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章 将闾的“换血”计划
送走冯劫,书房内只剩下将闾一人。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他挺拔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冰冷的地面上。
将闾走到窗前,目光投向远处巍峨的宫墙轮廓,最终落在更远方,那片广袤无垠、潜藏着无数未知力量的大秦疆域上。
科举,这两个字的分量,远比他想象的更重。
它不仅仅是一种选官制度的变革,更是对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权力格局发起的挑战。
那些依靠血脉、荫庇、举荐而占据高位的世家大族,那些将官场视为自家后花园的门阀势力,他们会甘心吗?
绝无可能。李斯虽死,但滋生李斯的土壤还在。
不彻底铲除这片土壤,大秦这艘巨轮,迟早还会触礁倾覆。
他很清楚,父皇的支持是关键,但父皇毕竟重伤初愈,不可能事事躬亲。
真正将这“科举”二字从竹简上的墨迹,变为撼动帝国的现实,需要他,也只能依靠他自己。
而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甚至可能血流成河。
一股寒意顺着脊背升起,却又被胸中更炽热的决心驱散。
退缩?
绝无可能。
历史已经给了他一次机会,若不能抓住,他将无颜面对后世,更无颜面对自己。
夜色渐浓,将闾并未休息。
他回到书案前,目光沉静如水。
片刻后,他低声吩咐侍立在门外的亲卫:“传章邯、张洪奎、杜周,即刻来书房议事,不得声张。”
命令被迅速执行。
不多时,三道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门口。
新任卫尉章邯,依旧是一身戎装,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
罗网统领张洪奎,黑衣罩体,气息内敛,仿佛融入了阴影;
治粟内史杜周,则换上了一身崭新的九卿官袍,脸上还带着几分初登高位的拘谨和疲惫——显然,这位新任财神爷已经开始为大秦的钱袋子操心了。
“都坐。”将闾示意。
三人依言落座,书房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他们都是将闾绝对的心腹,深夜密召,必有大事。
将闾没有绕弯子,直接将下午与父皇、以及刚才与冯劫商议的“科举取士”之策,更为详尽地向三人阐述了一遍。
从科举的核心理念,到具体的考试层级——县一级的初试,郡一级的复试,咸阳的京试,以及最终由皇帝或监国亲自主持的殿试,层层选拔,唯才是举。
再到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限于儒家经义,更要包含律法、算学、策论乃至格物等实学。
最后,他强调了首次“恩科”的紧迫性,必须在一年内,为朝廷选拔出第一批急需的人才。
随着将闾的讲述,书房内的空气仿佛一点点凝固。
章邯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剑柄;
张洪奎低垂着眼帘,只有偶尔闪过的精光,显露出内心的不平静;
杜周则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那表情仿佛在说:“殿下,您是认真的吗?这……这动静也太大了吧!”
待将闾说完,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殿下,”最先开口的是杜周,他小心翼翼地组织着措辞,生怕触怒了这位行事愈发莫测的监国公子,“此法……可谓石破天惊。若真能推行,确能为我大秦发掘无数遗珠。只是……”
他苦着脸,那张精于计算的脸上写满了肉疼:“只是这层层考试,从县到郡再到咸阳,所需考场、官吏、笔墨纸砚,还有那些贫寒学子的盘缠资助……这……这简直是个无底洞啊!臣粗略一算,光是这第一次恩科,怕是……怕是比南征大军的粮草耗费还要惊人!国库……国库它……”
他几乎要捂住心口了。
将闾看了他一眼,并未动怒,反而觉得有些好笑。
这位杜内史,真是三句话不离钱袋子。
“钱粮之事,本就是你治粟内史的职责。”将闾淡淡道,“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南疆能打赢,科举这点耗费,难道还能掏空大秦不成?”
杜周被噎了一下,讷讷不敢再言。
钱于他而言是问题,但显然不是这位监国殿下最关心的问题。
这时,章邯沉声开口:“殿下,末将所虑,不在钱粮,而在安稳。”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科举取士,等于是断了许多世家子弟的晋升之路。这些人盘踞地方,势力庞大,岂会善罢甘休?一旦他们暗中作梗,煽动地方,甚至……铤而走险,后果不堪设想。”
他握紧了拳头:“况且,天下学子齐聚应试,本就容易滋生事端。若有人借机生乱,或是落榜学子心生怨怼,被有心人利用……从县试到京试,如此漫长的战线,卫尉府和地方郡兵,如何能确保万无一失?”
章邯的担忧,直指要害。
科举不仅仅是文官制度的变革,更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安全风险。
一直沉默的张洪奎,也抬起了头,声音低沉沙哑:“殿下,章将军所言极是。罗网近来已察觉到,自李斯逆案后,咸阳城内外,不少旧勋贵族、地方豪强之间,往来异常频繁。他们表面恭顺,暗地里却对殿下推行的新政,特别是格物院之事,颇有微词。如今若再推行这科举……无异于火上浇油。”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凝重:“这些名门世家,根基深厚,彼此联络,能量惊人。他们或许不敢明着反对陛下和殿下,但暗中使绊子,破坏科举的推行,甚至……制造更大的混乱,并非不可能。罗网虽能监察,但防不胜防。”
三位心腹,从各自的角度,不约而同地指出了科举推行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阻力。
他们的眼神中都带着深深的忧虑,看向将闾。
“殿下,此事……是否……三思?”杜周最终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劝了一句。
章邯和张洪奎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他们并非反对科举本身,而是担心将闾这步子迈得太大太快,会扯到大秦刚刚经历动荡的脆弱神经。
将闾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书房内,只剩下灯花偶尔爆裂的噼啪声。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人,脸上没有任何动摇之色。“你们说的,我都明白。”
“世家会反对,地方会动荡,甚至可能有人铤而走险。这些,我早有预料。”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万里江山图》前,背对着三人。“但,我们还有选择吗?”
他猛地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李斯之祸,难道还不够深刻?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如同附骨之疽,正在一点点侵蚀大秦的根基!今日不除,明日必成心腹大患!难道要等到下一个李斯出现,再来一次咸阳喋血吗?”
“科举,就是我要插入他们心脏的利刃!就是要打破他们世代垄断的根基!就是要让天下寒门,看到一丝光亮!”
将闾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至于风险……我大秦将士,连十五万百越蛮夷都能全歼,难道还怕几个藏在阴暗角落里使绊子的世家不成?”
他走到杜周面前:“钱粮不够,就去抄!李斯一案,查抄了多少家产?那些依附于他的贪官污吏,难道府库都是空的?实在不行,就发行‘兴学债’,向那些富商大贾‘借’!”
他又看向章邯:“地方不稳,就派兵去镇压!卫尉府、中尉府、南北二军,还有刚刚凯旋的南征大军,难道是摆设?谁敢跳出来,就打断他的腿!”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张洪奎身上:“暗中作梗,就让罗网去挖!把那些阴谋诡计,连根拔起!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顺应大势者昌,螳臂当车者亡!”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杀气腾腾。
书房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杜周、章邯、张洪奎三人,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却气势迫人的监国公子,心中再无半分疑虑,只剩下被点燃的熊熊战意。
顺应大势者昌,螳臂当车者亡!
“殿下放心!”章邯率先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必将竭尽全力,确保科举推行期间,京畿与各郡县安稳!若有宵小胆敢作乱,末将定将其碎尸万段!”
“属下明白!”张洪奎也躬身应道,“罗网必将严密监控,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试图破坏科举的阴谋!”
杜周也连忙表态,虽然想到那天文数字般的开销还是有点哆嗦,但语气却无比坚定:“臣……臣这就去想办法!砸锅卖铁,也要把这科举所需的钱粮给凑出来!”
将闾看着眼前的三位心腹,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很好。”
他挥了挥手:“各自去准备吧。记住,此事绝密,在朝廷正式公布之前,不得泄露半点风声。”
“遵命!”
三人领命,躬身退出了书房。
空旷的书房内,再次只剩下将闾一人。
他重新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深邃。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10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