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093章 我等自当戮力同心

093章 我等自当戮力同心


治粟内史衙门如今像是换了个地方。章邯坐镇正堂,腰杆挺得笔直,下达一道道命令:

“格物院第三批精铁款项,核准,即刻拨付!”

“上郡粮仓调拨粟米十万石,支援河套筑城民夫,文书在此,今日必须发出!”

“蓝田县新农具补贴发放记录,送来核验!”

命令一道接一道,钱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起来。

杜周每次来领款项,都乐得合不拢嘴,格物院那边炉火熊熊,新弩和改良的甲胄样品不断送往军营,引得一众将领眼热不已。

关中百姓也切实体会到了好处,水渠通了,新犁好用了,日子似乎真有了盼头。

......

监国府,书房。

将闾看着手中章邯呈上来的密报,面色平静。

“殿下,河东郡那边报上来的秋粮数目,比往年少了近两成,理由是蝗灾。”

章邯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可据我们的人查探,河东今年风调雨顺,并无大面积蝗灾。反倒是当地几个大族,私下里囤积了不少粮食。”

“还有南郡,”蒙毅补充道,他刚从外面回来,“几个月前批下去修缮驰道的款项,至今未见动工,地方上却传言,说监国府只顾着咸阳和关中,对地方疾苦不管不顾。”

将闾放下密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来了。

预料之中的反扑。

治粟内史被他捏在手里,他们就从地方税收和粮草征调上动手脚。

同时,舆论的脏水也开始泼过来了。

“外面那些传言,你也听到了?”将闾看向章邯。

章邯脸色有些难看:“是。市井之中,有些不好的声音。说……说殿下您收买人心,意图染指大位;说格物院耗费民脂民膏,是无用之功;还有人拿宗法礼制说事,暗指殿下不如长公子仁厚守礼。”

他说到后面,声音都带上了怒气。

这些流言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其心可诛。

将闾反倒笑了笑:“意料之中。不遭人妒是庸才。他们越是跳脚,说明我们越是做对了。”

“可……”章邯还是有些担忧,“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些流言若是传到陛下耳中……”

“父皇自有圣断。”将闾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不过,也不能任由他们这么泼脏水。”

他沉吟片刻,“杜周那边,破甲弩的测试结果,还有新农具在关中试点的增产数据,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出来,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事实胜于雄辩。”

“是!”

“至于地方上的阻力……”将闾看向蒙毅,“蒙大哥,看来光靠我们自己还不够。有些人,需要敲打敲打。”

蒙毅会意:“殿下是指……”

“太尉尉缭那里,你替我去走一趟。”将闾道,“就说格物院新一批的破甲弩已经可以列装,请他派人验收。顺便问问他老人家,对于某些地方豪强拥兵自重、阻碍国家税收的行为,有何看法。”

尉缭是个纯粹的军人,对谁当皇帝兴趣不大,但他对强大的军备和开疆拓土有着近乎狂热的执念。

将闾相信这位老太尉绝不会容忍有人动摇秦军的根基,更不会放过能提升军队战力的机会。

蒙毅眼睛一亮,明白了将闾的用意。

这是要借军队的力量,敲山震虎。

“末将明白!”

正说着,一名内侍在门外禀报:“殿下,长公子府上派人送来请柬,邀您过府一叙。”

扶苏?

将闾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

这位兄长在这个时候找他,恐怕不是简单的兄弟叙旧。

长公子府。

与监国府的紧张忙碌不同,这里依旧保持着一种温文尔雅的氛围。

只是这氛围之下,似乎也隐藏着一丝不安。

扶苏坐在上首,脸色有些苍白。

下方,几位儒生门客正唾沫横飞。

“公子!您听听外面都传成什么样了?九殿下倒行逆施,挥霍国帑,不敬宗法,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一位老儒生痛心疾首。

“是啊公子,郑当时虽有错,但九殿下手段也太过酷烈。如今更是将治粟内史视为私产,任用私人,排除异己。陛下被其蒙蔽,我等不能再沉默了!”

“九殿下推行那些新政,看似利民,实则急功近利,破坏了千百年来的农耕秩序。还有那格物院,简直是吞金巨兽,造出来的东西中看不中用,白白耗费钱粮!”

他们七嘴八舌,将将闾描述成一个祸乱朝纲的佞臣。

扶苏听得心烦意乱,揉了揉额角:“诸位先生……九弟他……或许并非如传言那般。格物院的新弩,军方确实颇为看重。父皇既然信任他……”

“公子仁厚,但不可不防啊!”老儒生打断他,“九殿下野心勃勃,早已不满足于监国之位。他如今手握钱粮大权,又得蒙氏、冯氏支持,若是再让他笼络军方人心,将来……将来置公子于何地?置大秦的宗法礼制于何地?”

“陛下虽未明立太子,但公子乃长子,身份贵重,理应担起匡扶社稷、维护正朔之责。您应该去向陛下进言,劝谏九殿下,让他收敛行径,回归正途!”

“请公子为大秦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出面主持大局!”

门客们纷纷躬身,言辞恳切,目光灼灼地看着扶苏。

扶苏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不想与将闾为敌,可这些先生们说的话,似乎也并非全无道理。

尤其是宗法礼制这四个字,如同紧箍咒一般,是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核心。

九弟的行事风格,确实与他所信奉的儒家之道,大相径庭。

他沉默了良久,最终只是疲惫地叹了口气:“此事容我再想想。九弟今日会过府来,我……我先与他谈谈再说。”

门客们见状也不好再逼迫,只能暂时按捺下来,但眼神中却都透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味。

傍晚时分,将闾的车驾来到了长公子府。

兄弟二人在书房相对而坐,气氛有些微妙。

“九弟近来辛苦了。”扶苏先开口,语气温和。

“为父皇分忧,为大秦效力,不敢言苦。”将闾回答得滴水不漏。

短暂的沉默后,扶苏放下茶杯,斟酌着开口:“九弟,外面的一些传言,想必你也听说了……”

将闾看着他,神色平静:“兄长是指?”

“有人说……说你行事过于急切,耗费巨大,恐动摇国本。还有人……担心你不尊礼法,长此以往,会乱了朝纲。”扶苏尽量说得委婉。

将闾心中了然,看来兄长还是被那些门客说动了。

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反问道:“兄长以为,何为国本?何为朝纲?”

扶苏一怔,显然没料到他会如此反问。

将闾继续道:“国本者,在于民富国强。儿臣所为,修水利,推农具,是为了让百姓仓廪充实;造新弩,强军备,是为了让大秦威服四夷,永固边疆。这难道不是为了国本?”

“至于朝纲,父皇励精图治,欲开万世基业。若依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如何能应对风云变幻?儿臣整顿吏治,提高效率,是为了让政令通畅,让父皇的意志得以贯彻。这难道是乱了朝纲?”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恳切了几分:“兄长,你我皆是父皇之子,大秦的公子。眼下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六国余孽蠢蠢欲动。父皇励精图治,我等自当戮力同心,辅佐父皇,将大秦打造成真正的万世帝国。而不是内耗于无谓的意气之争,更不应被那些只知空谈误国的腐儒所左右。”

扶苏被将闾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他不得不承认,将闾的话很有道理,而且句句都站在大秦的立场上。

相比之下,自己门客那些空泛的指责,显得苍白无力。

看着扶苏动摇的神色,将闾心中微动。

或许可以尝试争取一下这位兄长?

至少,不能让他成为敌人手中的棋子。

“兄长仁厚,心系百姓,弟弟一直十分敬佩。”

将闾放缓了语气,“兄长若是有暇,不妨去关中田间地头走走,看看新农具带来的变化;或者去格物院看看,了解一下那些新式军械的威力。眼见为实,或许能消除一些误解。”

扶苏沉默着,没有立刻回答。

将闾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彻底改变扶苏的想法并不容易。

他起身告辞:“天色已晚,弟弟就不多打扰兄长了。”

走出长公子府,将闾回头望了一眼那灯火通明的府邸,眼神深邃。

咸阳城的夜,依旧繁华。

酒肆里传来喧闹的笑语,街道上还有晚归的行人。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和的景象之下,权力的暗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动碰撞。

李斯在暗中编织着他的网络,旧势力在积蓄着反扑的力量,御史台里暗流涌动,而长公子扶苏,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漩涡中心。

将闾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他需要加快脚步,在对手完成布局之前,将手中的牌打出去。

他回到监国府,立刻召来心腹。

“去查,河东那几个带头闹事的大族,他们历年上缴的赋税明细,还有他们族中子弟在朝中任职的情况。挖地三尺,也要把他们的底细给我摸清楚。”

“还有,放出风去,就说陛下对格物院的新式攻城器械很感兴趣,不日就要视察格物院。”

将闾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既然他们想玩,那就陪他们好好玩一场。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10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