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历史与电子
次日7月24号周一清晨,新的一天。
按照原计划,江振邦把父亲送到政府大院后,会继续独自开车下去调研,但昨晚送周立伟回家的时候,这位大局长可能是闲得慌,非要在今天陪他一起逛逛。
江振邦不好拒绝,所以送完江大鹰,便载上了周立伟。
“今天你准备去哪儿?”周立伟问。
“古城、温泉,还有朝阳山,看看咱们兴宁的文旅资源。”
“行,那就走吧。”
二十分钟后,车子率先抵达兴宁古城。
在1995年的当下,古城还没有江振邦印象中的那般商业化,也没有经过保护性修缮,城墙斑驳,青砖灰瓦透着历史的沧桑。
开车便可以直接驶入古城内,东西南北有着十字形的四条街道,其中三条大多是百姓住宅,只有一条南街勉强算得上商业街,但卖什么的都有,有服装店、饭店、五金日杂、劳保用品,甚至还有卖摩托车和自行车的。
总之,这座古城的商业化气息很淡,与其说是旅游景点,不如说是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所,街道上也少有游客,多是兴宁本地人,骑着自行车在青石板的路面穿梭,到处是车铃声。
江振邦看汽车不好开,索性找了个不碍事的胡同停下,拿着相机和记录本下了车。
周立伟紧随其后,好奇地问:“对古城的调研你准备从哪里入手?”
江振邦拿起相机拍了拍城门,随口道:“四个大方面吧,一是历史文脉与建筑遗存情况,二是社会经济与人口分布现状、三是基础设施与环境卫生、四是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下商业形态……”
张口就来,条理清晰,令人信服!
周立伟听得为之一愣,随后不动声色地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
“还得周叔帮忙啊,这两天您把古城内的土地情况简要汇总给我一份,我想知道这些建筑的产权状况,哪些是公房,哪些是私房,违章建筑又有多少……”
“好,没问题。”
面对古城的大致情况,江振邦心中此前翻看过资料,有所掌握,这次实地调研,主要是校正信息的准确性并查漏补缺。
“大姨,这个月生意怎么样?”江振邦在一家小卖铺买了两瓶汽水,递给周立伟一瓶,然后跟看店的大妈聊了起来。
大妈嗑着瓜子,很健谈:“还行吧,你们是外地来旅游的?”
“您听我口音就知道啦,本地人,随便转转。”江振邦指了指店铺的后院:“这房子是您自家的还是租的?”
“自家的,你问这个干啥?”
“我们想做点小买卖,所以了解下这条街上的租赁价格。”
大妈心直口快:“你们再往前走两步,就有几家正在出租的,面积小些的,一年一千五…你和他谈谈还能更低,租金不贵,但你要是开了商铺,街道也要找你收费,什么治安管理、卫生清洁,每个月也有几十块。”
江振邦装模作样的感慨“这年头买卖不好干呐。”,这引起了大妈的认同,随后打开话头:“小伙子你也看到了,这城里一年到头没几个游客,本地人买东西也不来这,都在南关那的轻工商贸场买了,那楼里啥都有,买东西多方便啊!”
江振邦和小卖铺的大妈唠了会儿家常,又去隔壁的五金日杂商店老板递根烟,了解到城内公厕少、垃圾乱倒、排水不畅的顽疾。
还有路边修车的大爷、胡同里纳鞋底的大娘、摆摊做糖画的手艺人、胡同里的居民……
江振邦逮谁跟谁聊,问的问题五花八门,从家长里短到邻里纠纷,从水电费到治安状况,从古城历史到民间传说,他什么都问,什么都记。
如此走街串巷,江振邦见到了四个外地人刚从文庙出来,两男两女,是海湾市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趁着暑假来兴宁游玩的。
江振邦主动搭话,三言两语就套出了他们对古城“有点无聊,没什么意思”的真实看法。
周立伟全程只是旁观,心中反而越发觉得有意思,江振邦显然不是在走马观花,他问的每个问题都带着钩子,总能从一堆废话里勾出点有用的东西。
“你们觉得无聊,可能是不太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而面对四个大学生的看法,江振邦则感慨着问道:“你们知不知道这里在三百多年前,后金曾与明朝曾在这里进行过作战?”
“嗨,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呢。”
四个大学生不以为意,一个女孩说:“我们进文庙前参观过督师府了,那里有个石碑介绍这里的历史。”
“我接下来要说的,石碑上肯定没记,你们大概也不知道。”
江振邦并不意外,只是娓娓地讲起了一段历史:
“1626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亲率六万铁骑,号称二十万大军,南下直扑奉西走廊。后金凭借着‘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势如破竹,连续攻陷七城。”
“铁蹄之下,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大军最后兵临兴宁古城之下。”
“那时的兴宁已是孤城,城里守军满打满算不到两万,还多是从前线溃败下来的残兵败将,士气全无。往前看是吃人的后金铁骑,往后看,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军,可谓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战前,守将袁崇焕写下血书明志,并用双响激励残军,全城百姓也上下一心,上至老翁,下至妇孺,都动了起来。男人修葺城防,女人支起大锅熬金汁。”
“双方在此展开了四天的激战,结果兴宁防守的固若金汤,并用红夷大炮重创了后金军,主帅努尔哈赤也被火炮的霰弹所伤,后金军心大乱,不得不引兵而退。”
“同年八月,努尔哈赤伤势加重,不治身亡。有史书记载他是懑恚而毙,懑恚就是愤怒的意思,而易怒就是炮弹铅子打入身体的铅中毒症状,据说在临死前的那段时间,努尔哈赤经常望向兴宁的方向,与身边的下属抱怨:我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何独兴宁一城不能下耶?”
讲到这里,江振邦学着那位枭雄的口吻,语气里带着无尽的怨念与不甘,听得人头皮发麻。
“这一场战役,不仅导致努尔哈赤身死,也直接扭转了明朝和后金的战局,使明朝得以在山海关外建立防线,避免后金直接威胁首都;当初打死努尔哈赤的一炮,也至少为大明王朝续命了十八年……”
江振邦绘声绘色带着艺术加工的成分讲述完这段历史,抬手指向不远处的城门箭楼:“那里搞不好现在还摆放着那门传奇的红夷大炮呢!”
四个大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也是导游的意义,古城属于人文景观,必须要有个导游给你讲故事,你才能感受到其中乐趣和意义。
个子高些的男大学生忍不住夸赞:“哥们你懂得真多啊,是学历史的吗?”
江振邦哈哈笑:“历史?我是学电子的!只是本地人,所以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835/4314504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