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吃肉喝汤
这张秀秀几年前守了寡,今年开春刚带着孩子改嫁。
她这新找的男人新嫁的男人虽年岁大些,但也有些门路。
找了关系,把她塞进来做些轻盛活计赚些银钱补贴家用。
张秀秀被工头训斥后,她手上忙着收拾碗筷,心里却翻江倒海。
今日她直接跟着送饭食的车队来了河边,
还没有来得及去她姐姐家中。
一会找个机会她定要去问问清楚。
方才那人说得那般笃定,想来不会错。
沈安怀家竟真发迹了?张秀秀心里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本来今日得了这送饭食的活计,
一日能赚几十文,她心中还很是欢喜。
觉得她家男人有本事,
给她抢到了这个轻省又赚钱的活计。
此刻却只觉心中怅惘。
她不自觉望向河边的少年。
那年长男子已带着仆从离去,
三个青衫少年仍立在河岸畔说说笑笑。
少年的身后,是佝偻着腰,灰头土脸搬运大石的零工。
更衬得他们身形挺拔,意气昂扬。
沈君仁看着男子离去的方向,深深的做了一揖。
直到那男子与仆从的身影消失在眼前,
仍不舍起身。
读书一事本就奢侈艰难,
要读要学的书本其实寻常。
把书本读熟背烂,很多学子都能做到。
但熟读书本之后的进益才是最难。
家境富裕的学子,可以周游天下,遍访名师。
若得名师一两句点拨,便是价值千金。
像他们这般寻常村镇学子,
便只能拼个勤勉与天分。
今日遇到这般学识渊博之人,且受点拨,
沈君仁心中实在激动。
他与孟子言、钱坤皆长揖及地,满心敬服。
"这位先生学识渊博,不知为何会来我们这小村落。"沈君仁感慨。
"许是也为考察码头工程。"孟子言同样心潮澎湃。
他天资虽不如沈君仁,于学问却十分虔诚。
三人感慨一番,沈君仁便指着河岸及周边给两位好友讲解沿岸布局:
“对,那边就是田家村,这次通衢与我们村修桥的便是那个村子。”
“世昌兄便是那个村的,他爹就是田家村的里正。”
指着斜对面的小村子,沈君仁说道。
“怎的不与那个村子通桥呢?”
“对面这个村子好像更近一些吧?”
钱坤伸手指着对面的孙家村,疑惑问道。
“哦,你说孙家村啊。”
“可能孙家村修桥的河床条件不……”
沈君仁本能地要从地理条件分析。
说到一半,他突然想到了刚刚那位先生的话。
话到嘴边转了个弯:“兴许...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由。”
他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若有所思。
那位先生说得对——世间许多事,未必全按常理。
或许孙家村不得贵人喜欢,或许田家村暗藏大好机缘。
这“人的缘故”四字,像把钥匙,突然为沈君仁一项循规蹈矩的人生,
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等田世昌来了直接问他便是。”
钱坤从河滩上挑了块扁圆的石子,俯身一掷,
看着石子在水面点出一串涟漪,得意地打了个响指,
“他爹是里正,肯定清楚内情。”
宽阔的河面让水漂打得格外畅快,石子竟跳跃了七八次才沉入水中。
正说着,就见田世昌坐着牛车赶到河岸,老远就挥着手朝他们。
今日四人本是同乘钱家马车回来,田世昌在岔路先回了趟家,
按约好来河畔汇合再一同返学堂。
“田世昌,你们村不过修座桥,瞧你乐得牙花子都晒黑了。”
钱坤仍蹲在地上挑拣石子,头也不抬地打趣。
田世昌早习惯了钱坤的嘴欠,此刻心情好更是毫不在意。
他最近乐的这嘴的确就没怎么闭过。
原本听说沈家庄要建码头,他还羡慕得紧。
两个村子隔河相望,这般好事怎就偏落了对面?
结果没想到,他们田家村竟也搭上了这趟东风要修桥!
村里的地和房子都涨了价,他爹更是赶在涨价前悄悄买下大片荒地。
本以为是别人吃肉他眼馋的事,万万没想到自家家也跟着喝上了汤。
还是浓浓的一碗。
这接二连三的喜讯,让他一路走来嘴角就没放下来过。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15/432160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