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2:从考大学开始逆袭人生 > 第124章:文化馆

第124章:文化馆


王科宝每天天刚亮就夹着稿纸往文化馆跑。那栋旧楼以前是无城县的县衙门,门口蹲着两只掉了漆的石狮子,院墙根爬满了青苔。推开掉了漆的朱红木门,迎面就是个小园子,假山石缝里钻出几根野草,荷花池子里的荷叶蔫巴巴耷拉着,倒是凉亭顶上蹲着几只麻雀,见他进来扑棱棱全飞了。

图书室缩在走廊尽头的角落里,统共就两间房大小。窗户还是老式木头格子的,糊着发黄的报纸。靠墙摆着三排大书架,木料倒是扎实得很,就是上头东一本西一本地躺着些旧书,积的灰都能搓出泥丸子。这地方平时冷清得很,就几个退休老头会来翻翻过期的《参考消息》。不过王科宝就相中这份清净,木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响,倒像给他打拍子似的。

他把书包往窗边小桌上一撂,顺手扯了扯悬在头顶的灯泡绳。钨丝灯泡滋啦滋啦闪了两下,好歹是把屋里照出点暖光。这地方白天也得开灯,外头树荫把窗户挡得严严实实。从书包里掏出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钢笔尖在墨水瓶里蘸了又蘸,开始一笔一画誊写新稿子。

这些天他攒了两个故事。一个叫《高考轶事》,写的全是自己考场上的糗事——考数学那场肚子疼得直冒冷汗,监考老师还以为他要作弊;另一个叫《回城记》,把隔壁朱奶奶家儿子儿媳折腾七八趟才办成回城手续的事编成了故事。誊着誊着,钢笔尖突然划破稿纸,他赶紧用橡皮沾着唾沫擦,结果蹭出个黑窟窿。正懊恼呢,值班的老张头晃着钥匙串进来:"小王啊,该回家吃饭喽!"

老张头是文化馆的老油条,原先总嫌王科宝占着桌子碍事。后来听说这小伙子是王家二小子介绍来的,态度立马转了弯。这县城里谁不知道王家老爷子在供销社当差,逢年过节能弄到紧俏货。如今老张头见着王科宝,脸上的褶子都能笑出朵花来。

踩着自行车往家赶,七月的日头毒得很,柏油马路晒得直冒油。路过邮局时他特意刹了车,把誊好的稿子又检查一遍。牛皮纸信封上工工整整写着"《故事会》编辑部收",另一个信封上贴着八分钱邮票,收件人地址是《当代》杂志社。柜台后头穿绿制服的大姐接过信封时,手指在浆糊口抹了抹,沾得满手都是。

"科宝!"春生从分拣室探出头来,邮包带子还斜挎在肩上。这小伙子生得虎头虎脑,制服袖子卷到手肘,露出晒得黑红的小臂。"又来寄稿子?"他说话带着股江边人特有的沙哑,像是让江风吹糙了嗓子。

王科宝从冰柜里摸出两瓶橘子汽水,玻璃瓶上凝着水珠子。春生一见就急了眼:"你这不埋汰人吗!上我这儿还让你破费?"说着夺过汽水就往小卖部跑,跟老板熟门熟路地退了钱。回来时端着个掉了瓷的搪瓷缸,里头冲的麦乳精结着块,沉在缸底像滩黄泥巴。

电风扇在头顶嘎吱转着,春生抹了把汗:"高考完也不歇着?我跟你说,周六跟我去江上钓鱼咋样?我哥们有条拖船,到时候咱们在船尾巴上甩竿子......"他边说边比划,手指头差点戳翻搪瓷缸。王科宝听着心动,江里的大鱼可跟河沟里的小鲫鱼不一样,听说有人钓起过脸盆大的鳡鱼。

从邮局出来拐进丁家巷,青石板路硌得自行车直跳。丁宇家院门虚掩着,推车进去就看见那小子瘫在竹椅上,脚边瓜子壳堆成小山。八仙桌上摊着本卷了边的《射雕英雄传》,书页上还沾着油渍。

"你哥真打算当个体户?"王科宝抓了把瓜子嗑起来。丁宇他哥丁浩是这片的传奇人物,去年退伍回来放着派出所的工作不要,非要摆摊卖牛仔裤。丁家为此闹翻了天,丁老爷子抄着扫把追了三条街。

丁宇翻了个白眼:"可不是嘛!昨儿个我哥从广州倒腾回一麻袋蛤蟆镜,把我妈气得高血压都犯了。"他说着摸出副茶色太阳镜戴上,活像港片里的古惑仔。王科宝瞅着新鲜,接过来往鼻梁上一架,眼前顿时昏天黑地,差点被门槛绊个跟头。

俩小子正闹腾,外头突然传来叮铃哐啷的动静。丁宇脸色一变:"糟了,准是我哥进货回来了!"话没说完,院门咣当被撞开,丁浩扛着个大编织袋闯进来,袋子里哗啦哗啦响,隐约能看见里头五颜六色的塑料凉鞋。

"哟,大学生来了?"丁浩把袋子往地上一撂,扬起一阵灰。他穿着件花衬衫,扣子解到第三颗,露出脖子上小指粗的金链子——后来王科宝才知道那是铜的。"要不要来双最新款的?给你成本价!"他说着从袋底掏出双荧光绿的塑料凉鞋,鞋跟上还镶着亮片。

王科宝盯着那鞋直发愣,这颜色放在县城里怕是独一份。丁宇在边上直捂脸:"哥你饶了我吧,上次你让我穿那个红裤衩去上学,我们班主任差点把我当流氓抓了......"

日头西斜时,王科宝蹬着车子往家赶。后座上绑着丁浩硬塞的两双凉鞋,说是抵他帮忙写广告词的报酬。路过荷花池时,他看见春生说的那条拖船正泊在码头,船老大蹲在船头补渔网,古铜色的脊梁上滚着汗珠子。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4/111110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