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296章 挑选新的治粟内史

296章 挑选新的治粟内史


麒麟殿内,因嬴将闾那句石破天惊的“提议”,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罗马使者瓦莱里乌斯面如死灰,双腿发软,若非身后随员及时搀扶,恐怕早已瘫倒在地。

他带来的所有骄傲与辞令,在对方一句轻飘飘的“去你们的海上看看风景”面前,碎得连渣都不剩。

嬴将闾却像是浑然不觉自己投下了一颗何等惊天动地的炸雷,不再看那失魂落魄的罗马使团,仿佛那只是随口一提的玩笑。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阶下噤若寒蝉的百官,话题一转,声音平稳地回到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上:“杜周殉国,治粟内史之位不可久悬。诸位爱卿,可有贤才举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那根紧绷到极致的弦,骤然松弛下来。

冰冷的国际对峙带来的寒气尚未散尽,炽热的内部权力争夺之火已然点燃。

右丞相冯去疾最先反应过来,他定了定神,从方才的震惊中勉强抽离,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治粟内史掌管国家钱粮赋税,责任重大,非德高望重、出身清贵之世家子弟不可担任。臣举荐琅琊郡守王肃,其家族四世三公,王老大人更是精通农桑,勤勉廉洁,必能为陛下分忧,安定国库。”

“臣附议!”一名列侯紧跟着出列,“臣举荐沛郡太守李楷,李氏乃楚地望族,三代为官,其人品端方,素有贤名!”

“臣举  ……”

一时间,被嬴将闾一连串雷霆手段压抑了许久的世家大族官员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纷纷出班,踊跃举荐起自家的子弟门生。

一时间,殿中人名爵位纷飞,个个履历光鲜,出身显赫,恨不得将自家祖宗十八代的功绩都摆出来。

嬴将闾坐在御座之上,不动声色地听着,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

直到殿内推荐的声音渐渐稀落,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清晰地压过了所有余音:“农桑乃国之本,此言不差。但朕的国,如今不止有农桑。”

他站起身,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阶下众人,那目光似乎能洞穿他们冠冕堂皇的言辞下,那些盘根错节的家族利益。

“朕的钱庄,已开遍南疆诸郡;朕的商队,驼铃声已远至葱岭之外。用管理一郡农田之经验,来调度一个日渐庞大的帝国黄金与货殖流转,无异于让老牛去拉千里马的车驾。诸位爱卿所举荐的,皆是栋梁之才,只是,用错了地方。”

满朝文武,一片愕然。

那些方才还口若悬河的官员,此刻都有些讪讪然。

陛下这话,说得客气,却也直接否定了他们所有的人选。

嬴将闾轻轻拍了拍手。

“带上来。”

沉重的殿门再次开启,一名身着寻常青色布衣,头戴葛巾的中年男子,在一名内侍的引领下,缓步走入大殿。

此人身形中等,面容普通,唯有一双眼睛,在殿内略显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明亮沉静。

他步履稳健,面对这满朝公卿与御座之上的九五至尊,脸上没有丝毫畏惧或谄媚之色,只是走到殿中,对着御座深深一揖。

“草民夏无且,参见陛下。”

夏无且?

殿中百官面面相觑,交头接耳,这是一个他们从未听闻过的名字。

看其衣着打扮,绝非官宦世家出身。

嬴将闾看着下方窃窃私语的臣子,语气平淡地宣布:“此人,便是朕为我大秦寻来的新任治粟内史。”

“轰!”

仿佛一滴冷水落入滚油,整个麒麟殿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右丞相冯去疾第一个跳了出来,花白的胡子都气得根根倒竖,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此人一介白身,听其名讳,‘无且’,恐是医者商贾之流!治粟内史何等重要的职位,执掌国之钱袋,关乎江山社稷之根本!让这等市井之徒来担任,岂不是将我大秦的经济命脉,交予宵小之手?祖宗成法何在!国家体面何在啊,陛下!”

老丞相捶胸顿足,痛心疾首。

“请陛下三思!”

“治粟内史一职,干系重大,岂可轻授于无名之辈!”

“臣等附议,请陛下收回成命!”

群臣纷纷出言附和,慷慨激昂,声浪几乎要掀翻麒麟殿的殿顶。

就在这片反对的声浪之中,那名布衣中年人夏无且,却依旧保持着先前的从容镇定,他不卑不亢地开口了,声音清晰稳定:“回右丞相的话。草民出身微末,确实不假。也曾行医问药,聊以糊口。后弃医从商,组织商队,往返于中原与百越之地,贩运山货特产,至今已有二十载。二十年间,草民的商队,从未有亏损,资产薄增百倍而已。”

他顿了顿,又道:“草民也曾在数个郡县开设过‘通济钱庄’,经营借贷周转,虽年利微薄,以‘十取一’为常例,却也从未有过一笔坏账呆账。”

此言一出,殿内反对的声音稍稍一滞。

二十年资产增值百倍?

开设钱庄从未亏空?

这听起来,倒不像是个只会夸夸其谈的草包。

夏无且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卷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竹简,双手捧着,由侍立一旁的内侍快步呈到御座之上。

“陛下,这是草民斗胆,为我大秦未来数年之财政,拟定的一份‘开源节流新策’。草民以为,国富之法,不在于横征暴敛,向黔首加税,向百姓增徭役。只需将南洋贸易之利、丝路关税之利、以及遍布天下的大秦钱庄所产生的存贷之息,此三者统筹规划,合理调度。草民预计,不出三年,国库岁入,便可在现有基础上,再增三成。”

“此新增之三成,足以支撑陛下先前所言,于格物院下增设‘航海科’与‘舆地科’,培养专才。亦足以支撑组建三支远洋楼船舰队,扬帆四海,尚能略有结余,以充实内库,应对不时之需。”

冯去疾闻言,眉头紧锁。

他下意识地伸手,从内侍手中接过另一份抄录的竹简副本,狐疑地展开。

只看了几眼,这位处理了一辈子国家财政的老丞相,便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竹简之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各种条目分列清晰,计算之精细,逻辑之严密,匪夷所思。

其中对于资金的调度、周转、以及各种潜在利润的估算,还有风险的规避,其精准与前瞻性,是冯去疾这位大秦右丞相,穷尽一生所学,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哪里是什么“市井之徒”的胡言乱语,这分明是一份闪耀着金光的治国良策!

整个麒麟殿,再一次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那些方才还义愤填膺,口口声声“祖宗成法”、“国家体面”的世家官员们,此刻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一个个张口结舌,再也发不出半点声音。

嬴将闾看着他们脸上那副精彩纷呈的表情,嘴角不易察觉地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缓缓开口,一字一句,清晰而决绝地说道:

“朕的财神,不问其出身贵贱,只问其才干有无。”

“谁,能为朕的大秦,实实在在地赚来黄金白银,充盈国库,利国利民,谁,就是朕的治粟内史!”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08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