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带着空间回六零,我能复制万亿物资 > 第382章 带着全村致富

第382章 带着全村致富


村民们的日子眼见着一天比一天红火,钱包鼓了,笑容也多了。

可渐渐地,大家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我说,咱们这日子能有今天,全靠富盛啊。”

村里的老陈头吧嗒着旱烟袋,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跟几个乡亲唠嗑,

“从引进大豆种植,到建这豆制品加工厂,哪件事儿不是他跑前跑后、劳心劳力的?咱们都挣着钱了,可他呢,一分没见着,这哪成啊?”

“就是,就是。”

李大婶附和着,手里还拿着刚从加工厂领的工钱,在阳光下反复数着,“我家那口子天天在厂里干活,一个月挣得比以前种地一年还多,咱们可不能知恩不报,得让富盛也跟着享享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觉得得为村长做点什么。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王富盛家的小院还笼罩在晨雾之中,就被一阵嘈杂声打破了宁静。

“富盛啊,在家不?”  老陈头扯着嗓子喊。

王富盛打开门,就见门口乌压压站了一片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有刚宰杀的老母鸡、自家腌的腊肉、新鲜的鸡蛋,还有用红纸包着的一沓沓钞票。

“大伙这是干啥呀?”  王富盛一脸惊愕。

老陈头率先走上前,把一只肥硕的老母鸡往王富盛怀里塞:“富盛,你就别推辞了。咱村能有今天,全是你的功劳。这只鸡你拿着,补补身子,咱心里都有数,你为了大伙,操碎了心。”

李大婶也赶忙跟上,把一篮子鸡蛋搁在一旁的石桌上:“是啊,富盛,你看这鸡蛋,都是我家母鸡新下的,新鲜着呢。你天天忙里忙外的,得多吃点好的。还有这钱,你也得收下,是大伙的一点心意。”

说着,她把一个厚厚的红包往王富盛手里递。

王富盛赶忙推辞:“不行,不行,大伙这心意我领了,东西和钱我绝对不能收,我是村长,带着大伙致富是我分内的事儿,哪能要大伙的东西呢?”

“富盛,你就别推脱了。”

村里的年轻后生王二麻子急了,上前一步说道,“以前要不是你,我们说不定还在地里刨食,过着穷日子呢,你为村里付出这么多,拿这点东西算啥?你要是不收,我们心里都过意不去。”

王富盛看着乡亲们真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可他有自己的坚持。

“咱村富了,在外头我说话都有底气,看着大伙日子越过越好,我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但村民们哪肯罢休,双方僵持不下。

这时,王富盛的母亲王凤莲从屋里走了出来,见此情景,说道:“儿子啊,大伙这是真心实意的,你要是不收,倒显得生分了,要不这样,东西留下,钱咱可不能要,咱做人得有分寸。”

王富盛无奈,也是哭笑不得:“行,娘,那我听您的,东西我留下,钱大伙务必拿回去,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日子还长,大伙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才是正经事儿。”

村民们见王富盛松了口,虽有些遗憾他没收钱,但也不好再勉强,纷纷把红包收了回去。

大家又在院子里唠了会儿家常,分享着最近家里的喜事、厂里的新鲜事儿,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里。

等大伙散去,王富盛回到屋里,看着堆在角落的礼品,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乡亲们沉甸甸的信任与爱戴。

而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为上岗村谋取更多的福祉。

没过几天,王富盛就召集了村里的几个骨干,开了个会。

会上,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大伙,咱们村现在经济是起来了,可还有些基础设施得完善。

我想着,咱们用加工厂挣的一部分钱,给村里修条水泥路,这样以后大家出行方便,运输货物也便捷,再建个小型图书馆,让孩子们有个学习的好地方,咱们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

之前修路过一次,但那是王富盛自掏腰包,而且只是一条路。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老陈头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你这主意好啊!我早就盼着村里能有条好路了,一下雨,那土路泥泞得都没法走,建图书馆也是好事,咱村里的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说干就干,王富盛立刻着手筹备。

他联系了施工队,谈妥了修路的相关事宜,又四处打听购买图书、书架等设备,准备建图书馆。

在这个过程中,王富盛依旧亲力亲为,每天跟着施工队在村里穿梭,监督工程质量,确保水泥路修得又平又宽,同时,他还发动村民们一起动手,清理图书馆的场地,粉刷墙壁。

然而,好事多磨。

修路工程刚进行到一半,就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原本预算的钱,因为建材价格上涨,出现了不小的缺口。

施工队负责人找到王富盛,面露难色:“王村长,这事儿有点麻烦了,现在钱不够,材料都快供不上了,工程怕是得停一停。”

王富盛心急如焚,他赶忙召集村民代表商量对策。“大伙,修路遇到资金问题了,咱们得一起想想办法,我想着,咱们能不能再从各家各户凑点。”

这村里要修所有的路,自然不能王富盛一个人垫。

村民们听了,没有丝毫犹豫,纷纷表示愿意再出一份力。

“富盛,你说咋办就咋办,咱不能让这路修一半就撂下,为了咱村的长远发展,出点钱算啥。”

王二麻子率先表态。

自从在王富盛的带领下,大家都挣了钱,说话也硬气了许多。

与此同时,村里在外打拼的一些年轻人听说了此事,也纷纷伸出援手。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资金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修路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图书馆的建设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王富盛利用自己在外结识的人脉,联系到了一些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

他们捐赠了大量的图书,涵盖了文学、科普、农业技术等各个领域。

村里的孩子们听说要建图书馆,高兴得手舞足蹈,每天放学后都主动来帮忙搬书、整理书架。

几个月后,水泥路竣工,平坦宽阔的道路贯穿了整个上岗村,村民们走在上面,喜笑颜开。

图书馆也正式开放,孩子们一有空就钻进图书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看着村里的新变化,王富盛心中满是成就感。

而村民们对王富盛的感激与信任更是与日俱增。

在一次村里的大会上,老陈头代表全体村民发言:“富盛啊,咱们村能有今天,你是最大的功臣。

你一心为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以后,你指哪,我们打哪,跟着你,准没错!”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77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