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红星公社
接下来的几天,陈飞白天在技术处坐班,晚上则继续完善那份试点方案。多数时间都在翻阅处里积存的技术档案和京郊各区县的基本情况介绍,偶尔向王振山请教几个问题。
刘援朝和孙卫东倒是跑得勤,主动帮陈飞整理了不少关于红星公社和195机常见故障的零散记录。
时机差不多成熟了。这天上午,陈飞拿着那份几经修改、内容详实的《关于赴红星公社开展195型柴油机效能改进试点工作的方案(草案)》,敲开了王振山办公室的门。
“王主任,这是我初步拟定的一个试点方案,想请您把关。”陈飞将稿子递过去。
王振山接过厚厚一叠稿纸,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标题和框架,眉头就不自觉地微微蹙起,但很快,他的目光被具体的技术实施细节吸引了进去。他看得很慢,手指偶尔在某个数据或原理阐述上停顿,甚至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陈飞手绘的几张简图——那是进气道优化示意图和预加热注油器的结构草图。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过了足有半个钟头,王振山才抬起头,看向陈飞:“陈副处长,你这方案……胆子不小啊。”
陈飞心中微凛:“请主任指教。”
“指教谈不上。”王振山,“进气道打磨,油泵偶件选配研磨,还有这个……预加热装置。想法是好的,理论上也说得通。但是!”,“你知道这要动多少现有的东西吗?公社的机器能不能让你随便动?动了之后效果不好,或者直接弄坏了,责任谁负?还有,这些精细活儿,需要高水平的钳工、磨工配合,咱们处里,没人能干这个。找外协?设备科那关你怎么过?老宋头那个倔驴,可不好说话。”
他一连串的问题,个个都点在要害上。这反而让陈飞松了口气——王振山至少是在认真思考方案的可行性,而不是一味否定。
“主任,您说的这些,我都考虑过。”陈飞沉稳应答,“所以我才选择红星公社。根据资料和援朝他们了解的情况,红星公社的刘书记是务实派,他们那里排灌任务重,机器老化问题突出,有改进的动力。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两台问题最突出、机手抱怨最多的机器作为突破口,签订试验协议,明确责任。”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人手,我打听过了,咱们局下属的农机修配厂里有几位老师傅,手艺过硬。我们可以请他们作为技术顾问,按次或者按项目支付少量津贴。设备科宋科长那边……可能需要您或者局领导出面协调一下,批点必要的耗材和旧件指标。”
王振山沉吟不语,陈飞提出的思路清晰,考虑也算周全,尤其是提到请修配厂老师傅和明确试验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他心里那点被空降副处长压一头的别扭,在具体的技术难题和可行性面前,似乎淡了些。
“方案……先放我这儿,我再仔细看看。”王振山最终没有立刻表态,但把方案稿仔细地收进了抽屉,“下午,我跟你一起去见郑副局长。”
这就是松口的迹象了!陈飞立刻道:“好,听主任安排。”
下午,郑副局长办公室。
王振山言简意赅地汇报了方案的核心内容,重点强调了其“低成本、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以及潜在的风险和需要协调的问题。他虽然没直接夸赞,但语气平实,客观陈述,本身就是一种支持。
郑副局长听得非常认真,特别是听到预估能提升效率5%—15%时,眼睛明显亮了一下。等王振山说完,他直接看向陈飞:“陈飞同志,王主任说的风险,你怎么看?有几分把握?”
陈飞:“郑副局长,任何技术改进都有风险,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准备工作充分,选择试点对象合适,操作过程规范,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有成功的理论依据,也有基层实践的参考,现在缺的是一次成功验证。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试点失败,我愿意承担主要责任!”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郑副局长欣赏地点点头:“好!要的就是这股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要怕失败,失败了总结经验再来嘛!总比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强!”他当场拍板,“这个试点,我看可以搞!振山同志,你经验丰富,帮着陈飞同志把把关。需要协调修配厂和设备科,你们打个报告上来,我批!”
有了尚方宝剑,事情就好办多了。王振山亲自出面,带着陈飞跑了趟修配厂,果然请动了两位退休返聘的老钳工和一位磨工老师傅,答应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至于设备科的老宋头……
那是个头发花白、身材干瘦的小老头,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正蹲在仓库门口抽烟。见到王振山和陈飞,他只是抬了抬眼皮。
“老宋,这是新来的陈副处长,有个试点项目,需要领点东西。”王振山开门见山,把批条递过去。
老宋头接过批条:“王主任,不是我不给面子。这砂布、油石、研磨膏,可都是精细耗材,有定额的。你们这试点,万一搞砸了,东西打了水漂,我这儿可不好交代。”他话里话外透着不信任。
陈飞上前一步,脸上带着笑,手里却像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实则系统空间)掏出两包未开封的“大前门”香烟,动作自然地塞进老宋头工装的上衣口袋:“宋科长,您是老前辈,规矩我们懂。您放心,东西我们领了,都有记录,每一笔用到哪儿了,后期都有详细报告。绝不会让您难做。这试点要是成了,也是咱们全局的光彩不是?”
老宋头捏了捏口袋里的香烟,脸色缓和了些:“年纪不大,倒是会来事儿……等着!”他转身进了仓库,随后拿着几卷不同型号的砂布、几块油石和一小罐研磨膏出来,分量比批条上写的还略多了些。“省着点用!这都是钱!”
“哎!谢谢宋科长!”陈飞连忙接过。
走出设备科,王振山瞥了陈飞一眼,没说什么。这小子,不光技术上有两下子,人情世故也不像看上去那么木讷。
几天后,一切准备就绪。陈飞带着刘援朝,以及那位答应随叫随到的钳工张师傅,骑着自行车,驮着工具和那一小批“珍贵”的耗材,直奔京郊红星公社。
红星公社所在地比陈飞想象的要热闹些,公社书记刘大山果然如传闻般,是个皮肤黝黑、声如洪钟的老头,穿着旧军装,没穿外套,袖子撸到胳膊肘。他听完陈飞的来意和郑副局长的支持后,大手一挥:“搞技术革新?好事!俺们公社支持!早就该有人来拾掇拾掇这些老掉牙的玩意儿了!说吧,要哪台?随你们挑!坏了算我的!”豪气干云。
在公社农机管理员的带领下,他们来到河边的泵房。一台195柴油机正突突地响着,带动水泵抽水,声音沉闷,排气管冒着浓浓的黑烟。机手是个年轻小伙,一脸油污,正皱着眉头清理空气滤清器。
“就它了!”陈飞指着这台机器,“刘书记,我们就拿这台做第一个试验品。”
征得同意后,陈飞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让张师傅和刘援朝配合,对机器进行了全面的“体检”,记录下当前的各项参数:油耗、出水流量、启动时间、运行稳定性等。他自己则和那年轻的机手唠起了家常,详细了解这台机器的“病史”和日常操作习惯。
机手起初有些拘谨,见陈飞问得细致,态度又和气,便倒起了苦水:“这机器,劲儿是不小,就是太能吃(油)!冒黑烟,呛人!天冷的时候更难伺候,摇把子抡冒烟了都未必能叫醒它!”
陈飞默默记下,这些抱怨正好对应了他准备改进的几个方面。
基础数据采集完毕,真正的考验开始了。陈飞没有大包大揽,而是请张师傅主刀,自己在一旁打下手,顺便讲解优化思路。首先就是进气道打磨。拆下进气歧管,内部果然铸造得十分毛糙。张师傅拿出什锦锉和砂布,按照陈飞指出的几个关键部位,开始一点点地修型、抛光。这是个精细活,急不得。
刘援朝负责记录操作过程和初步观察。公社刘书记也背着手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这帮人干得有板有眼,不像瞎胡闹,这才放心地去忙别的事了。
一整天下来,他们只完成了进气道的初步打磨和清理。效果如何,要等明天组装后试机才知道。
晚上,陈飞和刘援朝住在公社简陋的招待所。躺在硬板床上,刘援朝:“陈副处长,您说……明天能成吗?”
陈飞望着糊着旧报纸的顶棚:“尽人事,听天命。只要我们每一步都做到位了,成功的概率就大。”心里却在盘算,如果效果不显著,是不是要动用系统,“创造”一个经过“手工优化”的、性能更好的旧喷油嘴悄悄换上?
第二天,重新组装机器。加注机油、柴油。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启动。
年轻机手拿起摇把,深吸一口气,用力摇动。
一下,两下……
机器发出沉闷的喘息,黑烟冒出,但没能启动。
机手额头见汗,又试了几次,依旧如此。
气氛有些凝重了。刘援朝紧张地看着陈飞。张师傅也皱起了眉头,检查了一下油路。
陈飞走上前,对机手说:“我来试试。”他接过摇把,感受着阻力,摇动起来。他动作并不特别快,但节奏沉稳有力。在摇到某个位置时,他暗中调动了精神力(这是多次使用系统创造功能后,他发现自己对物质似乎有了一点微妙的感知和影响力),感知着气缸内的压缩情况。
“再来!”他低喝一声,猛地发力!
“突突突——轰!”
机器发出一阵比之前清脆许多的轰鸣,启动了!排气管冒出的黑烟明显变淡,运行声音也平稳了不少!
“成了!启动了!”刘援朝激动地喊道。
那年轻机手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机器。
陈飞示意他加大油门,观察水泵出水情况。水流似乎比之前更湍急了一些。他让刘援朝赶紧记录数据。
初步试机,启动性能改善明显,黑烟减少,运行平稳度提升。虽然最终的效率提升数据需要更长时间的测量对比,但这开门红,足以让人振奋!
消息很快传到了刘书记那里,老头亲自跑来看:“好小子!有两下子!看来你们不是来糊弄俺老刘的!”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63/111110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