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918:红星闪耀德意志 > 第97章 升起红旗的梅梅尔地区

第97章 升起红旗的梅梅尔地区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东普鲁士与梅梅尔地区的边界。

一面巨大的、红底金锤麦穗旗在临时竖起的旗杆上迎风招展。

红旗的旗杆下,是以卡尔·迈耶所在的猎兵小队为前导的德意志人民共和国陆军第1步兵师先头部队。

士兵们换上了整洁的军装,步枪上的刺刀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以一种肃穆的、近乎仪仗队般的整齐队列,静静地等待着。

在边界线另一侧,寥寥无几的立陶宛守军已经提前撤走,只留下空荡荡的哨所和无人防守的阵地。对面吝啬的立陶宛人甚至都没有留下任何军官来和德国人交接。

上午八时整,一声嘹亮的号令划破寂静。

“全体——持枪!”

“正步——走!”

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声,如同历史的鼓点,重新敲打在了梅梅尔的土地上。

迈耶挺直胸膛,走在猎兵小队的最前面,他能感觉到脚下每一寸土地的震动。

迈耶的心情复杂难言,这里对他而言是陌生的,但臂章上的红旗和周围同胞的眼神,又让他感到一种沉重的责任——

他们不是征服者,他们是归来者,是这片土地宣称要保护的同胞的解放者。

部队以严整的队形越过了那条曾经无形的边界线。

道路两旁,开始出现一些胆大的当地居民。

他们大多是德意志人,男人穿着朴素的工装或旧帝国时期的礼服,女人裹着头巾,孩子们则躲在父母身后,好奇又畏惧地打量着这支与他们记忆中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军队。

相似的是那严谨的队列和熟悉的德语口令,不同的则是那面在梅梅尔从未见过的红旗,以及士兵们臂膀上统一的红色袖标,还有他们眼神中那股不同于旧军队麻木或骄横的、混合着理想与纪律的光芒。

人群中开始响起零星的、试探性的掌声。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举起手臂,行了一个过时的、旧帝国的军礼,眼中饱含泪水。他的举动像是一个信号,更多的掌声和压抑的呜咽声从人群中爆发出来。

“回来了……他们真的回来了……”

“看那旗子……”

“是德国的军队,但……不一样了……”

迈耶听到这些低语,他努力维持着军人刻板的面容,但内心却感到一股热流。

他想起了政委在动员时说的话:

“我们不是去占领,我们是去回家。”

“我们要让梅梅尔的同胞看到,新的德国,记得他们,需要他们,并且有能力保护他们。”

部队继续向梅梅尔市方向开进。

沿途,战士们看到了更多:

一些村镇的入口,有人自发地挂起了手工缝制的、不甚标准的红旗;当部队经过时,有人提着水桶和面包,试图塞给行军的士兵。

士兵们在军官和政治委员的示意下,严格遵守纪律,礼貌地拒绝,但会报以简短而有力的回答:

“我们是人民革命军!为了德意志人民!”

在靠近梅梅尔市郊的一处岔路口,一支小小的、由三名文官和两名低级军官组成的立陶宛交接小组,如同秋日里几片零落的枯叶,沉默地站在一辆老旧轿车旁。

他们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屈辱与茫然。

为首的是立陶宛内政部的一名司长,阿多马斯,他手里紧握着一个棕色的公文包。

德军的先遣指挥官,一位名叫沃尔特·诺伊曼的少校,带着两名副官和作为护卫的卡尔·迈耶猎兵小队,步伐稳健地走到他们面前。

诺伊曼少校动作干净利落向这群立陶宛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阿多马斯司长僵硬地点了点头,算是回礼,没有试图握手。

阿多马斯深吸一口气,才声音干涩的缓缓开口:

“诺伊曼少校是吗?”

“我是立陶宛共和国内政部代表,阿多马斯。根据……《柏林备忘录》的条款,我们在此……进行行政文件的移交。”

诺伊曼少校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我是沃尔特·诺伊曼少校,奉命接收梅梅尔市及相关区域的行政管理权。”

“请出示文件,司长先生。”

阿多马斯沉默地打开公文包,他取出几份用德文和立陶宛文双语打印的文件,包括市政档案清单、公共设施钥匙移交记录以及一份象征性的、已无任何实际军事意义的驻军撤离确认书。

“这是市政厅的档案索引……这是水库、发电站和主要公共建筑的钥匙……我们的……人员,已经按照约定,全部撤离至新边界以东。”

阿多马斯每说一句,语气就低沉一分。

诺伊曼少校接过文件,迅速而仔细地翻阅着,他的副官在一旁核对清单。整个过程高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确认无误后,诺伊曼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接收确认书,递了过去,同时递上一支钢笔。

“文件确认无误。请司长先生在这里签字确认移交完成。”

阿多马斯看着那份确认书,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的挣扎。

他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笔尖在纸张上方悬停了片刻,最终,还是用力地、几乎是刻划般地在指定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将和这份屈辱的文件一起,被载入历史。

阿多马斯放下笔,抬起头,目光越过诺伊曼少校,望向远处梅梅尔市依稀可见的轮廓,声音带着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哽咽:

“这座城市……希望贵国能……善待它。”

诺伊曼少校收起文件,他的表情依旧严肃,但语气似乎略微缓了下来:

“梅梅尔地区本就是德意志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共和国会保障所有守法公民的权利和生活。这一点,无需你们担心。”

阿多马斯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这片即将不再属于立陶宛的土地,然后朝着自己的随员挥了挥手,转身走向那辆老旧的轿车。

他们上车,发动,没有回头,沿着向东的道路缓缓驶去,消失在扬起的淡淡尘土中,背影充满了无尽的落寞与萧索。

迈耶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看到了诺伊曼少校的严谨,也看到了那位立陶宛司长眼中无法掩饰的国殇之痛。

这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耀武扬威,更像是一场基于冰冷现实和强权的、注定的告别。

迈耶紧了紧手中的枪。

诺伊曼少校转过身,对等待的部队下达了命令:

“通知师部,行政移交完成。部队按计划进入梅梅尔市,控制关键节点,维持秩序。”

“记住,我们是回家,不是征服。”

“是,少校同志!”

钢铁洪流再次启动,向着那座刚刚易主的城市,坚定地前行。

当德军的主力部队终于抵达梅梅尔市中心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更多的人。在曾经的市政厅前,举行了简单的仪式。

“梅梅尔的同胞们!根据《柏林备忘录》,我们,德意志人民共和国的军队,今天回到了这里!”

“从这一刻起,你们重新成为了德意志人民共和国平等而光荣的一员!压迫和歧视结束了!红旗,将永远在这片属于德意志人民的土地上飘扬!”

随着师长的话音落下,两名身材高大的士兵迈着正步上前,利落地降下了市政厅上那面立陶宛黄绿红三色旗。

紧接着,一面崭新的、巨大的德意志人民共和国红旗在《国际歌》的乐曲声中,伴随着无数复杂难言的目光缓缓升起,直至在梅梅尔市的最高点迎风招展。

与此同时,军乐队奏响了旋律。人群中爆发出更加响亮的、混杂着哭泣和欢呼的声浪。

在广场的边缘,迈耶和他的小队负责警戒。

迈耶看着那面飘扬的红旗,看着台下激动的人群,又看了看那些虽然兴奋但依旧保持着整齐队形的战友。

他想着,这不仅仅是一次领土的回归,更像是一次宣言。

向西方,也向东方,宣告一个整合了力量与信念的新德国的诞生。

“头儿,我们这算是……回家了?”

新兵埃里希在他身边低声问,语气有些恍惚。

迈耶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里,重新变成共和国的一部分了。”

“而我们,”

迈耶拍了拍手中的步枪,目光扫过周围那些充满希望和审视的面孔,

“是确保这片土地和生活在上面的人,真正能获得‘面包与和平’的保证。”

远处,港口的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迈耶知道,他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护路部队将要组建,通往苏俄的铁路即将动工,而西方世界的敌意目光,必将更加冰冷。

但此刻,在梅梅尔上空猎猎作响的红旗,无疑为这个红色的共和国,注入了一剂强有力的强心针。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01/431430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