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207章 安北都护,万里经略

207章 安北都护,万里经略


麒麟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将闾的目光在群臣脸上缓缓扫过,最终停留在扶苏身上。

那目光平静无波,却带着洞穿一切的锐利。

殿中百官,无论是真心为扶苏担忧,还是暗中盘算着将这位前朝长公子送离权力中心,此刻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新皇的最终裁决。

片刻的沉默,却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

将闾终于开口,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杜卿所奏,北疆屯垦,利国利民,朕准了。章将军所言,军屯戍边,开疆拓土,亦是正理。北疆,必须牢牢掌握在我大秦手中!”

群臣闻言,心中稍定,这与他们预想的并无太大出入。

然而,将闾接下来的话,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巨浪。

他看向扶苏,一字一顿道:“皇兄既有此心,朕便成全你。即日起,册封皇兄扶苏为‘安北都护’,总管漠南匈奴旧地一切军政、民政、教化事宜!赐都护大印,配亲卫三千,仪仗随行,开府建衙,便宜行事!”

“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安北都护。

这是大秦从未有过的官职。

总管一地军政民教,权力之大,几与封疆大吏无异。

陛下竟然将如此重任,交给了扶苏?

那些原先还担心扶苏安危的官员,此刻长长舒了口气,陛下此举,无疑是对长公子的极大信任与倚重。

而另一些心思深沉之辈,则暗自咋舌,新皇这手腕,当真是滴水不漏。

将扶苏捧到如此高位,远放北疆,既全了兄弟情义,又彻底消除了其在咸阳的任何潜在影响。

高明!

实在是高明!

杜周更是喜上眉梢,安北都护啊!

这北疆大开发,有了这位皇子都护坐镇,那还不是要人有人,要钱……呃,钱还得他来想办法,但至少名正言顺,推行起来必定事半功倍。

扶苏亦是微微一怔,他原以为九弟最多允他前往北疆,协助地方官员,未曾想竟会委以如此重任。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上前一步,撩袍跪倒,朗声道:“臣兄扶苏,叩谢陛下天恩!定不负陛下所托,为我大秦,开万世太平于北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激动,眼神却愈发坚定。

这或许是他证明自己,实现抱负的唯一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将闾抬手虚扶:“皇兄平身。此去北疆,任重而道远。那片土地,刚刚经历战火,百废待兴,胡风未消,民心未附。朕希望皇兄能将那片草原,真正化为我大秦的沃土,成为帝国北方的坚实屏障。”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敲打,“但皇兄切记,秦法如山,不可动摇。仁德教化,亦需在法度之内行事。若有违逆,国法无情!”

“臣兄,谨遵陛下教诲!”扶苏再次躬身。

随即,将闾命人当庭颁布了早已拟定好的《安北规划纲要》。

这份纲要洋洋洒洒数千言,从迁民政策、土地分配、军屯设置、税收优惠,到学堂推广、医师派遣、矿产勘探,乃至对残余匈奴部落的管理办法,无不详尽规划,条条框框,清晰明确。

其中数条,尤为引人注目。

纲要中明确提出,鼓励迁往北疆的秦民与当地归化胡人通婚,凡所生子女,皆为大秦黔首,录入户籍,享受与关中子民同等待遇。

并规定,北疆所有新设学堂,必须使用秦语秦文教学,教材由国子监统一编撰刊印,务求从根本上强化大秦一家的认同。

“陛下圣明!”

杜周看得是两眼放光,这简直是釜底抽薪,百年大计啊!

他立刻又有了新的主意,屁颠屁颠地出列:“陛下,北疆开发,耗资巨大。臣斗胆再献一策,可效仿军功债券,发行‘北疆大开发债券’!向天下富商豪族募资,许以未来北疆税收、矿产收益作为分红。如此,既可解朝廷燃眉之急,又能盘活民间巨资,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将闾嘴角抽了抽,这杜周,还真是个不放过任何刮钱机会的财迷。

不过,这法子确实可行。

“准。此事仍由你治粟内史府操办,务必稳妥。”

“臣遵旨!保证刮……咳咳,保证筹集到足够的款项,绝不耽误都护大人北上!”杜周兴奋得差点说漏嘴,连忙改口。

将闾又下令,从格物院抽调一批最顶尖的农博士、水利营造师、舆图绘制师、矿产勘探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医师,组成一支庞大的技术团队,随同扶苏一同前往北疆,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散朝之后,扶苏领了安北都护的大印和相关文书,回到府邸,便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幕僚团队。

除了一些始终追随他的儒生故吏外,他还主动向将闾上书,请求从有治理边郡经验的官员中,调拨几名干练务实之人,协助自己处理北疆繁杂的政务。

将闾对此自然无不应允。

数日后,扶苏启程前往北疆。

咸阳城外,十里长亭。

将闾亲率文武百官为扶苏送行。

旌旗招展,车马粼粼。

将闾与扶苏并辔而行,言语间满是关切:“皇兄此去,山高水远,务必保重身体。北疆苦寒,若有任何需求,可随时快马传书于朕,朕必全力支持。”

扶苏亦是面带感激:“多谢陛下挂怀。臣兄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望。”

场面一度十分感人,兄友弟恭,羡煞旁人。

至于这其中真情几许,假意几分,恐怕也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清楚了。

临别之际,将闾拍了拍扶苏的肩膀,看似随意地说道:“朕已命罗网统领张洪奎,挑选了一队精干好手,化作皇兄亲卫,随行护卫。北疆蛮荒,皇兄安全至上,万不可有丝毫闪失。”

扶苏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拱手道:“陛下厚爱,臣兄感激不尽。”他自然明白,这名为保护的亲卫,恐怕还有监视的意味。但事已至此,多思无益。

就在此时,上将军蒙恬越众而出,单膝跪地,声如洪钟:“陛下!末将蒙恬,请命率我部黄金火骑兵主力三万,移驻新建的北疆云中郡,拱卫安北都护府!为长公子殿下之后盾,震慑草原宵小,但有不服王化者,末将愿为先驱,踏平之!”

蒙恬此举,既是出于对扶苏的关照,也是出于一名大秦将领开疆拓土的本能。

将闾龙颜大悦:“好!蒙卿忠勇可嘉,朕准了!有蒙卿与黄金火骑兵在,朕对北疆,便又多了一分安心!”

一切安排妥当。在官府的号召与优厚政策的吸引下,第一批数万名来自关中、三川等地的无地或少地黔首,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也带着对未知前途的忐忑,携家带口,在军队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遥远北疆的漫漫征途。

扶苏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望着那绵延不绝的人流,心中百感交集。

他深知,此行北疆,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有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潜在的外部威胁。

这对他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证明自己价值的唯一机会。

长风吹起他的衣袂,这位新任的安北都护,目光投向遥远的北方,那里,一片广袤而未知的土地,正等待着他去征服,去教化,去建设。

随着扶苏与大批迁民队伍远赴北疆,咸阳城的政治焦点暂时从这片冰与火的草原上移开。

朝堂之上,围绕着战后恢复、官员铨叙等事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运转。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新的隐忧,已在帝国的南方悄然滋生。

治粟内史府内,杜周正对着一堆来自南方百越诸郡的赋税奏报,愁眉不展。

他那双精于计算的眼睛,在那些枯燥的数字之间来回逡巡,敏锐地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奇怪,”杜周捻着自己下巴上的肥肉,喃喃自语,“这象郡、桂林郡今年的丝麻、铜铁上缴,怎的少了将近两成?奏报上说是道路不靖,运输损耗……哼,糊弄鬼呢!这损耗也太大了些!”

他隐隐觉得,这平静的南方,似乎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太平。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09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