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新的挑战
王富盛的计划一敲定,便立刻行动起来。
他首先联系了安中市的报社,要求他们大肆宣传安中市即将迎来的变革。
报纸的头版头条很快刊登了这条消息:“安中市将迎来科技改革!未来可期!”
消息一出,整个安中市沸腾了。
市民们争相传阅报纸,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可能性。
然而,当人们看到王富盛要搞科技时,不少人开始怀疑。
科技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有人摇头叹息:“咱们安中市连个像样的工厂都没有,搞科技?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也有人冷嘲热讽:“王富盛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科技是咱们能玩得转的吗?”
面对这些质疑,王富盛并不在意。
他知道,改变需要时间,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安中市的未来方向。
他回到自己的空间,进入了那个神秘的聊天群。
这个群里聚集了来自后世的人,他们对历史了如指掌,能够提供许多关键的信息。
王富盛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各位,我需要知道70年代国外最急需的科技技术有哪些,尤其是那些刚刚起步但潜力巨大的发明,报酬丰厚。”
很快,群里有人回复:“1974年,条形码刚刚被发明,主要用于商品管理。虽然现在还不成熟,但未来会成为全球商业的基础技术。”
看到这条信息,王富盛眼前一亮。
条形码,这个在后世随处可见的技术,在70年代还处于萌芽阶段。
虽然以现在的技术条件,他无法直接制造出条形码,但他可以找到替代方案,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
同时他还联系了报社,要求他们每天向每户人家发放报纸,甚至在安中市下面的乡县村也设立报纸栏。
每个村的村口都建起了一个专门的报纸栏,供村民们随时阅读。这些费用全部由安中市的财政支出。
很快,整个安中市的不同角落都能看到报纸专栏。
上岗村的村口也竖起了一个崭新的报纸栏,村民们每天路过时都会驻足观看。
“今儿又有什么大事发生啊?”
“咦!可不小呢!”
报纸上不仅刊登了安中市的发展计划,还开始大幅报道世界科技的最新动态和东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王富盛特意让报社重点报道了东国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的消息。
这条新闻在报纸上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标题醒目:“东国卫星成功升空,跻身世界顶尖行列!”
许多村民看到这条新闻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国家竟然能在科技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要不是看报纸啊!还不知道这些事情呢!”
“你看得懂字吗?还不是让你孙子读给你听的!”
“能听懂就行了呗!这么大年纪,看不懂就看不懂咯!”
“不过咱们王村长真是厉害啊!居然还能把报纸弄到咱们村口来!”
不仅仅是上岗村,其余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如此。
王富盛的目的很明确,他要通过报纸,让每一个安中市的人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他知道,只有让人们对科技充满信心,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王富盛开始在自己的旬阳百货进行实验。
他要求百货店的每一种商品前面都摆上一串特殊的数字,这串数字代表着这件商品的唯一标识。
虽然这还不是真正的条形码,但王富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逐渐接受商品管理的概念。
旬阳百货的员工们对这项新规定感到困惑,但还是按照王富盛的要求执行。
哪怕只是两三家旬阳百货店,就已经是个巨大的工程量。
好在人多,要不然王富盛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弄完。
很快,顾客们发现,每一种商品前面都多了一串数字。
有人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店员们按照王富盛的指示解释道:“这是商品的编号,方便我们管理和统计。”
虽然这项实验看起来简单,但王富盛知道,这是推动条形码技术的第一步。
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方式,而条形码技术也会在安中市生根发芽。
这样国外的商客来了以后,就会有想要投资的想法。
王富盛的计划逐渐在安中市铺开,报纸的宣传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每天清晨,村民们都会聚集在村口的报纸栏前,争相阅读最新的新闻。
报纸上不仅刊登了安中市的科技发展计划,还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成就,尤其是东国在卫星、核能等领域的突破。
这些报道让村民们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开始相信,安中市的未来并非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王富盛还开始着手筹备安中市的第一个科技园区。
也是独属于他自己的。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安中市引起了轰动。
市民们纷纷议论:“咱们安中市真的要搞科技了!”
就连之前对王富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他的计划。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
科技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安中市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
杨光祖对此忧心忡忡,他找到王富盛,语气中带着几分焦虑:“富盛,科技园区的建设费用太高了,咱们的财政恐怕撑不住啊。”
王富盛沉思片刻,回答道:“资金的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一方面,我们可以向上面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东粮集团的收益,为科技园区提供资金支持。”
杨光祖听了,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但依旧有些犹豫:“可这样一来,东粮集团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王富盛笑了笑,语气坚定:“东粮集团是我们的根基,但科技是我们的未来。只有两者结合,安中市才能真正实现腾飞。”
杨光祖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你一定要确保每一步都稳妥,不能出任何差错。”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王富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整个安中市的建设当中。
杨光祖也觉得,只要要在一个月内,把型先拿出来,应该就没问题。
不光他是这么想,那些外国安排好的商客们也是这么想,
在他们看来东国能有什么好投资的?
也就是一些普通工厂,毕竟东国劳动力便宜。
至于安中市,听都没听说的一个小地方。
这些商客里面,可是有几个王富盛的熟人。
“这一趟是不是能见到王先生呢?”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82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