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贾府起开,黛玉他哥来了 > 第112章 借势布局,剑指太爷(修)

第112章 借势布局,剑指太爷(修)


林珩玉将账本最后一册合上,他抬手揉了揉眉心,连日来查核铺子的进出账目,眼睛有些酸胀。

抬眼时,正对上黛玉望过来的目光。

她依旧保持着半个时辰前的姿势,端坐在石凳上,指尖捻着素色帕子的边角。

目光落光时不时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怔忡。

那抹藏在眼底的恳切,却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坠着。

“还在想蓉嫂子的事?”林珩玉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

他原想跟妹妹说些扬州新到的绸缎,或是琉璃厂刚出的新墨,没承想她的心思还系在宁国府那摊烂事上。

黛玉收回目光,轻轻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叹息:“我只是……替她惋惜。明明是花一样的年纪,却落得这般油尽灯枯的模样,看着实在让人心里不好受。”

她想起秦可卿躺在床上的样子,颧骨高耸,眼窝深陷,连说话都透着气若游丝的虚弱。

那般鲜活的一个人(至少从前她来荣国府如的时候她是鲜亮的),怎么就被磋磨成了那样?

林珩玉端起石桌上已经凉掉的茶,一饮而尽。

冰凉的茶水滑过喉咙,才看着黛玉温声开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她病成这样,秦家那边却装聋作哑,连个探病的人都没有。连亲生骨肉都这般凉薄,咱们这些外人,又有什么立场去插手?”

他见黛玉嘴唇动了动,似要反驳,便继续道:

“你以为她可怜,可这世上可怜人多了去了。她如今虽卧病在床,至少高床软枕,有汤药续命,比起那些在街头挨饿受冻的贫苦百姓,难道不幸运得多?”

黛玉愣住了,似乎没料到哥哥会说出这样的话。

林珩玉见她面色就知道她被自己惊到没回过神来,他知道这么说黛玉肯定会被自己的态度吓到,但有些道理她得懂。

想到这他声音又多了几分无奈:“你读了那么多书,该知道史书上那些关于天灾人祸的记载。寻常百姓在灾祸里挣扎求生,有多难?”

他目光落在黛玉脸上,带着几分沉重:“烧杀抢夺,易子而食,这些字眼在书上不过是寥寥几笔,可落在实处,是多少家庭的家破人亡?”

“洪灾来时,洪水漫过屋顶,多少人抱着浮木在水里挣扎,一夜间就没了踪迹;旱灾降临,土地龟裂,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连树皮都被啃光;还有疫病,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死人,连收尸的人都找不到……”

林珩玉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这些,是你在荣国府的深宅大院里,在侯府的锦衣玉食中,怕是从未见过。可这些,才是这世道最真实的模样。”

“你知道一场大灾下来,会死多少人吗?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一辈子都在逃亡的路上?”

黛玉怔怔地听着,脸色渐渐苍白。

她读过《史记》,读过《汉书》,那些“大饥,人相食”“疫,死者什七”的记载,她都见过。

可那些文字在她心里,只是遥远而模糊的符号,从未像此刻这般,带着血淋淋的重量。

她想起自己在荣国府时,虽寄人篱下,却也从未缺过衣食。

回到侯府后,更是被父亲和哥哥护得周全,哪里见过哥哥说的这些景象?

“蓉嫂子的苦,是被宁国府那摊龌龊事缠上的苦。”

林珩玉的声音缓和了些,“可寻常百姓的苦,是人为的阻碍,是天降横祸,更是无力反抗的命。你若真要可怜,可怜的过来吗?”

黛玉低下头,指尖的帕子被攥得皱巴巴的。

她知道哥哥说的是对的,可心里那份对秦可卿的恻隐,却并未因此消散,只是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迷茫。

原来这世间的苦难,远比她想象的要深重得多。

她从前所见的,不过是深宅大院里的儿女情长,是富贵场中的闲愁浅恨,从未触及这世道真正的筋骨。

“哥哥……”她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茫然,“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林珩玉看着她眼中的懵懂,心中微叹。

他不是要磨灭黛玉的善心,只是想让她明白,这世上的事,复杂远超想象,不是单凭一腔悲悯就能解决的。

“咱们先管好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更有能力,将来才能为自己,为家人做更多事。”

他放缓了语气,“你若真有这份心,不如好好跟着先生读书,跟着嬷嬷学规矩,将来无论是相夫教子,还是辅佐家族,都能有自己的底气。”

“至于旁人的苦难,能帮则帮,但不可强求,更不能因此拖累自己。”

黛玉沉默了许久,才轻轻点了点头。

她虽对蓉嫂子仍有不忍,却也明白了哥哥的用意。

这世道如此,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与其为无法改变的事徒增烦恼,不如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就像哥哥刚才说的那样,她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将来才能护住自己与家人。

林珩玉见她已经想通拿起账本:“好了,你能看开就行,快就去吧,别在外面吹着凉了。”

黛玉点点头起身回屋,而他转身离开听竹轩后,脸上的温和便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

到自己院里他径直往书房走去,林全早已候在门口,见他进来,连忙递上一杯热茶。

他刚才所虽那般开导黛玉,但自己对秦可卿却是另一番打算。

他打算先救下他,弄清楚秦可卿的身世之谜,若她真是先太子遗孤说不定自己会有意外收获也不一定。

想到这他接过茶看向林全,“去查下宁国府贾珍最近的行踪,还有秦可卿身边伺候的人,尤其是那些被尤氏调遣过的,一个都别漏了。”

林忠愣了一下,随即躬身应道:“是,属下这就去办。”

林全退下后他眼底中闪过一丝冷光,书里提过,秦可卿的病,根子在贾珍身上。

要救她,就得先把这根毒刺拔掉。

只是贾珍是宁国府的当家人,又是贾敬的儿子,动他,可比对付宝玉难多了。

“看来,得借把刀才行。”他低声自语,指尖在窗台上轻轻敲击着,思绪飞速运转。

他在想要如何对付贾珍,寻常手段怕是难以奏效。

他是宁国府现任掌家,又有贾蓉这个儿子做幌子,寻常的流言蜚语,顶多让他恼羞成怒,却动不了他根本。

林珩玉突然想到一个人,“贾敬……”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这位宁国府的老太爷,自遁入玄真观修道后,便极少过问府中事。

可林珩玉查过旧档,当年废太子倒台时,满朝文武牵连者众,唯独贾敬不仅全身而退,还得了先帝“潜心修道,不问俗务”的特旨。

这般人物,怎会是真的清心寡欲?

秦业一个小小的官员怎么可能就这么凑巧成了秦可卿的养父。

一条线在他脑中骤然清晰——若秦可卿真是废太子遗孤,当年能安然嫁入宁国府,背后定然有贾敬的手笔。

贾珍与秦可卿的龌龊事,如今贾敬未必知晓,若是他悄悄派人将事情透露给他,说不定……

“林全。”他扬声道。

林全在门外吩咐下人他刚才交代的事,听见大爷叫他连忙进来躬身答话:“大爷。”

“你让人去擎天道观一趟,去了以后这样……”林珩玉在他耳边低语计较,林全点点头表示明白。

他又想到什么,“若是有人问话,那估计应该就是他身边的人,到时候就说……有人在外面捡到一枚刻着‘可卿’二字的玉佩,样式与当年东宫赏赐的义女佩极为相似。再提一句,外头传言说近来珍老爷总往大奶奶院里跑,待她比亲闺女还亲,连晨昏定省都免了。”

林全心头一震:“您是说……让这话传到太爷耳朵里?”

“正是。”林珩玉点头,“贾敬修道多年,最忌‘丑闻’二字坏了他的清净。尤其是这丑闻还牵扯着废太子的旧事,他定会有所动作。”

林全迟疑道:“可太爷若不管呢?毕竟贾珍是他独子……”

“他会管的。”林珩玉冷笑,“若秦氏是真是他留在宁国府的棋子,那这枚棋子若因风月事毁了,他多年的隐忍就全白费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得找个嘴严的人去——贾敬是个老狐狸,若轻易说出来他说不定会不当回事,只有半真半假他才会信。”

林全应声退下。

书房里重归寂静,林珩玉则在谋划接下来的计划。

若贾敬出手,那么就能证实秦可卿“废太子遗孤”的身份,而作为曾经废太子一派的他就绝不会让她死在宁国府。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11/432129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