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各国的反应
蔡特金在日内瓦掷地有声的发言,尤其是那句 “你们想打多久,我们就陪你们打多久!” ,如同一声惊雷,迅速传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外交圈,引发了强烈的震荡。
“狂妄!无耻之极!” 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在办公室里咆哮,他手中的报告几乎被捏碎。“他们怎么敢?!这群红色的暴徒,他们是在向整个文明世界宣战!”
办公室里,军方将领面色铁青。“这是赤裸裸的战争威胁!”一位将军低吼道,“我们必须做出最强硬的回应!立即加强莱茵兰边境的军事存在,让这些德国佬看清楚现实!”
然而,在一片主战声中,一丝忧虑也开始蔓延。克列孟梭的顾问低声提醒:“总理先生,国内的反战情绪……我们刚刚送回家的士兵,绝不会愿意立刻为了赔款问题再踏上德国的土地。而且,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态度……”
克列孟梭喘着粗气,他意识到,德国人这次精准地打在了他们的痛点上——法国的战争潜力确实已近枯竭,而盟友并不可靠。纯粹的军事威胁,似乎第一次在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面前失效了。巴黎陷入了愤怒与无力交织的困境。
在伦敦唐宁街十号,气氛则更为微妙。劳合·乔治首相看着电报,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德国……”乔治喃喃自语,“这比一个跪地求饶的德国更麻烦,但也……更有趣。”
乔治转向他的内阁同僚:“绅士们,蔡特金女士,或者说她背后的韦格纳,给我们上了一课。他们不再是我们可以随意拿捏的战败者了。他们拥有统一的意志和可怕的决心。法国的‘榨干’政策,看来是行不通了。”
“那我们的立场是?”外交大臣询问。
“立场?我们的立场是大英帝国的利益。”劳合·乔治眼中闪着精光,“一个被法国彻底控制的欧洲大陆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但一个拥有强大陆军、充满敌意的红色德国同样是噩梦。现在,德国人自己把桌子掀了,这或许……是个机会。”
“机会?”
“是的。迫使法国回到谈判桌的机会。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足以制衡法国但又不至于失控的德国。韦格纳政权看来具备前一种潜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后者。秘密接触德国人,暗示我们理解他们对赔款的‘困难’,但要求他们在海军问题上做出‘令人安心’的保证,并且……在波罗的海方向,要尊重英国的商业和战略利益。”
威尔逊总统收到消息时,正被国内日益高涨的孤立主义情绪所困扰。
“德国人提到了‘种族隔离’和‘八小时工作制’……”威尔逊苦笑着对顾问说,“蔡特金女士的指责……很尖锐啊。她在试图剥掉我们道德的外衣。”
“总统先生,这表明他们是一群难以打交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狂徒。我们应该坚定地站在英法一边。”
“不,”威尔逊摇摇头,显得疲惫而清醒,“蔡特金同时也指出了一个关键:一个经济崩溃的德国,将无力成为欧洲稳定的基石,也无法成为我们产品的市场。
法国人的报复心理正在摧毁和平的可能性。
我们的重点不应是惩罚德国,而是构建一个能避免未来战争的新体系。
告诉我们的代表,在后续接触中,可以试探德国人,是否愿意在国际联盟的框架内讨论安全问题,并尊重新的欧洲边界。我们可以把赔款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而不是一个政治羞辱问题来重新谈判。”
克里姆林宫内,列宁对蔡特金的表现击节称赞。
“好!说得好!这才是一个革命政权应有的气魄!敢于向整个帝国主义世界说不!”他兴奋地对托洛茨基说,“这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证明了我们布尔什维克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然而,在欣喜之下,更深层的警惕也在滋生。托洛茨基冷静地分析:“韦格纳政府强调‘民族自立’和‘主权’,甚至不惜与西方直接对抗。这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独立性,但也意味着,他们未来可能不会那么……‘听话’。我们必须加快共产国际在德国的工作,确保德国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理解世界革命全局的同志手中,而不能让韦格纳的民族主义倾向占据主导。”
当蔡特金带着一身风尘和谈判僵局回到柏林时,她受到了韦格纳核心圈子的热烈欢迎。
“蔡特金同志,你做得非常好!”韦格纳亲自在人民宫门口迎接她,用力握住她的手,“你在日内瓦打响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和宣传战!你让那些资本家第一次意识到,德意志人民共和国不是艾伯特政府,我们骨头是硬的!”
在内部总结会上,韦格纳高度评价了此次外交行动:“蔡特金同志不仅守住了我们的底线,更重要的是,她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不惜一战的决心。这场交锋,看似没有签下协议,但其战略意义是巨大的。它撕破了协约国铁板一块的假象,动摇了他们的意志,为我们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和回旋空间。”
韦格纳环视众人,定下外交基调:“现在,压力回到了他们那一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巩固这一成果,准备下一阶段的博弈。”
基于当前局势,韦格纳政府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谈判策略:
核心方针: 以强大的国防和内部团结为后盾,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进行分化和有条件的接触,以打破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为首要目标。
舆论阵地战:
行动: 将蔡特金的发言全文和会议过程,通过多种渠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尤其重点在英、法、美三国国内宣传,强调“德国人民求和平的愿望”与“协约国政府强硬政策的对比”,激发其国内的厌战情绪和商业团体对打开德国市场的兴趣。
目标: 从内部软化对手,制造舆论压力。
经济突破口:
行动: 秘密通过中立国(如荷兰、瑞士)或商业掮客,向英国和美国传递更具体的信息:德国愿意用其工业潜力(化工、机械)和原材料进口需求,来换取粮食、石油和急需的物资,并可以讨论以未来贸易收益作为某种形式的“补偿”,但坚决与“战争赔款”脱钩。
目标: 以经济利益分化英法与美,初步打破经济封锁。
军事威慑与管控:
行动: 加速推进克朗茨的军事改革,同时,由军方人士非正式地向外传递信息:只要边境安全得到尊重,德国无意主动挑起冲突。但针对任何侵犯领空、领海的行为,德国军方将予以坚决回击。
目标: 保持威慑,降低擦枪走火风险,为谈判营造相对稳定的环境。
外交接触层级调整:
行动: 暂时降低与法国直接对话的级别。将主要非正式接触对象转向英国和美国。与英国探讨“海军限制”和“波罗的海航运安全”的可能性;与美国探讨“经济重建合作”及在“国际联盟”框架下讨论欧洲安全的可能性。
目标: 孤立最顽固的法国,拉拢相对务实的英美。
对苏关系的平衡:
行动: 向莫斯科通报日内瓦会议情况,强调德国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坚定立场,但同时婉拒其“深度军事协调”的建议,重申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在经济领域,加快与苏俄的具体合作项目,以实质性行动维系盟友关系。
目标: 既巩固与苏俄的联盟,又保持自身政策的独立性。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韦格纳在会议上表达的目标很明确:不指望一次会议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开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博弈过程。 他要让对手明白,封锁和孤立无法让德国屈服,唯有平等的对话,才能为欧洲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而时间,站在正在加速整合与发展的德意志人民共和国这一边。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01/4321900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