部长说得对!我坚决反对!”
“军火贸易,在国际上名声并不好听,我们怎么能去沾这个?这会影响我们的国际形象和道义立场!”
“没错!”
一位负责技术安全的局长接口道,“而且风险极大!且不说政治上的影响,单是技术保密就是天大的难题!”
“谁能保证卖出去的装备不会被对手获取、仿制甚至针对性地开发出克制手段?到时候我们自己的战士岂不是要流血牺牲?”
“就是!我们的装备自己用还不够呢!好些部队还在换装老旧的56式,怎么能把好的装备卖出去?”
“这想法太天真了!谁会买我们的装备?我们的东西在国际上有什么知名度?凭什么跟M苏竞争?”
“简直是胡闹!这是想把我们军工系统变成军火商吗?性质就变了!”
“我同意老周的看法,这有违我们的原则!不能开这个口子!”
你一言,我一语,反对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上风,
会议室里充满了质疑和否定的声浪,保守派的意见高度一致,认为军工外贸是风险巨大且完全不切实际的空想。
李振华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发言者的脸,将他们激烈反对的神态尽收眼底。
他没有急于反驳,直到最初的激烈争论稍微平息一些,他才用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好了,大家都看到文件标题了,也初步表达了一些看法。”
李振华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现在,我们正式讨论这个议题,大家都说说看,对于开展军事武器外贸的可能性,有什么具体的看法?不要光扣帽子,摆事实,讲道理。”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刚才激烈反对的人,一时也在组织更具体的语言。
大家似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真要拿出来什么具体的理由,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出来。
这时,坐在李振华侧后方的刘组长,心领神会。
他知道李部长昨晚与林默长谈至深夜,今天又将此议题提到如此高度,其倾向性不言而喻。
刘组长清了清嗓子,开口了,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各位领导,我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他身上。
“我认为,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在当前困境下,一条值得探索的出路。”刘组长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首先,我们面临的现实困难,大家应该都很清楚。”
他环视众人,语气沉重,“军费连年削减,大批项目下马,‘军转民’步履维艰,很多厂子产能闲置,工人生活困难,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长此以往,我们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家底,恐怕就要坐吃山空了!”
他顿了顿,看到不少人脸上露出了凝重和认同的神色,才继续道:“那么,怎么办?坐以待毙?显然不行。一些下属单位可以向上级哭穷,我们怎么办?继续向国家哭穷吗?”
“国家也有国家的难处。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找一条活路?”
“我认为这份文件提出的‘军工外贸’,就是一个思路。”刘组长拿起桌上的文件:
“大家先别急着否定。我们看看世界上的军事强国,M国,老大哥,他们是如何维持其庞大军工体系的?靠的就是大规模的军火贸易!”
“这不仅消耗了他们的过剩产能,维持了工业基础,更带来了巨额利润,反哺了其尖端武器的研发!他们走过的路,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吗?”
他引用了林默昨晚的观点:“再说,谁说我们的装备就没人要?M苏的装备是好,但价格昂贵,条件苛刻。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需要的是价格便宜,皮实耐用,能满足基本防御需求的装备!”
“而这,恰恰是我们很多成熟装备的优势!比如我们改进后的63式步枪,比如性能可靠的40火,比如价格只有西方零头但效果不俗的‘红箭—1’火箭筒……这些,难道不是潜在的竞争力吗?”
刘组长的发言,条理清晰,直指痛点。
一下子将讨论从“该不该”的意识形态争论,拉回到了“能不能”和“如何做”的现实层面。
然而,保守派的阻力依然强大。
“刘组长,你说得轻巧!”孙副部长反驳道,“国际市场哪有那么容易打开?M苏经营了多少年?我们贸然进去,碰得头破血流怎么办?政治风险谁来承担?”
“还有技术保密,这是红线!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周主任再次强调。
“就算能卖,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这里面问题太多了!”另一位领导摇头。
看着会议室里再次陷入僵持,李振华知道,是时候抛出昨晚林默那些更具冲击力的论点了。
他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如炬,扫过全场,那股久居上位的威严瞬间笼罩了整个会议室,让嘈杂的争论声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
“都说完了?”李振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压力,“那我说几句。”
“你们反对,无非是几点:原则问题,风险问题,市场问题。”他逐一掰开。
“原则?我们搞经济建设是原则,‘军转民’是原则,那让几十万军工系统的工人和家属有饭吃,让我们的工厂和设备不至于报废,让我们的科研项目不至于断炊,是不是原则?”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风险?干什么没有风险?坐在办公室里等、靠、要,就没有风险了吗?看着我们的家底一点点被掏空,人才一点点流失,那才是最大的风险!”
最后,他抛出了那个最尖锐、最现实的问题,目光灼灼地盯着刚才反对最激烈的几位:
“市场问题,刘组长已经分析了一些。我现在只问你们一个最实际的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军工系统没钱,怎么办?军费不够,怎么办?”
“在座的各位,哪个下属单位没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厂子?哪个手里没有一堆因为没钱而停滞的项目?”
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孙副部长、周主任等人:
“你们谁不赞同搞外贸,完全可以!表个态,我立刻把你们系统下面最困难,最需要关停并转的厂子名单拿出来,你们自己选,先关哪个?先把哪个厂的工人遣散回家?你们来负责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这话一出,刚才还言辞激烈的孙副部长,周主任等人,脸色顿时变得极其难看,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是啊!
空谈原则容易。
但落实到具体责任上,谁愿意,谁又能承担起关停工厂,遣散工人的巨大压力和后果?
那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严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李振华这番话,如同釜底抽薪,直接将反对者逼到了墙角。
反对可以,但你得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愿意承担反对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残酷的后果。
显然,没有人愿意。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权衡利弊,消化着李振华这番毫不留情却又无比现实的质问。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李振华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坚定:
“同志们,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突然,挑战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因循守旧,坐以待毙!”
“M国和老大哥走过的路,证明了军工外贸是一条可行的、甚至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道路。我们面临的困境,也逼着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新的出路。”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完全可以采取一种更稳妥,更可控的方式来进行探索。”他提出了折中方案,“比如,先不搞大规模、全方位的出口,而是选择试点。”
“选择一两型技术相对成熟、敏感度不高,且有潜在市场竞争力的装备,比如文件里提到的改进版轻武器和单兵火箭筒。”
“选择一两个政治关系相对友好,有实际需求且支付能力有保障的目标市场进行接触。”
“甚至可以授权个别像红星厂这样技术和管理优秀,又有积极性的单位,在小范围内进行尝试,积累经验。”
“同时,制定最严格的保密审查和售后监管制度,确保风险可控。”
李振华的这番阐述,既回应了主要的反对意见,又指明了可行的操作路径。
经过又一番深入的,甚至可以说的上有些激烈的讨论,会议室里的风向终于开始转变。
其实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固步自封绝对不是好办法,主动探索一条新的生路,尽管不知道结果,但或许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最终,在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激烈辩论后,会议达成了初步共识:
原则上同意对“军事武器外贸”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份更详细,更完善的报告,提交到更高层级的会议上进行讨论决策。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77/1111106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