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再次被误会了
王富盛耐心解释:“陈大爷,我知道大伙担心啥。
但种大豆不难,前期我会去联系专业的农技人员,给大家做培训,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大家。
而且,种大豆的同时,咱们还可以在周边搞些小规模养殖,用豆粕喂牲口,形成产业链,这效益可不低。”
听了王富盛这番话,乡亲们的神色渐渐缓和,开始小声议论起来,虽还有些犹豫,但明显多了几分心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富盛忙得脚不沾地。
一方面,他频繁与张震华沟通,协调粮食种植基地的建设事宜,确保土地流转、规划布局等工作顺利推进,
另一方面,他四处奔走,联系农技专家,邀请他们来村里举办大豆种植培训班。
培训那天,村里的晒谷场热闹非凡,男女老少都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着专家讲解。
专家带来了大豆种子样本,详细展示了不同品种的特点,并现场演示了播种技巧和田间管理要点。
“乡亲们,这大豆种植啊,关键在于选种和田间管理,它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合咱们这儿的土壤气候条件,播种的时候,要注意深度和间距……”
专家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村民们听得认真,不时有人提出问题,专家都一一耐心解答。
王富盛也在一旁,仔细记录着重点内容,准备后续反复给村民强调。
培训结束后,一部分胆子大、脑子活的村民率先行动起来,在自家地里种上了大豆。
王富盛更是带头示范,把家里的几亩好地都种上了优质大豆品种。
在大豆生长期间,王富盛几乎每天都泡在地里,
观察植株生长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向农技专家请教解决。
媳妇蒋小红和小媳妇胡雪云也全力支持,帮忙除草、浇水,忙得不可开交。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豆茁壮成长,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
看着地里的喜人长势,村民们悬着的心渐渐放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大豆种植的行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大豆即将迎来收获季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上岗村。
连续几天的强降雨,使得地里积水严重,部分大豆植株出现了倒伏现象。
“大伙别灰心,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挺过去!” 王富盛大声给村民打气。
好在这块地自己都提前用空间里的泉水灌溉过,影响不会特别大。
接下来只要赶紧把水排出去。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积水终于排干,大豆植株也尽可能地而被挽救。
虽然这场暴雨让产量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总体情况还算乐观。
收获的季节到了,金黄的大豆挂满枝头,沉甸甸的豆荚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王富盛联系了收购商,将村里的优质大豆推向市场。
由于品质优良,这些大豆很快受到了加工厂的青睐,价格也十分可观。
看着一沓沓钞票装进村民的口袋,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曾经对种大豆持怀疑态度的老陈头,紧紧握着王富盛的手,激动地说:“富盛啊,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带着大伙干,咱哪能有这好日子,这大豆种得,真值!”
王富盛笑着回应:“陈大爷,这都是大伙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啊,咱们继续摸索,把这大豆产业越做越大,让上岗村家家户户都过上富足的日子!”
尝到了大豆丰收甜头的上岗村,沉浸在一片喜悦氛围之中,
单纯售卖初级农产品,利润空间终究有限,要想让上岗村真正富裕起来,必须对大豆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于是,建设小型豆制品加工厂的计划。
起初,村民们虽对种大豆有了信心,但对投资建厂一事仍心存顾虑,毕竟这意味着要掏出更多的钱,风险也更大。
“富盛啊,咱这刚靠种大豆挣了点钱,你又要建厂,万一赔了可咋整?咱这家底可禁不起折腾啊。”
村里的刘大叔面露难色,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
王富盛耐心劝解:“刘叔,我理解您的担忧。可您想想,咱现在把大豆直接卖出去,价格都是人家说了算。
要是咱有了自己的加工厂,做成豆腐、豆浆、豆干这些豆制品,附加值一下子就上去了,能多挣好几倍的钱呢。
而且我都考察好了,市场对豆制品的需求年年看涨,只要咱把质量把控好,根本不愁销路。”
王富盛需要这些人都入股,而不是自己开设这家厂,毕竟自己的身份在那,之前服装厂之类的,已经够多了。
要是这大豆厂也是自己完全建设,难免会让人注意到。
在王富盛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一部分村民被他的诚意与远见打动,陆续拿出了自家的积蓄入股。
资金问题有了些许眉目后,王富盛又马不停蹄地去寻找合适的建厂场地。
县城的工业园区里,厂房林立,王富盛一家家地询问、比较。
终于,他看中了一处废弃的旧仓库,租金相对便宜,面积也足够大,稍加改造就能满足豆制品加工厂的初期需求。
他当即与房东签下租赁合同,又找来施工队,按照食品加工的卫生标准,对仓库进行全面改造。
施工期间,王富盛每天都守在工地,监督工程进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差错。
他亲自参与设计厂房布局,划分出原料存放区、加工区、成品包装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力求做到流程合理、高效便捷。
与此同时,他还不忘招聘工人。
考虑到村里不少妇女劳动力闲置,且她们手巧心细,适合从事豆制品加工工作,王富盛便优先在村里发布了招工信息。消息一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妇女纷纷前来报名。
“富盛啊,我听说你这厂里招人,我想试试。我这天天在家带孩子、干家务,也没啥收入,要是能在厂里挣点钱,家里日子就能宽裕不少。”
李大嫂满怀期待地看着王富盛。
王富盛笑着点头:“大嫂,欢迎您来。只要您肯学、肯干,肯定能行。咱这厂里刚开始起步,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越来越好。”
员、场地都有了着落,接下来便是设备。
目前国内肯定是没有,但可以从空间里面兑换小型设备。
然后就是关于加工厂的问题,王富盛几乎没有投入一分钱,这些钱都是以村里大家的名义集中。
毕竟王富盛要的,是不断复制的大豆,至于一家小型工厂的利益,对自己来说完全不在乎。
同时对村里人来说,这样也有后续的保障。
然而正是因为这点,上岗村的村民们又觉得王村长太好了,带大家赚钱,他自己一分钱也没有。
这哪儿行啊!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77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