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2:从考大学开始逆袭人生 > 第434章:这可是最大的工厂

第434章:这可是最大的工厂


王科宝前脚刚迈进房间,后脚还没站稳,就听见身后传来赵有信那带着深深愧疚的声音:“科宝,真对不住,都是我拖累了你。”那声音仿佛被沉重的情绪压着,每一个字都透着自责。

王科宝闻声扭过头,只见赵有信的眼眶泛红,原本坚毅的眼神此刻满是沮丧。回想起刚刚被众人围堵时,赵有信都强忍着情绪,此刻却像是被一根弦轻轻拨动,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眼看就要哭出声来。

一旁的江义满脸疑惑,惊讶地问道:“这是咋回事啊?怎么突然这样了?”

“有信,这事儿根本就不赖你,你瞎内疚啥呀。”王科宝大步流星地走过去,猛地一巴掌拍在赵有信的肩膀上,那股子豪迈劲儿瞬间就出来了,“明天咱们哥几个齐心协力,非得把那些家伙打得落花流水不可!”

这一巴掌似乎带着神奇的力量,赵有信原本沉浸在难过中的情绪一下子被打断了。他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轻咳一声,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随后郑重地点了点头,坚定地回应道:“好!”

赵有信这才稳了稳情绪,把刚刚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室友们听。话音刚落,众人的情绪瞬间被点燃,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为赵有信打抱不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好一会儿,最后意识到接下来还有重要的任务,便各自拿起书,认真翻看了起来。

回想起在火车上的时候,李教授就特意强调过,这次出行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但除此之外,还要在工厂里通过实际操作做出一个集成电路来。这集成电路涉及的环节那叫一个多,绝非一人之力能够完成,所以必须得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

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除非有特殊的加分渠道,否则哪个不是从学霸堆里杀出来的,多多少少都有点恃才傲物的劲儿。房间里的这几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想着一定要在这次活动中赢出彩,自然都抓紧每分每秒开始学习了。

在这几个人当中,只有王科宝是大一新生,其他几位别看年纪轻轻,都已经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了。在实验操作方面,他们确实有着丰富的经验,实力不容小觑。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众人简单吃过早饭,便来到大厅里集合等待。没等多久,昨天遇到的那些本地学生们就陆陆续续地从楼上下来了。紧接着,李教授和宣老师也出现了,常工则与一位身材微微发福的中年男人一同从外面推门走进大厅。

昨天还嚣张得不可一世的几个本地学生,此刻见到那位中年男人,瞬间变得毕恭毕敬,此起彼伏的问候声在大厅里响起:“古教授好!”

古教授看上去颇为随性,脸上的胡茬没来得及剃干净,却也透着一股别样的气质。头发倒是梳理得整整齐齐,全部梳在脑后,身上穿着一件军大衣,显得格外有派头。

“哟,大家都到齐了呀,我还琢磨着,你们几个会不会不来呢……”古教授笑着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哪能啊,古教授,您这一通知,我们几个立马就赶过来了。”那个昨天还脾气暴躁的亮哥,此刻像换了个人似的,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规规矩矩地回应着,就像一个乖巧的小学生。

“走吧,大家都跟上。”常工扫视了一圈大厅里的众人,见人数一个不少,暗暗松了口气,转身带头往外走去。

招待所门前的空地上,停着一辆大巴车。众人有序地鱼贯上车。从这里到酒仙桥虽说距离不算远,但路上还是耗费了一些时间。毕竟那个时候北四环还没有建造,车子只能绕路前行。

李教授和古教授彼此认识,两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自然而然地闲聊了起来。王科宝一行五个人坐在后排,那几个本地学生则坐在前排。宣老师依旧和众人当中唯一的女学生乔玉香坐在一起。

宣老师目光温柔地扫了一眼这次从皖省过来的几位学生,轻声细语地说道:“这次我们有五天的时间,大家不用着急,可以慢慢学习。要是能够顺利完成考核,我和李教授请你们去吃全聚德。”

乔玉香一路上和宣老师已经混得很熟了,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惊喜地问道:“是吃烤鸭吗?昨天刚出火车站就看到他们的广告了。”

“没错,就是烤鸭,全聚德的烤鸭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就连我也没尝过呢……”宣老师感慨地说道。

王科宝笑着应和道:“那行,为了这顿烤鸭,我们可得拼尽全力了。”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不断。前排的那几个本地学生也在小声地窃窃私语。车辆行驶时的颠簸噪音,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前后排的谈话隔离开来。

随着车子的前行,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几个高耸入云的烟囱。周围的建筑寥寥无几,大多是茂密的林子,看上去颇为荒凉。可等车子开到工厂附近时,景象陡然间热闹了起来。

那个时候的工厂可不只是单纯的生产场所,国营大厂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善。车子从一家超市门口缓缓驶过,王科宝眼尖,还看到了不远处的一家电影院。路上的行人也明显多了起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车子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工厂的大门口。常工第一个下了车,等众人都下车集合后,他笑着指了指不远处那座绿色的两层高的角楼,介绍道:“我们都管它叫正门楼,走吧,大家先进去。”众人便跟在他的身后,朝着工厂内部走去。

常工对这一带的情况了如指掌,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给大家科普这家工厂的来历:“这厂子啊,还在不断地扩大规模呢。当初,也就是五几年的时候,由电信工业局科技处牵头,找了德意志帮忙援助建设,总投资那可是高达一个亿啊……”

这话一出口,几个学生都忍不住倒吸了几口凉气。要知道,在50年代,职工一年的收入也就一百多块钱,这一个亿的分量简直重如泰山,难以想象。

“咱们这个可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常工看到学生们惊讶的反应,心里颇为得意,嘴角微微上扬,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等大家正式走进工厂大门以后,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份资料表,后面还附有相关人员的名单。王科宝这才知道了那几位本地学生的来历。那位亮哥名叫陈亮,是清大大三的高材生,另外四个人,也分别来自不同的知名大学。

至于那位古教授,来头更是不小。他可是资深的计算机专家,还留过洋,也是国内第一批积极动员制造固体电路的科研人员之一。

资料表上陈列着一份普通的集成电路图纸,以及制造所需要的详细工序。赵有信见状,立刻凑到王科宝身边,急切地问道:“我们是不是得分工一下啊?”

王科宝点了点头,把另外几位学生都招呼到身边,有条不紊地说道:“我们先进去参观,大家尽量多观察,要是允许动手操作的,千万别放过机会。分工就按照这上面的工序来,一人负责一道。另外,我提醒大家一下,可别只盯着自己负责的那块工序,我们得尽量全面地学习……”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王科宝几乎已经成为了这帮学生的主心骨。大家听了他的话,纷纷点头答应,随后各自挑选了一道工序。

安排好这边的事情后,王科宝这才有空去打量自己的竞争对手。只见他们几个也聚在一起,手里拿着资料,正热烈地议论着什么。

不远处,李教授和古教授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这两帮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论技术水平,李教授对自己带出来的学生充满信心,他深知这几位都是尖子生,实力强劲。至于王科宝,他更是一点都不担心。这小子的操作手速快得惊人,已经丝毫不亚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操作员了。

李教授转头看向古教授,半开玩笑地说道:“老古啊,要是这次你输了,可得去全聚德摆上一桌啊。我们从乡下来的,还没尝过这么高级的食物呢。”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4/111107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