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卖人参
夏东青不知道赵二溜在想什么,拿起一苗三品叶的参包子递给他:"拿去给嫂子煮汤吧,每次放两根参须就行,千万别放多,孕妇身体受不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野山参,前几天两家人分一锅二品叶的人参炖鸡,都燥热得不行,何况是三品叶?
以赵二溜宠老婆的性子,肯定全给杨玉凤吃。
心是好的,但好心有时候更容易坏事!
"嗯嗯!"
赵二溜双手接过参包子,直接搂在怀里,连跨兜都舍不得放。
收好剩下的4苗人参,三人一起下山。赵二溜回家,夏东青和王大春直奔岭南。
就像夏东青没计较那苗三品叶人参一样,赵二溜也没问怎么分。
这就是默契!
也是夏东青愿意带赵二溜的原因。
他不会亏待别人,但也不喜欢斤斤计较的人!
岭南镇子上。
"老大,这边和咱们那儿真不一样。"一路走来,王大春至少看到3个背着枪、一身进山打扮的猎户。
这在他们那边根本见不到。
"嗯,听说这边厂子少。"
这年头,进厂是最好的出路,就像夏东青原本的人生轨迹,父母想方设法把他弄进厂。
国营工厂正式工的身份,堪比后世的公务员!
不过这玩意儿看命,要是村里没厂,那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岭南就是这种情况。
附近就一家林场和一家采石场,僧多粥少!
没多耽搁,夏东青和王大春直奔供销社。
加上上次那苗六品叶,夏东青身上有5苗人参,他不想节外生枝,越早脱手越安心!
和市里的国营商店不同,供销社规模小得多,就一排柜台,商品都摆在墙上架子里,要什么得让售货员拿。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甚至还有意外发现!
夏东青指着墙上的商品问:"姐,那个多少钱?"
看着柜台上的商品,夏东青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倒不是多好吃,纯粹是条件反射!
上辈子吃太多了!
夏东青指着那三包方便面问:"那个怎么卖的?"
"小的5毛,大的8毛。"售货员头也不抬,冷淡地回答。
没错,让夏东青"垂涎"的,正是后世被专家称为垃圾食品的方便面。
之前在国营商店都没见过这东西,没想到在这小地方反而碰上了。
和后世的"垃圾食品"名声不同,这年头方便面可是稀罕货,甚至能算得上"奢侈品"!
现在这光景,家长花5分钱买半斤糖球都得掂量掂量,更别说花十倍价钱买包"面条"了。
有这闲钱,普通人家宁愿去买挂面,或者割一斤肥肉,好歹能让全家都吃上!
不过别人是别人,夏东青是夏东青。
"麻烦拿两袋。"
听到这话,一直低着头的售货员终于抬眼打量起两人。
她本想嘲讽一句"你们买得起吗",
结果看到夏东青背后背着的56式半自动,话到嘴边硬生生改成了:"要两袋大的,还是一大一小?"
供销社成立以来,南方常有店大欺客的现象,有些地方甚至贴出"严禁打骂顾客"的标语。
但在北方,特别是山区,谁敢这么嚣张?
这年头既没监控,枪支又泛滥,
哪个售货员要是太嘚瑟,指不定下班路上就挨黑枪!
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
夏东青想了想:"拿四袋吧,两袋大的两袋小的。"
一听这话,售货员确认对方是真要买,不是来过眼瘾的。
搬来凳子爬上去取下四袋方便面。
这种不畅销的东西都放在高处,
这也是她一开始想嘲讽的原因。
"快乐牌肉蓉面,还是上海冠生园出的..."
夏东青饶有兴致地翻看着手里的方便面。
和后世的精美包装没法比,这肉蓉面的外包装居然是纸质的,红底蓝字黄边,上面印着拼音"ROURONGMIAN"。
在夏东青看来土掉渣的设计,在这个年代却相当时髦!
检查完没问题,夏东青没急着付钱,又继续挑选其他商品。
可能是进货渠道不同,这供销社有不少国营商店见不到的稀罕货。
除了方便面,夏东青还发现了健力宝汽水!
和上次喝的橙子味不同,这次是苹果味的!
肉蓉面、健力宝、西凤酒、双喜糖...
雪花膏、铁皮烟盒、炉果、牙粉...
人参还没卖,先花出去一百多块。
柜台上堆成小山的商品,引得其他顾客频频侧目。
要是过年期间,这场面不稀奇,攒了一年的钱,比这更阔气的都有。
可这刚过完年,正是各家最拮据的时候。
这时候这么大手笔,就显得格外扎眼了。
不过没人怀疑他们付不起钱——
一来没人敢在供销社开玩笑,真当这是普通商店?
二来是两人的打扮。
一身猎人装束,还背着枪。
在岭南这地界,谁不知道猎人要么穷得叮当响,要么富得流油?
一个熊胆几百块,一个月打一只,顶别人上班好几年!
看两人鼓鼓囊囊的挎包,再加上这消费架势,周围人都好奇他们要卖什么好东西。
夏东青懒得理会旁人的目光,在外面要低调,进了供销社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挑完东西,在售货员半警惕半期待的眼神中,夏东青开口:"你们这的把眼师傅在哪?"
一听这话,售货员立刻明白他们要卖什么,扯着嗓子朝里喊:"吴师傅!起来看货了!"
这大嗓门震得夏东青耳朵嗡嗡响。
喊了两声没人应,售货员起身往里走,嘴里还嘟囔着什么。
不一会儿,一个戴眼镜的老头打着哈欠走出来。
他往售货员座位上一坐,抬眼看了看两个年轻人,见是俩毛头小子,顿时兴致缺缺。
拿出大茶缸一边沏茶一边问:"你俩谁主事?"
这话就是问谁能做主。
"我。"夏东青应道。
"行。"老头吹了吹茶沫,啜了一口直奔主题:"把东西拿出来吧。"
夏东青也不废话,直接从挎包里往外掏参包子。
能在供销社坐镇的,都不是等闲之辈。
老头看到参包子先是一愣,随即放下茶缸坐直了身子。
岭南这地方放山人多,人参也多,一年四季都有人来卖参。
但除了谷雨后的两三个月,基本见不到鲜参!
都是干货!
这是遇到高人了!
吴老头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要是一苗参还能说是运气好,
但整整五苗参,只能说明对方队伍里有顶尖的放山人!
只有那种高手,才能不单靠看红榔头,而是结合山势、水流、地形等因素,准确判断出人参的位置!
他在这坐了五年多,也只遇到过两次这种情况,而每次都有老参出现!
想到这里,吴老头也忍不住兴奋起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650/111110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