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第295章
“沙泰被景阳王景东以卑劣手段扣押!本王前去交涉,他们却嚣张跋扈,全然不将本王放在眼里!此等羞辱,岂能容忍!”
假沙勇演得情真意切,仿佛当真受了天大委屈。
众臣闻言,皆噤若寒蝉。
无人怀疑眼前的大王是冒牌货,只道他怒火中烧,生怕一言不慎引火烧身。
见群臣如此怯懦,假沙勇勃然大怒:
“你们这群废物怎么不说话了?难道本王活该受此欺辱?”
众臣把头埋得更低,连呼吸都放轻了。
这时,一位大臣出列,恭敬行礼后开口道:
19
"陛下,此事或许另有隐情。我等如今毕竟是扶苏殿下的臣属势力,与景阳国地位相当,他们怎会无故与我等结怨?"
大臣对假沙勇所言深感怀疑。
毕竟两国素无仇怨。
若非流沙将领沙泰突然失踪,流沙国本不会前往景阳国,更不会生出这些事端。
他更愿意相信这只是场误会。
"你是在质疑本王说谎?来人,拖下去杖责十棍!"
假沙勇沉声喝道。
他心知若细究起来,计划中破绽太多,必须扼杀任何质疑之声。
随着他的命令,几名同伙立即将大臣拖出殿外。
求饶声不绝于耳,但假沙勇置若罔闻。
杖刑未毕,那大臣便已气绝身亡。
殿内众臣噤若寒蝉。
谁都不曾想到,陛下从景阳国归来后,竟对开战一事如此执着。
良久,一位老臣颤巍巍出列:
"陛下,非是臣等阻挠。只是景阳国势大,其主景东又与扶苏殿下交好,此事还望三思。"
这正是众人共同的忧虑。
要攻伐景阳国谈何容易?既要面对景东大军,又要顾忌扶苏态度。
以流沙国力,实难成事。
"难道要本王忍气吞声不成?"
假沙勇这次未再动怒——过分暴虐反倒容易露出破绽。
"陛下不妨如从前一般,将此事呈报扶苏殿下定夺。"
老臣献上良策。
群臣纷纷附和。
先前与景阳国争执时,只需一纸文书,对方便会遣使致歉。
可见扶苏处事公允,定能妥善解决此事。
“扶苏,扶苏,扶苏!你们张口闭口都是扶苏,难道忘了谁才是流沙国的王!”
假王未曾料到,扶苏在流沙国的威望竟如此之高。
群臣言必称扶苏,显然对大秦太子心悦诚服。
而这群冒充流沙王的人,本就对扶苏心存芥蒂,如今耳边不断响起这个名字,怎能不怒火中烧!
大臣们再度垂首沉默。
假王的质问凌厉如刀。
稍有不慎,便会招致雷霆之怒。
为保性命,唯有缄口不言。
见众人噤若寒蝉,假扮沙勇的冒牌者随意点了一名大臣:“你来说,若扶苏反对攻打景阳国,你当如何?”
被点中的大臣暗自叹息,只得违心答道:“臣誓死追随大王,即便违逆扶苏之命,亦在所不惜!”
他深知假王心意,索性顺水推舟。
“甚好!”
假王面露满意之色。
他心知肚明,对方不过是逢场作戏。
但已足够。
群臣见状,顿时了然——大王伐景之心已决,纵使扶苏亲临亦难更改!
“大王英明!景东那厮靠谄媚窃居王位,竟敢羞辱大王,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请即刻发兵!”
748、投机分子
一名惯于钻营的大臣窥破假王心思,当即慷慨陈词。
“不错!必须让景阳国知道我流沙之威!”
附和之声此起彼伏。
转眼间,景东被众口描绘成卑劣 之徒,而假王的出征之举,俨然成了替天行道。
假王终于微微颔首。
这般场景,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而非先前那般,人人将扶苏奉若神明,令他们这群冒牌者如坐针毡。
扶苏随时可能察觉 。
“何人愿为先锋大将,替本王攻入景阳国?”
假 再次发问。
他本以为此问一出,众将必争先自荐。
毕竟这是难得的建功良机。
然而文臣武将皆缄默不语,殿内复归死寂。
竟无人对先锋之职显露半分兴趣。
突如其来的冷场。
假 心中焦躁——这些臣子莫非不贪战功?
为何个个如泥塑木雕?
所幸未等他发作,便有老臣出列解释:
“大王明鉴,征战之事素来由沙泰将军统辖,臣等实无统兵之能!”
假 暗自皱眉。
密报早言沙泰狱中狂言欲自立为王,此事反倒助他们李代桃僵。
此刻他终于明白沙泰为何敢生异心——
举国兵权集于一人之手。
而此人非王,岂能不起枭雄之念?
“沙泰身陷景阳大牢,此番出兵正要救他归来,难道离了他便不能征战?”
假 提高声调,试图激起武将血性。
然景阳流沙两 力悬殊,众臣心知肚明。
谁愿做那送死的马前卒?
满朝老狐狸纹丝不动。
“臣等庸碌,不及大将 兵如神,恳请大王先迎回大将军再议战事。”
沙泰旧部率先叩请。
此言竟引得满朝附和,即便与沙泰
“若沙泰大将军如此轻易就能带回,我早将他擒回。正因景东将他视为筹码,他才敢肆意欺辱我!”
这不过是假随口编造的借口。
然而在场众人却信以为真。
在他们看来,沙泰是大王最信赖的将军,是大王手中最锋利的刀刃。
他们怎会知晓,沙泰之所以出事,是因他早已生出之心。
无论真假,都不可能再信任沙泰。
未将其当场处死,已是仁至义尽。
众臣虽信了这番说辞,却仍沉默不语,无人应声。
“末将愿率兵出征!”
突然,假的师兄站了出来,主动 。
假眉头一皱,心中不解。
按他们此前的约定,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该由他们率先出头。
为何师兄突然改变主意?
“大王?”
见假迟迟未决,师兄再次催促。
“你的实力我自然清楚,但由你领军攻打景阳国,是否太过草率?”
假试图暗示师兄不要冒险。
然而师兄态度坚决,不退反进:“大王,英雄不问出处!末将立誓,必能完成任务!”
……
朝会结束后。
假忍不住问道:“师兄,为何主动揽下此任?本可将此事推给他人。”
师兄沉声道:“我已深思熟虑。流沙国国力不及景阳,与扶苏的关系更不如景东。即便操控流沙攻打景阳,也难以引起扶苏重视。因此,我决定改变策略。”
假忧心忡忡:“可这样一来,你们岂不置身险境?”
1938年
尽管这些人身手不凡,但战场瞬息万变,谁也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全身而退。
“区区823点的危险值,与我们的大计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若能成功诛杀扶苏,就算要我的命,我也绝不犹豫!”师兄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番话令假 和几位伪装成护卫的同门深受触动。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流沙国大军迅速集结完毕。
趁着景阳国边境守军毫无防备之际,他们长驱直入,杀得守军溃不成军。
直到残兵败将逃回景阳城,将战报呈给景东时,已是次日。
“不可能!我与流沙国 沙勇 相谈甚欢,毫无冲突,他们怎会突然发兵?”景东的第一反应便是斥责消息有误。
毕竟他与沙勇会面不过数日,双方已化解所有矛盾。以景阳国的军力优势,流沙国根本没有开战的理由。
石骨大将军上前进言:“或许那沙勇是个口蜜腹剑之徒,表面与大王称兄道弟,暗地里却厉兵秣马,只为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虽不无可能……”景东眉头紧锁,“但据我会面时的观察,他不似这般阴险之人。更何况此事本是他们理亏,何来底气主动挑衅?”
他百思不得其解。石骨沉声道:“大秦有句老话——知人知面不知心。”
“将军所言极是。”景东拍案而起,“无论对方有何阴谋,景阳国都绝不能忍气吞声!即刻调遣两万精兵,让流沙国知道厉害!”
在景东看来,无论是单兵战力还是整体军备,景阳国都远胜流沙国。此战必胜无疑。
然而当大军开拔后,战局的发展却彻底颠覆了景东与石骨的预料……
1939年
以十万景阳城降卒整编而成的两万精锐部队,竟在与流沙 队的交锋中屡屡受挫。
流沙军中暗藏诸多武道高手,频繁实施刺杀袭扰,致使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流沙国何时培养出这等高手?"
景东只觉得眼前迷雾重重,虽看不清局势,却能清晰感受到危机正在迫近。这种不安令他如芒在背。
石骨将军抚摸着腰间佩剑沉声道:"根据我军情报,流沙国本不该具备此等战力。其军队表现远超预期,其中必有蹊跷。"
这位景阳国大将军对邻邦军力了如指掌。往日流沙国从未被他视作威胁,如今战况却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90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