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章 兵临象郡,初战扬威
十五万大秦铁军,旌旗如林,浩浩荡荡,向南碾压而去。
道路两旁的稻田早已收割,只余下枯黄的根茬,在秋风中瑟瑟。
老太尉尉缭果然经验老到,行军途中,他协助王离重新规划了数条更为便捷安全的行军路线,避开了几处可能存在瘴疠的沼泽地。
军纪被他抓得极严,沿途秋毫无犯,便是偶有过路的乡民,也不敢惊扰。
初时,北方将士确有不适,或腹泻,或发热,军中一片人仰马翻,好在随军医师众多,又有尉缭指导,用艾草熏蒸营帐,煎煮祛湿汤药,情况才渐渐稳定下来。
黑冰台的密探们,如同一群无形的影子,早已渗透到桂林郡、象郡的每一个角落。
每日里,雪片般的密报通过专门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王离的中军大帐。
叛军的兵力部署、各部头目的姓名性格、粮草囤积地点,乃至哪座山有密道,哪条河有浅滩,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王离手捧着这些浸透了心血的情报,仿佛已经亲身在南疆的山水间走了一遭。
那自称“南越武王”的叛军首领,据说本是当地一豪族头人,颇有几分蛮勇。
他仗着手下兵多将广,又有南海联盟暗中提供的兵器甲胄,先前又接连攻下几座县城,气焰正盛。
在他看来,秦军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只要凭着山高林密的地利,拖也能把秦军拖垮。
至于秦军在骊山阅兵时展露的那些新式军械,在他看来,不过是中原人故弄玄虚的把戏,运到这崇山峻岭之中,还能剩下几分威力?
中军帐内,王离与尉缭对着舆图彻夜商议。
“临尘县,”王离的手指重重点在象郡境内一个不起眼的县城上,“此地乃叛军在象郡东部的核心据点,囤积了大量粮草,亦是其主力一部的盘踞之所。若能一举拿下,则可震慑整个象郡叛军。”
尉缭捋着花白的胡须,深以为然:“兵法云,先声夺人。我军初至,必须以雷霆之势,打掉叛军的嚣张气焰。临尘,确是个好目标。”
数日后。
一支约三千人的黄金火骑兵,在熟悉山林地形的当地向导引领下,悄无声息地绕过叛军数道外围哨卡,如一柄从天而降的金色利剑,直插临尘县外围叛军主力大营。
彼时,叛军营中还在饮酒作乐,浑然不知死神已至。
当黄金火骑兵摧枯拉朽般撕开营寨简陋的木栅栏,马蹄踏处,血肉横飞,叛军才如梦初醒。
这些平日里只在山林间称王称霸的乌合之众,何曾见过如此精锐、如此凶悍的骑兵?
许多人连兵器都来不及拿起,便被斩于马下。
一时间,鬼哭狼嚎,营中大乱。
紧随其后,秦军步兵主力亦已赶到,迅速将临尘县城团团围住。
“攻城!”
王离一声令下。
早已准备就绪的数十架霹雳车和三弓床弩被推至阵前。
这些在骊山阅兵时便已让各国使臣胆寒的战争巨兽,经过格物院的进一步改良,威力更胜从前。
“放!”
随着令旗挥下,磨盘大小的石弹呼啸着砸向临尘县那本就不甚坚固的土石城墙。
只听“轰隆”巨响,城墙被砸出一个个巨大的豁口,碎石泥土四下飞溅。
紧接着,粗如儿臂的床弩巨箭,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着城头守军的性命。
叛军原本还想凭借城墙负隅顽抗,但在如此恐怖的打击面前,他们的勇气迅速瓦解。
不少人扔下兵器,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城破!
部分叛军头目见势不妙,试图带领残部遁入城外的山林,妄图凭借熟悉地形,与秦军展开游击。
王离对此早有预料,当即下令屯垦军精锐出击。
这些常年在北疆与匈奴周旋、熟悉山地作战的士卒,在当地向导的配合下,分作数十支小队,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对逃窜的叛军展开了无情的搜山清剿。
临尘县很快便被彻底攻克。
王离依照将闾出发前的密令,将城中抓获的负隅顽抗的叛军头目及核心骨干数百人,尽数枭首,悬于城头示众。
一时间,临尘城头血腥冲天,令人望而生畏。
城中百姓何曾见过如此阵仗,对秦军的雷霆手段与赫赫军威,既惊且惧。
王离随即命人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并严令军士不得掳掠百姓,违者立斩。
数日之内,城中秩序便初步恢复。
在清点临尘县府库缴获时,王离意外地在一处密室中,发现了一批绘制精细的兵器图谱,上面所绘兵器样式奇特,与中原兵器大相径庭。
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几名被锁链锁住的异族工匠。
经过审问,这些工匠操着生硬的汉话,声称他们是奉南海大人之命,前来协助南越武王改良军械,提升战力。
“南海大人?”王离眉头紧锁,这个名号,与先前在咸阳抓获的叛军军师供述中的南海联盟隐隐相合。
看来,这南方叛乱的背后,果然有一只来自南海之外的黑手。
就在秦军清剿临尘残敌之时,一名侥幸从乱军中逃脱的叛军裨将,名为石达,此人身材魁梧,骁勇异常,且对周遭山林地形了如指掌。
他收拢了数百名溃兵,逃入深山,扬言要聚拢旧部,与秦军血战到底,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初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秦军的士气。
然而,南方湿热的气候,也开始真正显露出它的威力。
尽管早有防备,但军中每日还是有不少北方来的将士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上吐下泻,浑身乏力,甚至发起高烧。
军中医师虽全力救治,但药材消耗巨大,压力陡增。
尉缭凭借早年在楚地作战的经验,亲自指导军士如何在林中辨识可避瘴气的草药,如何挖掘清热解毒的植物根茎。
他还建议王离,将营寨迁移至地势较高、通风干燥之处,并严格规定士卒饮水必须烧开,食物必须煮熟。
同时,他以监军的名义,火速向后方催调大批对症药材。
临尘一战,虽歼敌数千,拔除了叛军在象郡的一颗重要钉子,但叛军主力尚存,那骁勇的石达也成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那位神秘的“南海大人”及其背后的势力,如同笼罩在南海上空的迷雾,依旧深不可测。
王离站在临尘残破的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青黑色山峦,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093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