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国际的目光!
就在林默睡下后,太平洋另一端,M国,正是阳光炽烈的下午。
位于东部某著名“智库”区域内的一栋不起眼但安保森严的办公楼里,一间宽敞,装修现代的办公室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办公室的主人,是一位肩章上缀着两颗银星的将军,名叫哈里森。他年约五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带着久居上位带来的威严。
他刚刚结束与国防部门的一次视频会议,正端着咖啡,审视着全球热点地区的态势图。
他有些不耐烦地按下接听键,开启了免提:“我是哈里森。”
“将军,”电话那头传来负责亚太情报分析的助手开口说道,“我们刚刚收到了来自南亚情报站转来的,关于……关于东大南疆边境地区的最新战场评估报告。”
“南疆?那片丛林山地又有什么新情况?是北边那个邻居又不安分了,还是东大又发动了新一轮的人海战术?”哈里森呷了一口咖啡,语气带着一丝惯有的轻蔑。
在他的认知里,那片区域的冲突,还停留在相对低水平的步兵对抗和有限炮火支援的层面。
根本不需要关注什么。
真是不知道上面在想些什么东西。
让他一直守在这里时刻关注。
简直在浪费他的时间!
“不,将军,情况……有些异常。”
助手的声音更加迟疑,“根据我们可靠渠道,以及前线观察员反馈的信息,东大军队在近日攻克一处代号为‘47高地’的坚固防御阵地时,使用了……疑似非常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
哈里森端着咖啡的手微微一顿,眉头皱起:“精确制导武器?说具体一点,是他们的新式导弹?”
“还是从北边熊国买来的什么老掉牙的东西?”
哈里森并不觉得东大能拿出什么像样的精确打击武器。
“报告指出,其打击模式……非常类似……类似我们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
助手艰难地吐出这个词,“攻击精度极高,据描述,是多管火箭炮发射的弹药,但落点异常集中,几乎完全覆盖并摧毁了经巧妙伪装的点状坚固目标。而且……有迹象表明,攻击前有稳定的激光束对目标进行了持续照射。”
“哐当!”
哈里森手中的咖啡杯重重地顿在桌面上,褐色的液体溅了出来。
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身体前倾,对着话筒低吼道:“你说什么?激光制导?你确定情报来源没问题?是不是前线那些家伙把普通的炮兵徐进弹幕或者巧合,当成了精确打击?”
“东大?他们怎么可能有激光制导技术?”
他的第一反应是绝对不可能!这简直像在说非洲某个部落突然掌握了核裂变技术一样荒谬!
激光制导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顶尖,最敏感的军事科技之一!
只有他们M国和北方的那个红色毛熊投入了巨资,经历了漫长的研究,才初步形成了实战能力,装备了少数精锐部队。
东大?
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大部分人口还在为温饱挣扎的国家?
他们连像样的集成电路都造不出来,怎么可能掌握如此精密的光电技术,稳定器技术和复杂的算法?
“将军,情报来源经过交叉验证,可信度评级为B+,可信度比较高。我们截获的某些特定频段的电子信号特征,也与激光指示器的特征有相似之处。”
“前线观察员虽然无法抵近确认,但通过望远镜观察和爆炸效果评估,也坚持认为那不是常规炮击能达到的效果。”助手小心翼翼地汇报。
“荒谬!我还是不信!”哈里森斩钉截铁地否定。
“一定是哪里搞错了!开什么国际玩笑,东大要是有这个技术,几个月前他们的军事代表团来访,还会低声下气地提出,希望能在‘激光技术领域’与我们进行‘交流合作’。”
“说白了不就是想花钱买技术吗?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搞出来!”
“这才过去多久?三四个月!难道他们一夜之间就突破了所有技术瓶颈?这不符合科学规律!”
他宁愿相信是情报误判,或者是对手使用了某种未知取巧的战术,也绝不相信东大能独立掌握激光制导技术。
这颠覆了他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对东大科技和军事实力的固有认知。
“继续查!让南亚站的人给我瞪大眼睛,确认清楚!是不是看错了!或者,是不是熊国偷偷提供了技术援助?”哈里森下令道,他更倾向于后者。
“是,将军!”
挂断电话,哈里森烦躁地站起身,在铺着厚厚地毯的办公室里踱步。
他无法接受那个遥远的,封闭的东方国度,在军事科技上可能取得如此突破性的进展,这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十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还是那个助手,这次语气更加肯定,甚至带着一丝惊惧。
“将军,最新消息。东亚站再次确认,并补充了细节。”
“他们不仅监测到了疑似激光制导的攻击,还在攻击发起前,观测到东大国阵地后方有小型,低噪音的飞行器升空,持续在高地上空盘旋。根据飞行特征判断……极有可能是无人侦察机!”
“无人机?”哈里森的脚步猛地停住。
助手继续道:“结合无人机侦察和后续的精准打击,我们分析,东大国可能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侦察—打击’一体化链路。”
“这……这似乎已经不是单一武器的突破了,这涉及到一个小的作战体系!”
哈里森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激光制导还可以强行解释为熊国的秘密援助,但再加上无人机,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这指向性就太明显了!
这不像是一个依赖外部技术输入能达到的水平,更像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的,自主发展的技术路线!
尽管内心一万个不愿意相信,但作为一名高级将领的职业素养告诉他,必须重视这个异常信号,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我知道了。”他的声音恢复了沉稳,“你立刻去请戴维斯博士来我的办公室一趟。马上!”
戴维斯博士,是受聘于国防部门的顶级科学家之一,是航空航天和精确制导技术领域的权威,也是哈里森将军在技术问题上最为倚重的顾问。
不到十五分钟,一位穿着休闲西装,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走进了哈里森将军的办公室。他便是戴维斯博士。
“下午好,将军。这么急找我来,是有什么新的技术难题需要讨论吗?”戴维斯博士微笑着问道,态度从容。
“戴维斯,坐。”哈里森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脸色凝重,他将刚才收到的关于南疆战场的报告简要地向戴维斯博士复述了一遍。
重点强调了“激光制导”,“极高精度”,“多管火箭炮平台”以及“无人机协同”这几个关键词。
“情况就是这样,戴维斯博士,以你的专业判断,东大……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独立发展出具备实战能力的激光制导技术吗?还有无人机?”
哈里森说完,紧紧盯着戴维斯博士的脸,希望能从对方口中得到否定的答案。
戴维斯博士露出了惊讶和怀疑的神色,他推了推眼镜:“将军,坦白说,根据我的判断,这听起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科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东大国在光电技术,精密机械,自动控制以及高速数据链处理等关键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
“激光制导涉及激光器本身的小型化与稳定性,精密光学系统,高速信号处理器以及复杂的跟踪算法……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挑战。”
“以他们现有的工业和技术积累,想要在几个月内从无到有,达到您描述的实战精度,我认为……概率极低,近乎为零。”
听到博士也这么说,哈里森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但戴维斯博士话锋一转:“不过,将军,话说回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黑天鹅’事件。”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某些天才的灵光一闪,或者他们集中力量在某个特定方向取得了关键突破的可能性。毕竟,我们对于他们内部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得并不全面。”
他沉吟了一下,问道:“您刚才提到,有证据表明他们使用了无人机?”
“是的,小型,低噪音,能在战场上空持续盘旋。”哈里森确认道。
戴维斯博士的眼神骤然变得认真起来,他身体微微前倾:“将军,这一点非常关键!您不觉得,这个模式……听起来有些熟悉吗?”
哈里森一愣:“熟悉?”
“是的!”戴维斯博士语气加重,“无人机前出侦察,获取实时战场图像,引导后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进行打击!”
“这正是我们内部几个高度保密的项目,比如‘先锋’、‘捕食者’概念机正在探索的作战模式。虽然我们的无人机更大,技术更复杂,但基本的作战理念是相通的!”
他越说越觉得可能性存在:“如果东大国真的同时掌握了实用的无人机技术和激光制导技术,并且能将它们初步整合……那就绝不是偶然得到一两件先进武器那么简单了!”
“这说明他们可能在朝着一个明确的,与我们部分重合的未来作战方向进行探索和投入!他们是不是……觉察到了什么?或者说是我们泄露了什么重要军事信息?”
戴维斯博士的这番分析,让哈里森将军的后背升起一股寒意。
如果只是单一技术的偶然突破,还可以归因于运气。
但如果是一个成体系的,指向未来作战模式的探索,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意味着东大的军事科技发展,可能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盲目和滞后,而是在某些领域,正以一种他们未曾察觉的速度和方向悄然前进!
“这不可能……”哈里森下意识地再次否定,但语气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坚决,而是带着惊疑不定。
“他们的资源那么有限,应该优先发展核威慑和常规陆军才对……怎么会把钱投到这种看起来‘华而不实’的未来科技上?”
“将军,战略眼光有时候比资源更重要。”
戴维斯博士冷静地提醒道,“也许他们看到了这种‘非对称’优势的巨大潜力。
用相对低廉的无人机和精确制导火箭弹,来抵消我们在传统装备上的巨大优势。”
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哈里森将军的脸色阴晴不定。
戴维斯博士的分析,像一根刺,扎进了他原本坚固的认知壁垒。
最终,哈里森做出了决定,他不能再仅仅依靠技术顾问的判断和前线传来的只言片语,他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情报。
他拿起内部保密电话,接通了另一个部门:“给我接东亚情报处处长,沃克。让他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几分钟后,一位穿着灰色西装,身形瘦削,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便是负责对东大国情报搜集与分析的核心人物之一,沃克。
“将军,您找我?”沃克的声音平静无波,透着职业情报人员的冷静。
“沃克,坐。”哈里森示意他坐下,然后将南疆的情况以及和戴维斯博士的讨论,再次简明扼要地告知了他。
“……情况就是这样。沃克,我需要你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给我彻底地查!”哈里森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东大最近一年,在激光技术,光电探测,精密仪器,以及无线电数据链这些关键领域,有没有出现异常的研究投入,人才聚集或者突破性论文发表?
他们的主要研究机构和军工企业,有什么不寻常的动向?
第二,他们的军队内部,是否有新的,我们未知的装备研发或试验部队成立?
有没有关于‘无人机’,‘精确打击’,‘信息化’这类新概念的训练或研讨?
第三,有没有可能,是熊国或者……其他第三方,通过某种极其隐秘的渠道,向他们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哪怕只是理论或设计图纸?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有,查清楚主导这些可能的技术突破的,是什么人?
是某个我们已知的东大科学家,还是出现了新的,我们未曾关注到的关键人物?”
沃克面无表情地听着,眼神深处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他消化着这些信息,并开始在脑海中调动相关的情报网络和资源。
“明白了,将军。”沃克点了点头,语气沉稳。
“我会立刻启动最高优先级的调查程序。我们会梳理所有已知的东大国科研单位,军工复合体以及相关涉密人员的动态,分析近期的所有科技文献和公开信息,并尝试激活我们在那边的‘资产’,获取更内部的消息。”
“不过,将军,您知道的,东大的保密意识很强,内部管控严密,想要获取核心机密,难度非常大,也需要时间。”
“我不管难度有多大!”哈里森斩钉截铁地说,“我需要答案!越快越好!动用一切必要的手段!经费和资源,我会向上面申请,全力支持你!”
“是,将军!”沃克站起身,微微颔首,然后转身,迈着沉稳而迅速的步伐离开了办公室。
就这样,一场针对红星研究所,针对林默,乃至针对整个东大新兴军事科技能力的风暴,悄然拉开了序幕。
办公室里,只剩下哈里森将军和戴维斯博士,气氛依旧凝重。
“博士。”哈里森看向戴维斯,语气复杂,“希望……这只是虚惊一场。”
戴维斯博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林立的高楼,他轻轻叹了口气:“将军,在科学领域,我见过太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保持警惕,总不是坏事。”
“我们的信息化正在按照计划推进,我想即便是北边的毛熊也比不上我们。”戴维斯博士想到自己主导的计划,自信的说道。
哈里森沉默不语,只是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那份关于南疆战场的简短报告,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希望如此,戴维斯博士。”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977/111110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