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老百姓的心声
自滇池畔立下壮志之后,朱梓并未停下巡视的脚步,反而更加深入云南的腹地。他不再仅仅关注军事和地理,开始主动接触更广泛的人群。
这一日,他带着严武及亲卫,来到昆明东南方向的一处颇为热闹的镇甸。此地是附近几个部族与汉人商贩交易山货、盐铁的聚集点,虽不如昆明繁华,却也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机。
镇口的茶摊旁,朱梓一行人稍作停留。他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并未刻意彰显身份,但沉稳的气度与身后精悍的护卫,还是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殿下,此地民风似乎比昆明周边更为淳朴一些。”严武低声说道,目光警惕地扫过四周。
朱梓端起粗瓷茶碗,呷了一口微涩的茶水,目光落在不远处几个正在用山菌、药材换取布匹和铁器的本地土著身上。“淳朴,也意味着闭塞。”他缓缓道,“你看他们的货物,多是山林所出,换取的,却是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这其中,利太薄了。”
正说话间,一名穿着绸缎、身形微胖的汉人商人注意到了朱梓一行。他似乎认出了这不是普通人物,犹豫片刻,还是壮着胆子上前,拱手行礼:“草民王四海,见过这位大人。看大人的气度,定非凡俗,不知可是从京城来的贵人?”
朱梓放下茶碗,淡然一笑:“本王乃大明潭王朱梓,奉父皇之命,巡视云南。”
“潭王殿下!”王四海大吃一惊,连忙就要跪下。周围听到动静的百姓和商贩也都纷纷侧目,露出敬畏之色。
“不必多礼。”朱梓抬手虚扶,“本王只是路过此地,随便看看。你是在此地做生意的?”
王四海定了定神,恭敬回道:“回殿下,草民在昆明开了家小小的商号,常来这周边镇甸收购些山货药材,再贩运出去。只是,唉,这云南地界,山高路远,匪患时有,生意着实不好做。”
他的话引起了旁边一些本地人的共鸣。一个看上去年纪稍长、肤色黝黑、穿着本地服饰的老者也凑了过来,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王老板说的对。我们山里人,有好东西,也运不出去。官府的路,好多年没修过了,一下雨就走不了人。”
紧接着,一个头戴羽饰,看穿着像是附近某个小部族头领的年轻人也排开众人,走到朱梓面前,行了一个抚胸礼:“尊敬的潭王殿下,我是附近‘黑雀部’的巴图。我们部族世代居住在这片山里,靠山吃山。高家在的时候,赋税重,日子苦。如今朝廷天兵来了,赶走了高家,我们都盼着能过上好日子。殿下,您是皇帝陛下的儿子,能不能告诉我们,以后这日子,怎么才能越过越好?我们山里人,有力气,也愿意干活。”
巴图的话语质朴而直接,代表了许多当地百姓的心声。一时间,茶摊周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梓身上,充满了期盼。
朱梓看着眼前这些面孔,有汉人商贾的精明与忧虑,有本地老者的沧桑与期盼,也有年轻头领的直率与渴望。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
“各位乡亲,各位商友,你们的难处,本王看到了,也听到了。”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云南物产丰饶,百姓勤劳,本不该如此贫瘠。过去的弊政,朝廷会革除。未来的道路,朝廷会修筑。”
他顿了顿,看向那商人王四海:“你担心商路不靖,本王告诉你,待云南彻底安定,傅帅和蓝将军的大军会肃清匪患,保障商路通畅。朝廷也会鼓励商贸,让货物能够顺畅流通。”
他又看向那老者:“你担心道路难行,本王告诉你,朝廷会逐步投入,修缮官道,联通各处。交通便利了,山里的好东西自然就能运出去,卖上好价钱。”
最后,他看向那年轻的部族头领巴图:“你问日子怎么才能越过越好?问得好!”朱梓微微颔首,“光靠山吃山,终究有限。想要富裕,一要安定,二要实干,三嘛……”
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似乎穿透了层层叠叠的山峦:“还需要更广阔的土地和资源。”
众人有些不解。
巴图忍不住追问:“殿下,更广阔的土地?我们这里的土地,若是好好开垦,也能种出不少粮食啊。”
朱梓笑了笑,转过身,面对众人,语气变得更加意味深长:“云南之地,如今看着不小。但你们可知,在我大明版图规划之中,还有大片的土地,理应归属于云南管辖?”
他伸手指了指南方和西方:“往南,往西,有大片的沃土,有丰富的矿藏,还有许多尚未归化的部族。那便是过去被称为‘三宣六慰’的地界。那些地方,自古便与我中原息息相关。”
“朝廷已有定策,待时机成熟,便会派遣使臣,正式将三宣六慰之地,纳入我大明直接管辖,归入云南行省。”朱梓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到那时,云南的疆域将会大大扩展。有了更多的土地,可以开垦农田,可以放牧牛羊;有了更多的资源,可以发展工商,可以互通有无。土地多了,机会自然就多了,经济要发展起来,岂非易事?”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他们从未想过,这位年轻的亲王,考虑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修路、剿匪,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疆域。将未来的富裕,与开疆拓土联系在了一起。
王四海作为商人,心思活络,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巨大潜力,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若是大明的疆域向南拓展,那意味着新的市场,新的商机!
巴图等本地部族的人,则更多的是茫然和一丝隐隐的激动。开疆拓土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却实实在在触动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殿下的意思是,只要朝廷拿下了那些地方,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起来?”巴图再次确认道。
“不错。”朱梓肯定地点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眼下,是安定地方,恢复生产。将来,是拓展疆域,共享繁荣。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跟着朝廷走,好日子,就在后头。”
他没有说战争,没有说征服,只说了“纳入管辖”、“共享繁荣”,但这番话语中蕴含的决心和未来的图景,已经足够震撼人心。
严武站在朱梓身后,看着殿下从容不迫地将自己那宏大的战略意图,巧妙地转化为对当地百姓未来福祉的承诺,心中愈发敬佩。这位潭王殿下,不仅有开疆拓土的雄心,更有将这雄心付诸实践的智慧和手腕。
朱梓说完,不再停留,对众人略一点头,便带着严武和亲卫,翻身上马,继续前行。
茶摊周围的人们,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久久没有散去。潭王殿下描绘的那幅蓝图,关于更广阔的土地和未来的富裕,在他们心中投下了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悄然埋下了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他们开始相信,这位来自京城的年轻王爷,或许真的能给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带来不一样的未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5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