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回去了
夏天格外闷热,王富盛擦着额头的汗,盯着车间新引进的半自动包装机直发愁。
这机器是从国外淘来的二手货,三天两头出故障,急得蒋小红直拍大腿:“早知道还不如用咱们的老法子!”
胡雪云翻着厚厚的维修账单,眉头拧成了疙瘩:“光是维修费,都够再开一家小作坊了。”
正闹心的时候,阿杰风风火火跑进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电报:“盛哥!北边商会上发函,说要办个国际食品展销会,点名邀请咱们参加!”
王富盛接过电报,手指在国际两个字上摩挲了半天:“这可是个把生意往更远地方拓展的好机会,不过……”
他看向还在冒黑烟的包装机,“得先把产品的脸面整利索了。”
三人立刻分工。
蒋小红带着后厨的老师傅们,把腌菜坛子擦得锃亮,还在坛口系上喜庆的红绸带。
胡雪云连夜联系广告公司,设计新的包装纸,上面印着滩涂的老槐树和南洋的椰子树,王富盛则带着阿杰,跑遍了周边的小工厂,终于找到一家愿意加急生产陶瓷小罐的。
展销会开幕那天,富盛厂的展位前冷冷清清。
隔壁展位是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的罐头包装洋气,还放着动感的音乐,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蒋小红着急地扯着王富盛的袖子:“要不咱们也放音乐?” 王富盛却摆摆手,从坛子里夹出一筷子腌菜,递给路过的客商:“尝尝咱们东方的手艺?”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人在展位前停下了脚步。
他拿起陶瓷小罐,仔细端详上面的手绘图案,突然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说:“这腌菜,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的味道。”
原来这人是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如今在当地经营着连锁超市。
王富盛眼睛一亮,立刻招呼蒋小红现场腌制小菜。
菜刀在案板上哒哒作响,新鲜的菜蔬裹着秘制酱料,不一会儿就香气四溢。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这个味道,比那些罐头强多了!”
可展销会快结束时,意外发生了。
几个洋人带着工作人员气势汹汹地走来,指着富盛厂的腌菜罐说:“这些包装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符合规定,必须撤展!”
王富盛心里 “咯噔” 一下,在他们老家,腌菜都是现做现卖,哪有标这些的规矩?
胡雪云反应快,立刻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件:“我们的产品是传统工艺制作,经过特殊处理,在密封条件下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这是检测报告。”
可洋人却不依不饶,现场气氛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那个华人客商站了出来,用流利的外语和洋人理论起来。
原来,他在当地商界颇有威望,几句话就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
临走前,他握着王富盛的手说:“放心,我会帮你们打通销售渠道,咱们华人的好东西,就该让更多人知道!”
展销会结束后,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
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有的客户要求把腌菜改成低脂低盐,有的想要小包装便于携带。
王富盛把大伙召集到一起,拍着桌子说:“客户的要求,就是咱们改进的方向!”
尝试用各种天然香料替代盐分,带着人跑市场做调研,了解不同人群的口味偏好,四处联络设备厂商,定制更适合小包装生产的机器。
南洋的烈日炙烤着富盛分厂的铁皮屋顶。
王富盛坐在吱呀作响的藤椅上,电风扇搅动着闷热的空气,却吹不散他眉间的愁绪。
办公桌上摊着一封皱巴巴的家书,信笺边缘被汗水洇出淡淡的痕迹,而最让他移不开目光的,是夹在信里的那张照片,
儿子吉祥和女儿如意姐弟俩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裳,却把新书包抱得紧紧的,眼里满是对上学的渴望。
“富盛,村里又来信了。”
蒋小红推开门,手里攥着刚收到的信,信纸边角还沾着腌菜坛子的水渍,
“说是新修的小学就差桌椅,下个月就能开学。”
她走到丈夫身边,看着照片里孩子稚嫩的脸庞,声音不自觉地发颤,“咱们离家快一年,总不能让娃像咱们小时候,连个正经学堂都没得上。”
话音未落,胡雪云抱着厚厚的账本匆匆赶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分厂这边的订单排到年底,不过……”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照片上,“但孩子的教育等不得,南洋的洋学堂再好,也教不会他们说家乡话、认老家的路。”
王富盛摩挲着照片边缘卷起的角,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回吧。” 他猛地起身,藤椅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误了读书,就算厂子少赚些钱,也得让吉祥如意和安平安康坐在学堂里。”
消息一传开,阿杰急得直挠头,工装裤膝盖处还沾着修补机器的油渍:“盛哥,您走了这一摊子可咋办?新签的欧洲订单谁盯着?”
跟着打拼多年的老厨工颤巍巍地捧着陶罐,往孩子们的行李里塞南洋糖糕:“带上,给娃娃们路上吃。咱们这儿的甜,也让老家的娃尝尝。”
合作的商户们轮番上门劝说,有要给孩子在南洋联系名校的,有提出高薪挽留的,
甚至有商会会长拍着胸脯保证解决孩子上学问题,王富盛却只是摇头:“上岗村的月亮再小,也是家,老家的土再硬,也能长出好庄稼。”
临走前的日子,三人忙得像被抽了陀螺。
蒋小红把腌菜秘方誊抄了三份,手把手教新厨子掌握发酵的火候,
胡雪云带着阿杰核对手头所有合同,连最不起眼的运输条款都反复确认,
王富盛则走遍南洋的华人商铺,用半生不熟的外语和当地商人敲定后续供货事宜。
启程那日,码头挤满了送行的人。
阿杰红着眼眶往车厢塞了半车腌菜坛子,坛口用红绸扎得紧实:“给村里老少爷们尝尝鲜!就说富盛叔没忘本!”
商会会长握着王富盛的手直叹气:“舍不得啊,但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往后有难处,尽管捎个信!”
船笛声响起时,吉祥突然挣脱母亲的手,跑到船舷边大喊:“阿杰叔,等我识字了,天天给你写信!”
惹得众人又笑又抹泪,胡雪云偷偷别过脸,悄悄擦掉眼角的湿润。
半个多月的航程,等终于踏上安中市的街上,蒋小红的眼泪 “唰”地就下来了,
雇的牛车晃晃悠悠往上岗村走,木轮碾过坑洼的土路,发出 “吱呀吱呀”的声响。
远远就望见老槐树下站满了人,李叔拄着拐杖站在最前头,白发在风里乱颤。
“富盛!小红!雪云!” 此起彼伏的喊声里,王富盛挨个握住乡亲们粗糙的手,触到掌心的老茧时,喉咙像被腌菜坛子的盖子堵住,半天才憋出一句:“回来了,不走了。”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733/1111069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