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092章郑当时一案牵连甚广

092章郑当时一案牵连甚广


治粟内史衙门,天似乎都比往日亮了几分。

郑当时留下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与高效。

章邯一身戎装,虽是暂代内史丞之职,却自带一股军中雷厉风行的气势。

他往正堂一坐,目光如炬,那些原本懒散惯了的官吏,无不噤若寒蝉,走路都踮着脚尖。

将闾并未食言,很快便从蒙氏和军中简拔了几位处事干练、忠诚可靠的中层军官,充实到治粟内史的各个要害部门,担任副手和各曹主官。

这些人不懂什么官场潜规则,只认将闾的命令和章邯的军法。

效率考核不再是一纸空文。

将闾亲自设计的审批流程被张贴在墙上,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时限,责任到人。

一笔款项从申请到批复,以往需要十天半月甚至更久的扯皮,如今最快一天之内就能走完。

“格物院,破甲弩试制及首批生产款项,五十万钱,即刻拨付!”章邯的声音在堂内响起,没有丝毫拖沓。

“关中水利,第二期扩建款项,三十万钱,三日内到位!”

“新式农具推广补贴,二十万钱,发文各县,五日内落实到户!”

一道道命令下去,相应的官吏立刻小跑着去办理,生怕慢了半步,被章邯那双鹰隼般的眼睛盯上。

钱粮如同开闸的洪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精准地流向将闾规划的各个项目。

衙门里偶尔还能听到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脆响,只是那声音,透着一股子“再不快点就要掉脑袋”的急迫感。

资金的到位,如同给高速运转的机器注入了最强劲的燃料。

格物院内,杜周简直乐疯了。

他揣着刚刚到手的足额拨款凭证,走路都带风,见人就咧着嘴傻笑。

原本因缺少精铁而时断时续的破甲弩生产线,立刻开足了马力。

工匠们三班倒,炉火烧得通红,锻打声昼夜不息。

短短十数日,崭新的破甲弩便开始成箱地运出,那闪烁着寒光的弩臂和狰狞的破甲箭头,让每一个看到的军方将领都两眼放光。

关中各处的水利工地上,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更多的民夫被组织起来,领到了充足的口粮和工钱,干劲十足。

原本计划秋后才能完成的几段渠首修缮工程,进度大大提前。

负责监工的官吏看着那奔流不息的渠水,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关中平原麦浪滚滚的丰收景象。

新式曲辕犁和耧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关中地区铺开。

将闾下令,凡是愿意试用新农具的农户,不仅可以低价购入,还能获得一小笔粮食补贴。

老秦人最是实在,眼见着新农具省力高效,官府还给好处,哪有不乐意的?

一时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人驾驭着新农具,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咸阳城内,关于监国公子的议论,也从最初的惊疑、观望,逐渐转变为惊叹和钦佩。

“听说了吗?九殿下把治粟内史那帮老油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何止啊,格物院那边的新弩,听说一天能造出来好几十具,厉害着呢!”

“我家隔壁老王,用了官府发的新犁,说耕地比以前快了一倍不止,还省了头牛!”

将闾的声望,如同初升的朝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然而阳光普照之处,必有阴影滋生。

郑当时的倒台和治粟内史的变天,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池塘,在那些依靠旧有利益链条生存的群体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关中,那些世代簪缨、盘根错节的老世族;

地方上,那些拥兵自重、鱼肉乡里的豪强;

朝堂中,那些习惯了论资排辈、不愿改变的官员……

他们猛然发现,这位九公子并非只是小打小闹,他是真的要掀桌子,要砸掉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要动摇他们世代传承的根基。

一股无形的恐慌,在这些人之间迅速蔓延。

私下里的串联和密谋,变得频繁起来。

他们意识到,单打独斗绝非将闾的对手,唯有联合起来,才能扼杀这股可怕的新生力量。

丞相府,书房。

李斯的面色比之前更加阴沉。

他看着儿子李由递上来的密报,上面记录着各方势力的反应和动向。

“父亲,那些老家伙们都坐不住了。”

李由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关中的几个大族,还有河东、南阳那边的地方豪强,都派人来了咸阳,想要拜见您。”

李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没有立刻说话。

他知道这些人是来寻求庇护,更是来寻求一个能带领他们对抗将闾的领袖。

硬碰硬,已经证明行不通。

将闾手握监国之权,又有陛下近乎盲目的信任,更有蒙氏、冯氏这些新贵的支持,再加上他那神鬼莫测的手段。

正面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见。”李斯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无波。

“啊?父亲,为何?”李由不解,“这可是……”

“现在还不是时候。”李斯打断儿子,“将闾势头正盛,陛下又盯着。我们现在跳出来,只会成为靶子。”

他眼中闪过一丝老谋深算的精光:“但也不能让他们闲着。你去告诉那些来人,就说老夫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朝堂之事自有陛下和监国殿下做主。不过……”

李斯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大秦的江山,是祖宗传下来的,祖宗的规矩,不能轻易更改。让他们回去,守好自己的本份。若有人想要强行改变,触动了大家的根本,相信诸位心中自有公论。”

这番话说得模棱两可,既撇清了自己,又暗中给予了鼓励和暗示。

他要做的不是亲自下场搏杀,而是隐身幕后,将这些心怀不满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为他们提供方向提供资源,让他们去和将闾斗,去消耗将闾的精力,去制造麻烦。

“孩儿明白了!”李由眼睛一亮,领会了父亲的意图。这是要借刀杀人,坐收渔利。

“记住,”李斯再次告诫,“做得隐蔽些。让他们自己去闹,我们只在关键时候,推波助澜即可。”

一场更大范围、更隐蔽的反对联盟,在李斯的暗中操纵下,开始悄然形成。

与此同时,御史台。

冯劫的日子,并不像外界看起来那么风光。

他虽然手握御史大夫的印信,又深得将闾和陛下的信任,但在御史台内部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郑当时一案牵连甚广,不少御史或多或少都与旧势力有着牵扯。

冯劫上任后力主整肃风纪,严查贪腐,本就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如今他旗帜鲜明地配合将闾,更是让那些心怀鬼胎或者立场保守的御史们,感到了威胁和不满。

“冯大夫,关于陇西郡守瞒报田亩一案,证据尚不充分,是否再缓一缓?”

“冯大夫,弹劾南郡都尉纵兵扰民的奏章,我看言辞过于激烈,恐伤地方和气,不如……”

“冯大夫,您调阅三年前的仓储旧档,这……于理不合吧?早已封存了。”

诸如此类的软钉子,冯劫几乎每天都要碰到。

那些御史们不敢公然反对,却总能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拖延、推诿、设置障碍。

他们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试图束缚住冯劫的手脚,阻碍他对旧势力的清查,也阻碍他对将闾各项新政的监督和支持。

冯劫坐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这背后必然有李斯等人的影子,也有那些恐慌的旧势力在暗中发力。

但他并未退缩。将闾殿下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大秦的未来。

他冯劫既然受了举荐之恩,又蒙陛下信任,岂能畏惧宵小的掣肘?

他拿起笔蘸饱了墨,在一份要求彻查某位与关陇大族过从甚密官员的文书上,重重地批下了一个“准”字。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10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