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 科举应运而生
将闾的声音沉稳,“儿臣的想法或许有些……惊世骇俗,甚至可能触动不少人的根本利益。”
他这般一说,反而勾起了嬴政和扶苏的好奇心。
嬴政虚弱地扯了扯嘴角,眼神里却透着一股“朕倒要听听有多惊世骇俗”的意味:“但说无妨。这朝堂之上,还有什么比李斯谋逆更惊世骇俗的?你小子捅破天,朕也不会觉得奇怪!”
这话带着几分帝王的调侃,也显露出他对将闾行事风格的了解。
扶苏也忍不住催促道:“九弟,你快说吧。如今朝中空缺亟待填补,若有良策,正当其时。”
将闾点了点头,不再铺垫,直接抛出了那个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方案:“父皇,长兄,儿臣以为选拔人才,不应再局限于旧有的世家举荐、学宫遴选。我大秦疆域辽阔,黔首亿万,其中必有无数遗珠散落乡野,或因出身寒微,或因无人引荐,而埋没终生。此乃国之巨大损失。”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儿臣提议,推行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名曰——科举。”
“科举?”嬴政和扶苏同时皱起了眉头,这个词汇对他们而言,全然陌生。
“何为科举?”嬴政追问道,声音虽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探究。
“科举,便是分科目考试,以才学定高下,以文章论优劣。”将闾解释道,“朝廷设立固定科目,如经义、律法、策论、算学等,定期昭告天下,凡我大秦子民,无论出身贵贱,皆可报名应试。朝廷统一命题,统一评卷,择优录取。成绩优异者,便可授予官职,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寝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嬴政浑浊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是深深的思索。
扶苏更是直接愣住了,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以考试选官?
不问出身?
这……这简直是颠覆了千百年来的传统!
自古以来,官位要么是世袭罔替,要么是依靠门第、依靠人脉举荐,要么是从稷下学宫那样的顶尖学府里挑选。
将闾这所谓的“科举”,等于是将选官的权力从世家贵族手中夺走,交给了考场上的笔墨和才学?
“这……这……”扶苏率先回过神来,眉头紧锁,“九弟,此法固然能打破门阀之见,广纳贤才,但……恐有诸多不妥之处。”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目光锐利地盯着将闾,示意扶苏继续说下去。
“其一,天下之大,郡县遥远。若要推行科举,那些偏远之地的学子,如何千里迢迢赶赴咸阳应试?路途艰险,耗费巨大,恐非寻常人家所能承担。如此一来,岂不是又将寒门子弟拒之门外?”扶苏提出了第一个现实问题。
“其二,九弟方才所言,科举乃定期举行。若以三年为期,则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今朝中因李斯案空缺数十要职,政务繁杂,等不了三年五载才有人才补上。眼下之急,又该如何处置?”
扶苏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这两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将闾似乎早有预料,从容应答:“长兄所虑极是。关于路途遥远,儿臣以为,科举不必一步到位,只在咸阳一地举行。可效仿军队编制,分层级进行。先在各郡县举行初试,名为‘县试’或‘郡试’,选拔出本地的优异者。这些人再由官府资助部分盘缠,赴咸阳参加更高层级的‘京试’乃至‘殿试’。如此,既能筛选人才,亦可减轻学子负担。”
“至于眼下空缺……”将闾继续道,“科举并非一蹴而就。初次推行,可设定一个较短的准备期,比如半年或一年后,举行第一次‘恩科’,专门用于填补此次空缺。在此之前,部分次要职位,可暂由副职代理,或从现有恪尽职守、能力尚可的官吏中择优拔擢,以解燃眉之急。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他看向嬴政,语气恳切:“父皇,科举制的真正意义,在于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固有格局。让天下读书人,无论出身,都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凭借真才实学报效国家。如此一来,人才将源源不断涌现,且这些人感念的是朝廷的知遇之恩,忠诚的是陛下与大秦,而非某个世家、某个权贵。长此以往,世家门阀对朝政的把持,自然瓦解。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固本之道!”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劈中了嬴政的心坎。
打破世家把持。
让天下人才忠于皇权。
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却又难以彻底实现的局面吗?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虽以军功爵制打破了部分旧贵族的垄断,但新的权贵阶层和地方豪强势力依旧盘根错节。
李斯一案,更是暴露了这些盘踞在朝堂内外的势力是何等可怕。
他一直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帝王心术勉力平衡。
而将闾提出的科举制,似乎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釜底抽薪的道路。
虽然这制度听起来匪夷所思,推行起来必定困难重重,甚至会引发剧烈的反弹。
但其潜在的巨大收益,对巩固皇权、削弱世家、真正实现****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嬴政粗重地喘息了几下,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异样的红晕。
他死死盯着将闾,仿佛要将这个儿子看穿。
扶苏听了将闾的解释,虽然仍觉得此事太过激进,但也不得不承认,若真能如将闾所言,其利远大于弊。
尤其是“忠于陛下与大秦,而非某个世家”这一点,让他这个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影响的皇子,深以为然。
“父皇……”扶苏看向嬴政,想听听他的决断。
嬴政闭上眼睛,沉默了良久。寝殿内只剩下他微弱而急促的呼吸声。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那双饱经风霜的眸子里,已经充满了决断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好……”嬴政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量,“就依你所言……推行……科举!”
他看向将闾,眼神复杂却带着前所未有的信任:“此事……关乎大秦国运……由你……全权负责推行!朕……准了!”
他不想再看到那些世家大族把持朝堂,互相勾结,甚至胆敢将手伸向皇权。
科举,这柄看似温和的刀,或许能斩断那些盘踞在大秦身上的毒瘤。
“儿臣,遵旨!”将闾深深叩首,语气沉稳,心中却涌起万丈波澜。
历史的车轮,从这一刻起,将要驶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102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