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臃肿的军队
柏林,人民宫一间由原帝国元帅办公室改造而成的会议室里,厚重的橡木桌上铺满了图表和文件。
奥托·克朗茨站在一张巨大的兵力部署图前,他那粗壮的手指敲击着图上密密麻麻、颜色各异的部队标识,眉头紧锁,如同面对着一团乱麻。
“主席同志,”克朗茨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洪亮,但此刻却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焦虑和疲惫,“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我们引以为傲的‘人民革命军’,现在更像是一头臃肿、杂乱、消耗巨大的巨人。”
克朗茨拿起一份厚厚的报告,开始向坐在主位、凝神倾听的韦格纳进行汇报,语气有些沉重:
“首先是番号庞杂,指挥混乱。” 克朗茨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我们有以起义源头命名的‘科布伦茨’师,有以地域命名的‘莱茵河’、‘洪斯吕克’、‘萨尔’师,有收编的国防军原建制第XX旅、第XX团,还有各地工人自发组成的‘赤卫队’、农民组成的‘土地防卫军’……
林林总总,超过三十个师级规模的单位!很多部队之间互不统属,指挥体系重叠交叉。东线集群的一个命令,可能需要通过三四个中转才能下达到一线连队!”
“其次是人员构成复杂,思想不纯。” 克朗茨翻过下一页,“我们的核心骨干,如原第三连、鲁尔矿工营,对党的忠诚和斗志毋庸置疑。
但后期大量投诚和俘虏改编的部队,士兵虽然厌战,但旧军队习气浓厚,军官则心思各异。贝格曼同志那样真心转变的旧贵族分子只是少数,更多人是迫于形势。此外,各地赤卫队热情高涨,但缺乏基本军事训练,纪律松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军的后勤已经濒临崩溃!” 克朗茨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带着明显的恼火,“弗里德里希·费尔德曼同志(经济委员)最近天天跟我抱怨!我们名义上有近四十万军队,粮食消耗已是个天文数字!许多部队驻扎在早已被打烂的地区,全靠后方微薄且不稳定的补给线支撑。长此以往,不用敌人来打,我们自己就会被拖垮!”
克朗茨最后总结道,语气近乎恳切:“主席同志,我们靠革命的热情和灵活的战术赢得了战争。但现在,要保卫和平、建设国家,我们必须拥有一支统一、精干、高效、绝对忠诚的现代化军队,而不是一支庞大的民兵武装。我建议,立即召开最高军事委员会,着手进行彻底的军队改革!”
韦格纳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克朗茨描述的困境,他早有预感,但如此详细和严峻地摆在面前,还是让韦格纳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韦格纳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深邃地审视着那代表庞大军事力量的、却杂乱无章的标识。
“你说得对,奥托。”韦格纳平稳而有力的说,“我们打赢了战争,但现在要管理的,是胜利带来的‘遗产’。这支军队是我们的剑与盾,但如果剑身锈蚀、盾牌沉重,它们非但无法保护我们,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累赘。”
韦格纳转过身,面对克朗茨,眼神中闪烁着革命者特有的、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智慧:
“我们的改革,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军事整编。它必须是一次深刻的政治行动。”韦格纳开始阐述着他的思路,条理清晰,直指核心:
“第一,统一编制,确立核心。 立即着手,以最忠诚、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师(如‘科布伦茨’师、鲁尔工人师)为基干,组建六个,不,先组建五个标准的步兵军,作为共和国的野战军骨干。番号就定为‘人民革命军第一至第五军’。统一指挥,统一后勤,形成铁拳。其他所有杂色部队,全部打散,择优补充进这五个军。”
“第二,政治建军,灵魂注入。 这次整编,政治军官必须下沉到连一级!”韦格纳强调,“约翰·施密特同志的任务很重。要利用整编的机会,进行一次全军范围的‘政治甄别’和‘思想淬火’。对所有军官,特别是留用军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再教育。确保军队的指挥权,牢牢掌握在最可靠的同志手中。掌控在党的手中!这不是不信任,这是对共和国负责。”
“第三,新老结合,唯才是举。 像贝格曼同志这样忠诚且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要大胆使用,让他们在总参谋部和新成立的军事学院中发挥所长,为我们培养新一代的、又红又专的指挥员。但同时,必须大力从工人、贫农出身的优秀士兵和下级军官中破格提拔,他们才是我们军队的阶级根基。”
“第四,建立轮换,寓兵于民。 在五个主力军之外,建立基于地方的民兵暨生产建设兵团。让大部分士兵在和平时期轮流参与国家建设,修路、垦荒、进工厂。既减轻国家负担,又保持军事基础,还能直接支援经济。我们要让军队成为一所大学校,培养的是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双重人才。”
韦格纳的规划,远不止是军事上的精简,更是一套将军事力量与国家建设、政治控制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他看到了臃肿军队背后的危险,也看到了将其转化为国家复兴力量的契机。
克朗茨听着,眼中的焦虑逐渐被叹服和振奋所取代。他原本只想着如何“瘦身”和“理顺”,而韦格纳却已经在思考如何利用这次改革,进一步夯实政权的根基,甚至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我明白了,主席同志!”克朗茨挺直胸膛,“您的指示非常清晰!我立刻着手筹备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将您的这些原则细化为具体方案!”
“去吧,奥托。”韦格纳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地图,“记住,我们锻造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夺取政权的革命之剑,而是要打造一支能够捍卫我们理想、支撑我们走向未来的国家柱石。这项工作,意义不亚于我们打过的任何一场战役。”
克朗茨郑重地敬了一个礼,转身大步离去,脚步坚定。他知道,一场新的、没有硝烟但同样至关重要的“战役”,即将在会议桌上打响。而韦格纳,再次用他超越常人的革命智慧,为共和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01/432190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