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黑化扶苏,杀天下无人反秦 > 第331章 第331章

第331章 第331章


扶苏冷冷扫视众人,语气里透着讥讽:"你们确有几分本事,偏生脑子僵得像块木头——竟敢与阉党勾结!"

殿中文臣闻言,齐刷刷伏地叩首,哀声乞求宽恕。

扶苏指尖轻敲案几,眼底寒光更甚。这些人的性命,他今日收定了。

876、反抗的代价

一次反抗便足以点燃杀意。既敢作乱,便该料到有今日。留着这群祸患,反倒误了大秦根基。

"求饶?"扶苏忽然笑出声来,"做错事磕个头就能揭过,天下哪有这般便宜?"他随意挥袖,"蒙恬,押去刑场——即刻行刑。"

"陛下开恩啊!"哭嚎声骤然炸响。有人死死扒住殿柱,有人抖如筛糠。他们熬了多少年才穿上这身官袍,怎甘心就此断送?

扶苏支着下颌,像看猴戏般瞧着这群人。谋逆时胆大包天,此刻倒知道怕了?

"抗旨者,立斩!"蒙恬的暴喝震得梁木簌簌。刀戟寒光闪过,哭闹声戛然而止。

待最后一缕衣角消失在宫门外,扶苏垂眸掸了掸衣袖。青石砖上,几滴未干的泪痕正慢慢渗入缝隙。

2183年,扶苏目送蒙恬离去后,深深叹息一声。

他静候着那些参与谋逆的文臣伏诛的消息。不出两个时辰,这些叛臣尽数被处决。

蒙恬很快回到殿中复命。扶苏听完禀报,满意地颔首。

"蒙卿,"扶苏忽然想起一事,"行刑前可曾公示这些逆臣的罪证?"

蒙恬坦言未曾准备,确实疏忽了此事。

扶苏轻叹:"速将罪证昭告天下,务必要让大秦子民尽快知晓  。否则百姓会误以为朝廷暴虐无道。"

蒙恬领命正要退下,又被扶苏唤住。

"办完此事后,立即查抄这些逆臣家产。他们必在任上贪墨无数,正好充实国库。"

蒙恬再次应诺,在扶苏示意下快步离去。

这位将军办事雷厉风行。仅一个时辰,举国百姓皆知此事,纷纷为扶苏鸣不平,唾骂已伏法的奸臣。

得知民情如此,扶苏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他平日为民谋福没有白费,关键时刻百姓都站在他这边。

正欣慰间,蒙恬满面春风地赶回。看他神色,扶苏便知此行收获颇丰。

"陛下,"蒙恬兴奋地禀报,"臣已将所有逆臣府中珍宝尽数运至宫外,恭候圣览。"

扶苏起身道:"带朕去看看,这些吃着朝廷俸禄的蛀虫,究竟贪墨了多少民脂民膏。"

877、怒火中烧,恩重如山!

扶苏与蒙恬并肩走出宫殿,来到堆满财宝箱的空地上。

数十个木箱整齐排列,有些箱盖因装得太满而无法完全合拢,露出里面璀璨夺目的珍宝。然而这些金银珠宝非但没能让扶苏展颜,反而令他怒不可遏。

蒙恬心知肚明,公子此刻的愤怒正是源于那些大臣的所作所为。

果然,扶苏猛然转身,目光如炬地看向蒙恬:"看来我的决定没有错,这些乱臣贼子确实该杀。先前我还顾虑重重,没想到他们不仅心怀不轨,竟还......"

"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些人可都是我一力提拔的。"扶苏长叹一声,未等蒙恬开口安慰,又继续道:"你即刻将这些财物押运至国库,务必仔细清点,严防有人中饱私囊。"

蒙恬郑重领命,立即率领蒙家军将士押送财宝前往国库。看守国库的士兵见是蒙将军亲临,慌忙大开库门,不敢有丝毫阻拦。

待登记造册完毕,蒙恬马不停蹄地返回宫中复命。见到蒙恬归来,扶苏露出欣慰的笑容:"蒙恬,我大秦即将举行科举大考。但愿此番选拔出的官员能忠心耿耿,不再生出叛逆之心。"

蒙恬拱手道:"陛下近日处置逆臣之事已传遍天下。微臣相信,通过科举入仕的新任官员必会引以为戒,不敢重蹈覆辙。"

扶苏却摇头道:"未来之事难以预料,我们只能见招拆招。当务之急是要办好眼前这场大考。况且......"他顿了顿,"这些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

蒙恬听完主角的话,微微颔首。

这些朝堂之事,还是交给扶苏去费心吧。他身为将领,只需管好军中事务,待到征战之时冲锋陷阵即可。那些弯弯绕绕的谋划,本就不是他该操心的。

而此时,被扶苏认定已死、尸首悬挂咸阳城门曝晒三日的赵大总管,竟安然无恙地在田间耕作。

说起赵大总管,便不得不提扶苏对他的围剿。那  从悬崖跌落,虽身受重伤,却未完全昏死。他踉踉跄跄寻到一名士兵的  ,迅速与其互换衣物,又用石块将士兵的面容砸得面目全非,连其他能辨认身份的痕迹也一并毁去。待他耗尽力气,勉强逃出一段距离后,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地。

扶苏派出的将领率兵赶到,见那身着赵大总管衣袍的  ,便深信不疑。在将领的建议下,扶苏也未细查尸首真伪。如此一来,赵大总管在扶苏与蒙恬心中已然毙命,实则他仍活得好好的。

耕作完毕,赵大总管随百姓回到救他的那户人家。这户百姓采药时偶遇昏迷的他,心生怜悯,将他带回家中照料。起初,赵大总管因伤势过重失去记忆,便安心在此休养。近日,他才逐渐忆起自己的身份,以及与扶苏的恩怨。

回到屋前,赵大总管忽然朝恩人深深一揖,郑重道:“多谢您的救命之恩,若非您出手相援,我早已葬身野兽之腹。此恩此德,赵某铭记于心。”

他目光坚定,继续道:“待我东山再起之日,必来接您共享荣华!”

话音落下,赵大总管转身离去,背影决然。

那百姓抬起手,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长叹一声,垂下头去。

当初救下赵大总管时,看其衣着便知非寻常人。

即便后来失了记忆,骨子里的习性却难改。

百姓心里明白,赵大总管终究不会久留于此。

此刻的赵大总管步履匆匆,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

这几  多方打听,得知此处乃是罗国境内。

罗国虽不及大秦疆域辽阔,却以好战闻名。

其国策便是以战养战,常年征战不休。

有趣的是,罗国与大秦接壤,因而行事不敢过于放肆。

罗国国君只敢远征他国,从不敢在边境轻举妄动,唯恐扶苏挥师讨伐。

若换作从前,赵大总管定会讥讽罗国国君怯懦。

但亲身领教过扶苏的手段后,他竟对罗国国君的处境生出一丝理解。

罗国国君绝非安分守己之人,否则也不会令将士们以战养战。

可即便如此,他仍被扶苏压得喘不过气。

可想而知,罗国国君对扶苏必定恨之入骨。

赵大总管盘算着,正好借此与罗国国君联手。

二人合力,或可对抗扶苏。

虽无兵马,但他熟知大秦内情,足以成为罗国的助力。

想到这里,赵大总管信心十足地朝罗国都城疾行。

他笃定,罗国国君必将奉他为座上宾。

嘴角浮起一丝笑意,他加快脚步,恨不得立刻抵达都城面见国君。

与此同时,扶苏正筹备着大秦的科举。

无数书生争相报名,盼着借此光耀门楣。

先前那些与扶苏作对的文臣皆已伏诛,朝中职位空缺甚多。

这些书生个个自视甚高,互不相让。

见有人率先应考,其余人也不甘落后,纷纷递上名帖。

扶苏翻阅着长长的考生名录,露出满意的笑容。

看来大秦境内人才济济,并不匮乏。

扶苏转头看向蒙恬,沉声吩咐道:“蒙恬,大考之时,你亲自前去坐镇,以防文臣徇私舞弊,将无能之辈塞入朝堂。”

蒙恬闻言,郑重颔首:“陛下放心,臣必当严查。不过,您可有震慑他们的手段?”

扶苏淡然一笑:“不必多虑。此次大考选拔之人,与以往不同。先前由我直接提拔的官员,不知珍惜。而此番入选者,皆是凭真才实学跻身朝堂。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易得之物,无人珍视;难得之物,反令人趋之若鹜。即便我不施威压,他们亦会尽心竭力,为大秦效力。”

蒙恬听罢,豁然开朗。他暗自感慨,这等谋略之事,果然非他所长,不如专心统率军队。于是向扶苏请辞,转身离去。

扶苏揉了揉跳动的右眼,心中略感不安。民间有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身为大秦君王,何灾可至?莫非赵大总管死而复生?

他摇头失笑,自嘲荒谬。赵大总管的尸首早已寻获,悬于咸阳城门三日,岂能复生?

思及此处,扶苏神色一凛,望向殿外守卫的士兵,招手唤来一人。

那士兵恭敬垂首,静候指令。

扶苏肃然道:“传令亲卫军统领,近日增派人手,加强宫殿防卫。我担忧有宵小之徒派遣刺客行刺。”

言罢,他挥了挥手,示意退下。

2188年

这名士兵在扶苏的授意下,立即动身前去通知亲卫军统领。

亲卫军统领听完士兵的传话,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完全理解扶苏的用意,也清楚扶苏为何要这样做。

尽管扶苏实力非凡,但哪有君主亲自迎战刺客的道理?

若真如此,还要他们这些部下何用?亲卫军可不是摆设。

想到这里,亲卫军统领霍然起身,大步走向列队的士兵们。

他声音洪亮,斩钉截铁地下达了指令。

接到命令的亲卫军迅速行动,在扶苏的宫殿外围布下严密防线,确保君主的安全万无一失。

另一边,赵大总管向面前的人拱手致谢:"多谢阁下相助,待我功成名就,必当厚报。"

那车夫只是摆摆手,转身驾车离去。

这一路上,类似的话赵大总管已经说过无数次。

当初仓促出逃时身无分文,而救他的百姓家又远在罗国边境。

徒步跋涉耗时太久,途中经常食不果腹。

每当有好心人施舍食物,赵大总管都会许下同样的承诺。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96/431808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