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带着空间回六零,我能复制万亿物资 > 第379章 另辟蹊径

第379章 另辟蹊径


饭后,天色渐晚,王富盛帮着母亲收拾完碗筷,一家人又坐在院子里乘凉。

月光如水,洒在院子里,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银纱。

母亲王凤莲拿出针线,准备给王富盛缝补衣服上的破洞:“儿啊,你这衣服都破了,出门在外也不知道照顾好自己。”

王富盛笑着说:“妈,没事儿,这点破洞不碍事。”

媳妇蒋小红拿来蒲扇,给王富盛扇着风:“晚上凉,别冻着了。”

小媳妇胡雪云则轻声哼起了小曲,悠扬的曲调在夜色中飘荡。

王富盛靠在椅背上,望着星空,心中无比满足。

他知道,从此以后,他将告别漂泊的生活,守着家人,在上岗村开启新的篇章。

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困难与挑战,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夜渐深,家人陆续回屋休息,王富盛却还沉浸在归乡的喜悦中。他在院子里踱步,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他要把家里的农田重新规划,种上一些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增加收入。

其次,他想利用自己在外面结识的人脉,看看能不能给村里引进一些小生意,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毕竟,现在粮食产量的确好起来,但上岗村的人数就在这。

顶天了能种出那些粮食。

但时代已经开始进步,往后粮食生产基地肯定会扩大。

到时候村里的大家愿意去生产基地的就去,不愿意去的,还能做点小生意。

还有,他要好好陪陪家人,弥补这些年缺失的陪伴。

晨曦初露,微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上岗村宁静的小院里。

王富盛早早起身,深吸一口饱含着泥土芬芳与晨露清新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

他环顾四周,看着熟悉又亲切的家,

简单洗漱后,王富盛来到院子,母亲王凤莲已在厨房忙碌,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娘,我来帮您。”

他边说边走进厨房,接过母亲手中的柴火。

王凤莲扭头,眼中满是慈爱:“儿子啊,你刚回来,多歇歇。这些活儿妈还干得动。”

王富盛笑着回应:“娘,我以后天天都在您身边,有的是时间歇着,现在就让我搭把手。”

不多时,早饭做好,一家人围坐桌前。

蒋小红身形苗条,面容清秀,眼眸中透着一股灵动与坚韧。

她手脚麻利地给每人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

又把刚出锅的玉米饼子端上桌,嘴上还念叨着:“大家快吃,别凉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这些年王富盛不在家,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务,她都操持得井井有条,田间的农活、邻里的往来,从没有出过差错,

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能干媳妇。

可即便生活的重担压在肩头,她也从未有过怨言,默默盼着丈夫归来。

胡雪云则坐在一旁,她生得温婉动人,肤色白皙,一头乌发总是整齐地挽在脑后,露出修长的脖颈。

她轻声细语地给大家摆好碗筷,“大家慢慢吃,别急。”

胡雪云嫁入王家时间虽不长,但她心思细腻,总能留意到家人细微的需求。

平日里,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衣物叠放得整整齐齐,还会在闲暇时绣些手帕、鞋垫,

在照顾婆婆王凤莲上,更是体贴入微,

时常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捶背捏肩,深得婆婆喜爱。

饭桌上,王富盛开口道:“妈,小红,雪云,我这两天琢磨了一下,咱家里那块地,一直种着传统的庄稼,收成虽说稳定,但挣不了大钱。我想着,改种些经济作物,像中药材啥的,现在市场上需求大,价格也好,就是管护上要多费些心思,你们觉得咋样?”

自己舅舅家那边虽然也在种,但终究不是在一起。

况且那种野生药材十分珍贵,一年也不一定有多少。

常用的药材倒是少的很。

母亲王凤莲微微皱眉,有些担忧:“儿子,这中药材咱没种过,能行不?别到时候钱没挣着,还把地给糟蹋了。”

王凤莲想着要不要把弟弟一家叫来帮忙。

王富盛耐心解释:“只要咱按部就班地种,问题不大。再说了,咱村的土质和气候条件挺适合种几样药材的,我都打听好了。”

蒋小红点头表示赞同,眼中闪烁着信任的光芒:“富盛说得有道理,咱们不能一直守着老路子,是该试试新东西。

我也跟着学学,多个人手总能帮上忙。这些年种地的活儿我没少干,虽说种药材和种庄稼不太一样,但我不怕吃苦,只要能把日子过好,干啥都行。”

胡雪云也轻声附和,柔美的声音里透着坚定:“我听你的,需要我干啥,你尽管吩咐。

我虽然懂得不多,但我可以帮忙照顾家里,让你们安心在外面忙活,绝不让后方出乱子。”

王富盛看着家人支持的眼神,信心更足:“行,那咱就这么定了,这两天我先去县里找找种苗,再详细问问种植技术。”

吃完早饭,王富盛正准备出门,大姐、二姐、三姐结伴而来。大姐手里提着一篮鸡蛋:“富盛啊,这是家里老母鸡新下的蛋,给你补补身子。听说你要折腾新作物,我们仨过来合计合计,看看有啥能帮上忙的。”

二姐接话道:“就是,咱们一家人,不分你我。你这想法好是好,可前期投入得不少吧?钱够不?”

王富盛心中一暖:“大姐、二姐、三姐,谢谢你们。钱的事情我心里有数,前期种苗、肥料这些,我手头的积蓄还够。等药材收成了,就能有盈利。”

三姐笑着说:“那行,要是需要人手,招呼一声,我们家那口子也能来帮忙。”

王富盛谢过姐姐们,便动身前往县城。

一路上,他看着田间劳作的村民,熟悉的场景勾起诸多回忆。

到了县城,王富盛直奔农资市场。

市场里人头攒动,各种农资产品琳琅满目。

他一家家店铺逛过去,仔细询问中药材种苗的情况。

终于,在一家口碑不错的店里,找到了合适的种苗供应商。

“老板,你这黄芪种苗咋卖?”  王富盛问道。

老板是个朴实的中年人,热情介绍:“兄弟,这黄芪种苗品质优良,一块钱一株。我这儿有专业的技术员,你买了种苗,他可以上门给你指导个两三次。”

王富盛略作思索,觉得价格还算公道:“行,我先买五百株试试,你给我安排技术员尽快上门。”

有人指导,倒也方便许多。

谈妥生意,王富盛又采购了些肥料和农具。

正准备离开时,忽然听到有人喊他名字。回头一看,竟是儿时好友刘大山。

“富盛,真的是你啊!听说你回来了,还没来得及去看你。这几年在外面咋样?”  刘大山激动地拍着王富盛的肩膀。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7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