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如今的嗨翻天饭馆
听着徐达生动的描述,朱梓的心中也是一片火热。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看到大明的军队穿着轻便暖和的棉衣在边疆抵御严寒,看到千家万户的百姓盖着柔软厚实的棉被安然度过寒冬。棉花的成功推广,其意义确实远超辣椒。它不仅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极大提升军队在恶劣气候下的作战和生存能力。这种成就感,远比单纯获得金银更能让他感到满足和自豪。
“魏国公过誉了。”朱梓也站起身,走到徐达身边,谦逊地说道,“梓不过是适逢其会,恰巧得知有此物,略尽绵力将其带回罢了。能有今日之成果,试种成功,全赖魏国公您和户部、工部诸位同僚的悉心督办和推广。”
“王爷不必过谦。”徐达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亲王,眼神显得有些深邃,“你能于细微之处着眼,不远万里引此等利民之物回国,足见王爷的仁心与远见。此事若是传到陛下耳中,陛下知道了,也定会十分欣慰。”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朝廷恢复常例赋税,意味着国家机器在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后,开始重新正常运转;而辣椒和棉花这两样新作物的成功引进和初步推广,则预示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民生改善的巨大可能。
朱梓亲自将徐达送出王府大门,看着魏国公的马车消失在街角,他才转身返回。独自一人站在王府的廊下,午后的阳光依旧温暖,庭院中被精心打理的草木被映照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胸中一片明朗。回京不过数日,好消息便接踵而至。朝廷财政有望重回正轨,自己引进的作物也大获成功,这接连的喜讯,有效驱散了离京前的那些阴霾和征战沙场带来的疲惫感。大明的未来,似乎正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他,亦在这历史的洪流之中,找到了自己可以着力的位置,找到了除了战场厮杀之外,另一种实现价值的方式。
朱梓转身,向内院走去。
内院的温馨并未让朱梓完全沉溺,几日休整,他便觉得筋骨有些松散。魏国公带来的消息固然振奋人心,但眼下身在京城,除了陪伴家人,他也想亲眼看看自己当初布下的那些“闲棋”。
这日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朱梓用过早膳,对身旁的王府长史萧策说道:“萧策,备车,随本王出去转转。”
萧策躬身应道:“是,王爷。不知王爷想去何处?”他作为潭王府的长史,不仅负责王府内部的诸多事务,也掌管着朱梓在京中的一些产业账目。
朱梓站起身,理了理衣袖:“去街面上看看,尤其是那几家‘嗨翻天’饭馆。”
“遵命。”萧策立刻下去安排。
不多时,一辆并不张扬的马车驶出潭王府,后面跟着几名便装的亲卫,融入了京城熙攘的车流之中。萧策骑马跟在马车旁,不时透过车窗与朱梓交谈几句。
马车行至一处热闹街口,尚未停稳,喧闹的人声和浓郁的肉香便扑面而来。朱梓掀开车帘一角,看向外面。只见一座两层楼高的食肆门前人头攒动,牌匾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嗨翻天”三个大字,正是他当初开设的四家饭馆之一。
“王爷,生意瞧着比咱们离京前还要火爆。”萧策勒住马,看着眼前景象,笑着说道。
朱梓嘴角也勾起一丝笑意,放下车帘:“进去看看。”
两人下了车,自有亲卫上前与维持秩序的伙计低语几句。那伙计认得萧策,不敢怠慢,连忙引着二人从侧门上了二楼雅间。
雅间临窗,可以俯瞰楼下大堂的热闹景象。只见食客满座,跑堂的伙计端着大盘的卤肉、酱骨穿梭其间,忙得脚不沾地。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肉香,还夹杂着一股新奇而霸道的辛香,正是辣椒的味道。
“看来,魏国公所言不虚,这辣椒确实给饭馆添色不少。”朱梓目光扫过楼下食客桌上的菜品,不少盘子里都能看到红彤彤的辣椒段或辣椒末。
萧策为朱梓斟上茶水,点头道:“正是。自从王爷带回的辣椒开始少量供应,咱们这卤肉便推出了新口味,名曰‘香辣卤肉’。起初还有些食客不敢尝试,但品尝之后,大多赞不绝口。如今,这香辣口味的点单量,几乎快要赶上原味卤肉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掌柜的还说,因为这新口味,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甚至有些无辣不欢的食客,几乎日日都来。饭馆的流水,也因此又上了一个台阶。”
朱梓满意地点点头。当初开设这几家饭馆,一是为了赚取钱粮,缓解他私下里的一些开销压力,二来也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有一笔不入国库账目的活钱,可以灵活调动。去年支援朝廷北伐,这几家饭馆确实贡献了相当一部分资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端起茶杯,看着窗外繁华的街景,心中思量。朝廷恢复征税是好事,但他深知,一个藩王,尤其是有志于做些实事的藩王,单靠朝廷的俸禄和封地的税赋是远远不够的。
萧策似乎看出了朱梓的心思,他略微沉吟,开口提议道:“王爷,属下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梓放下茶杯,看向他:“但说无妨。”
萧策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王爷,这‘嗨翻天’饭馆的营生,在京城已然站稳脚跟,且收益可观。待将来王爷就藩两广,路途遥远,京中的产业打理起来多有不便。属下以为,王爷或可考虑,将此等成功的营生模式,带到两广去。”
他见朱梓面露思索,继续阐述:“两广之地,虽不如江南富庶,但也并非贫瘠。王府初到,各项开支用度必然庞大。若能在当地开设几家类似的饭馆,聘用当地人手,选用当地食材,再结合咱们独有的卤制秘方和这新奇的辣椒调味,想必定能打开局面。”
“如此一来,”萧策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不仅能为王府提供一笔稳定且可观的收入,减轻对封地赋税的依赖,避免与民争利之嫌,更能活跃地方市井,提供一些就业机会。长远来看,于王府立足、于地方民生,皆有裨益。”
朱梓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萧策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作为皇子藩王,固然身份尊贵,但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开销。他并非只满足于做一个安享富贵的太平王爷,未来的两广封地,他有自己的规划和抱负。而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财力作为支撑。
“长史所言,甚合我意。”朱梓缓缓点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热闹的市井,“两广与京城风土人情不同,照搬照抄未必可行,但思路是对的。王府要有自己的‘活钱’,才能在封地站稳脚跟,做成些事情。”
他看向萧策,眼中带着赞许:“此事,你先记下。待本王对两广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行细致筹划。这其中的门道,还需要你多多费心。”
“属下遵命,定不负王爷所托。”萧策躬身应道,心中也为王爷的认可感到振奋。
两人又在雅间坐了一会儿,观察着饭馆的运营细节,讨论着可能的改进之处。直到午时将近,楼下食客愈发多了起来,朱梓才起身。
“走吧,再去其他几处看看。”朱梓说道,率先向楼下走去。
考察京中的产业,不仅仅是查看账目和收益,更是为了积累经验,为将来在封地开创自己的事业打下基础。朱梓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京城的繁华,投向了遥远的南方。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