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六零饥荒:二流子的闪购系统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系统牌孤儿院

第一百一十六章 系统牌孤儿院


寒暄了会儿,有一乡亲起头说:“陈主任,听说您如今在省里管着老多紧俏物资了?你看,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乡里乡亲的,能不能……也照顾照顾咱们自己人?俺家,今年也想多养两头猪,就是这猪崽和饲料……”

这话一出,院子里顿时安静了不少,许多村民都竖起了耳朵,眼神热切地看向陈飞。这正是他们最关心,又不好直接开口问的。

陈飞心中了然,知道这关迟早要过。他早就想好了说辞:“能照顾乡亲们,我肯定尽力。不过,省里的物资那都是有计划的,分配要讲原则,看各个公社、大队的需要和条件。咱们村要是想多要份额,得按程序,先由大队向公社打报告,公社汇总了再到县里,县里再往上报。我那边呢,主要是负责技术推广和项目审核,具体物资调配,还得看计划处的安排。”

陈飞这话既表明了原则性,又没有完全堵死路子,还把皮球踢回了基层流程。意思是,不是我不帮,是得按规矩来,而且我也不是管直接分东西的。

陈飞转向大伯:“大伯,我还有点事,得先去大队部一趟,跟建国叔说点工作上的事。就先走了。”

“哎,好,好,你忙你的正事要紧!”陈老大连忙点头。

陈飞又跟母亲和妻子交代了一声,便离开了大伯家。他确实要去大队部找陈建国,一方面是了解村里对新政策的反应和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脱身,避免被更多村民围住求办事。他知道,一旦开了私下照顾本村的口子,后续就会源源不断,必须从一开始就立好规矩。

去大队部跟陈建国聊了聊,了解了村里春耕和社员对家庭副业的积极性,陈飞便借口还有事,婉拒了留下吃饭的邀请,带着家人回了家。

等陈飞从镇上回到单位,已是傍晚。

柳滩基地那边,周福贵最近进展顺利,又悄悄接了两个孩子过去,现在一共有五个了。找来的那个因为成分问题被学校清退、差点活不下去的老秀才,虽然身体弱些,但教孩子识字、算术倒是尽心尽力。基地的基本框架算是搭起来了,但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资源,更隐蔽的渠道,也需要……更强的自保力量。

翌日下午,柳滩公社,废弃砖窑厂。

陈飞借着去下面公社“检查优种玉米出苗情况”的由头,绕道来到了这里。

推开院门,一个小小的身影冲了过来,在他面前站定,仰起小脸,脆生生地喊:“陈叔叔!”

不过四五岁年纪,相比刚来时那个缩在草垛里发抖、肋骨分明的小可怜,如今脸上总算有了点肉,穿着虽然打补丁但干净的衣服,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孺慕之情。

“哎!”陈飞心里一软,弯腰将他抱起来,掂了掂,“重了,也结实了。”

院子里,另外四个孩子也围了过来。年纪最大的男孩叫石头,约莫七八岁,性格沉稳些,有些拘谨地叫了声“陈叔叔”。另外两个男孩一个叫铁锤,一个叫桩子,都是五六岁,正是猫狗都嫌的年纪,此刻也难得老实站着。唯一的女孩子,就是那个最初沉默寡言、紧紧抱着《看图识字》的女孩,周福贵说她小名叫“丫丫”,此刻她站在石头旁边,小手揪着衣角。

“陈主任,您来了!”周福贵闻声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个木工刨子,身上沾着木屑。他看起来比在农业厅时更显苍老,但眼神却有种不一样的精气神。

“周师傅,辛苦你了。”陈飞放下狗蛋,目光扫过孩子们,“孩子们都还好?”

“好!都好!”,“能吃能睡,也肯学。石头认字最快,都能写自己名字了!狗蛋和铁锤调皮些,但帮着捡柴火、喂鸡也勤快。桩子不爱说话,可手巧,跟着俺学磨刨刃,像模像样。丫丫……昨天还跟着念了‘大小多少’。”

陈飞仔细听着,目光在每个孩子脸上停留。他看到石头眼神里的渴望,狗蛋和铁锤的活泼,桩子的腼腆专注,还有丫丫那一点点开始融化的坚冰。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冰冷的数字。他们曾经在生死线上挣扎,如今在这里,获得了喘息之机。

“走,进屋看看。”陈飞说道。

屋里比上次来又有了变化。土炕铺着干净的草席和被褥。靠墙用木板搭了个简易书架,上面放着陈飞陆续带来的《看图识字》、《新华字典》,还有几本他从旧书摊淘来的《雷锋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简编版)》。墙角堆着一些周福贵收集来的、准备用来教孩子们认工具的废旧零件和木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粮食香气和木头味道。

那个被周福贵找来的老秀才,姓吴,名文渊,约莫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衣服,虽然瘦弱,但脊背挺得笔直。见到陈飞进来,他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书,站起身,扶了扶用线绳绑着的眼镜,微微颔首:“陈主任。”

态度不算热络,带着旧式文人特有的清高,但眼神是平和的。

“吴先生,孩子们劳您费心了。”陈飞对他很客气。他知道,这类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傲气的,需要尊重。

“分内之事。”吴文渊声音温和,“这几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只是……底子太薄,需循序渐进。”他顿了顿,看向陈飞,“陈主任提供的这些书籍,尤其是这《十万个为什么》,深入浅出,开阔眼界,实属难得。”

陈飞知道他在疑惑书籍的来源:“朋友帮忙找的,能对孩子们有用就好。”

他看了看孩子们睡的炕,摸了摸被褥,又去看了看角落用砖石垒砌的简易灶台和存放粮食的地方。周福贵说,粮食还够吃一段时间。

“陈叔叔,”石头突然鼓起勇气,走到陈飞面前,手里拿着一个用木头边角料削成的小木枪,虽然粗糙,但看得出用了心,“这个……送给您。”

陈飞接过那只小木枪,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摸了摸石头的头:“谢谢石头,做得很好。”

石头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

“俺会写名字!”“俺也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

连丫丫也小声地念着:“上、下、人、口……”

看着孩子们努力表现的样子,陈飞鼻尖有些发酸。他们如此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稳和学习机会,那种渴望灼热而动人。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心腹,更是在拯救这些本该拥有童年的生命。

“周师傅,吴先生,”陈飞神色郑重起来,“以后,可能要辛苦你们,除了识字算数,也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另外……想办法,悄悄打听一下,有没有适合的女同志,成分不好没关系,关键是心善、嘴严,能来帮忙照顾孩子们的起居,特别是丫丫,毕竟男女有别,有些不方便。”

周福贵和吴文渊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他们明白,陈飞这是在为更长远的未来做打算。

离开砖窑厂时,天色已暗。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到门口。

“乖,陈叔叔下次再来看你们,给你们带好吃的。”陈飞安抚着,又对周福贵低声交代,“最近风声有点紧,你们出入一定要小心,非必要不要和外人接触。粮食和药品我会尽快再送一批过来。”

“俺晓得,您放心。”周福贵重重应下。

“总得有人做点什么。”陈飞在心里对自己说。系统赋予他的能力,不仅仅是用来个人享乐或者积累明面上的权势,更应该用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为这个时代留下一点不一样的种子。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63/111110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