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918:红星闪耀德意志 > 第101章 伦敦与巴黎的忧虑

第101章 伦敦与巴黎的忧虑


法国巴黎,外交部一间僻静的会客室。

房间内弥漫着雪茄的烟雾和陈年白兰地的香气,但与这悠闲氛围格格不入的,是两位外交官脸上凝重的表情。

法国外交部秘书长莫里斯·佩尔诺为坐在对面的英国外交官哈罗德·尼科尔森爵士斟满酒杯,眉头紧锁。

“哈罗德,我们必须认真谈谈柏林那个红色政权最近的动向了。”

佩尔诺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法国人特有的尖锐与忧虑,

“这群红色疯子在梅梅尔兵不血刃的得手了。

现在,他们的铁路工兵和那个所谓的‘建设兵团’正在立陶宛境内大张旗鼓地修建通往俄国的铁路。

这不仅仅是条商业路线,这是一条战略枷锁,正在一点点套在整个东欧的脖子上!”

尼科尔森爵士慢条斯理地晃动着酒杯,琥珀色的液体在杯壁上留下痕迹。

尼科尔森爵士保持着英国式的冷静与审慎:

“莫里斯,我理解你的担忧。韦格纳政权的最近的政治行动确实……极具进取性。

他们在立陶宛的行动,巧妙地利用了立陶宛当地政府的软弱和俄国人的压力,完成了一次经典的地缘政治挤压。

其手段之老练,与其说是一个革命政权,不如说更像一个继承了俾斯麦衣钵的传统强国。”

“更像?”

佩尔诺几乎要哼出声,

“这群德国人比俾斯麦更危险!俾斯麦至少还遵守欧洲协调的某些规则,而这些人,他们用着革命的口号,干着帝国主义的勾当!

他们否认《凡尔赛条约》,整合了德国的工业潜力,现在又与莫斯科眉来眼去。

一个统一的、红色的、并且与苏俄结盟的德国?这简直是拿破仑战争以来欧洲大陆面临的最大噩梦!”

尼科尔森点了点头,但并不完全认同佩尔诺的激烈反应:

“噩梦与否,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亲爱的莫里斯。

毫无疑问,韦格纳是个极其危险的对手,他兼具理想主义者的狂热和现实主义者的冷酷。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甚至机会。”

“机会?”

佩尔诺疑惑地挑了挑眉。

“是的,”

尼科尔森啜了一口酒,

“首先,德国人与俄国人之间,真的就那么铁板一块吗?

韦格纳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这在季诺维也夫访问柏林时就已经表露无遗。

他们之间的合作,在我看来,更多是出于当前困境下的相互利用。

这条德俄铁路,既是合作的纽带,也可能成为未来摩擦的源泉——利益如何分配?

驻军权限如何界定?这些都是横跨在德国人和俄国人之间潜在的裂痕。”

尼科尔森继续分析道,他的语气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而非纯粹的外交官:

“其次,韦格纳政权展现出了强烈的务实倾向。

他们与我们——准确地说,主要是与我国的一些‘商业人士’——进行秘密贸易,换取他们急需的物资。

这说明德国人并非完全不可理喻,他们也需要外部资源,也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这或许是一个我们可以施加影响的杠杆。”

“杠杆?你是说继续纵容这种非法贸易?”

佩尔诺不满地说,

“这只会养虎为患!”

“是管控,莫里斯,是管控而非纵容。”

尼科尔森纠正道,

“通过贸易渠道,我们可以传递信息,了解韦格纳政府的内部情况,甚至我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其行为。

彻底封锁只会将他们彻底推向莫斯科的怀抱。

我们的目标是防止一个红色帝国在欧洲心脏地带形成,而不是逼迫它形成。”

佩尔诺沉默了片刻,显然在权衡:

“那你的建议是?”

“我的建议是,我们两国需要协调立场,但不必完全一致。”

尼科尔森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法国可以在东欧采取更坚定的姿态,加强对波兰、罗马尼亚等国的支持,尤其是军事援助,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疫线’。这符合法国的安全利益。”

“而英国,”

尼科尔森继续说道,

“将继续扮演……嗯,‘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我们会公开表达对德国扩张行为的‘严重关切’,支持法国的部分行动以维持同盟团结,但私下里,我们会保持与柏林某种程度的……接触渠道。

一方面试探德国人的底线,另一方面,也要让韦格纳明白,伦敦的大门并未完全关闭,前提是他必须表现出克制,并且意识到与西方进行某种形式的共存,远比与莫斯科进行危险的结盟更符合德国的长远利益。”

佩尔诺盯着尼科尔森,试图看透这位盟友的真实意图:

“所以,英国不打算采取更坚决的遏制措施?

比如加强海上封锁,或者更明确地支持我们在波兰或西里西亚制造麻烦?”

“更坚决的措施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莫里斯。”

尼科尔森冷静地回答,

“我们刚刚结束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国内民众渴望和平与复苏。

在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德国即将发动进攻的情况下,任何可能导致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的行动,在政治上都是不可行的。

我们必须谨慎,既要遏制,也要留有余地。关键在于把握分寸,既要让柏林感到压力,又不能把他们逼到墙角。”

会谈结束时,两人并未达成完全一致的强硬对策。

佩尔诺带着对英国“绥靖”倾向的深深忧虑离开,而尼科尔森则相信,他正在推行一种更为精细、也更具长远眼光的策略。

在返回使馆的马车上,尼科尔森望着巴黎的街景,心中默想:

“韦格纳……你确实是个难题。但再坚固的堡垒,也可能从内部攻破。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炮弹,而是一把能够撬开缝隙的钥匙。”

尼科尔森盘算着,下一次与柏林方面的“非正式”接触,该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

而这条正在修建的德俄铁路,在英国人眼中,既是威胁,也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博弈舞台。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01/431168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