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林家食肆经营日常 > 第六十五章划不来

第六十五章划不来


入口先是外皮的酥脆,脆得掉渣,融化的红糖顺着嘴角流下来,滚烫又香甜,核桃碎在齿间  “咯吱”  作响,又香又脆。

他眯着眼睛,嘴里含混不清地嚷嚷。

“唔……  太好吃了!林姐姐,这饼比镇上点心铺的还好吃!酥得掉渣,还这么甜!”

苏慧娘咬下一口酥饼,温热的饼渣落在衣襟上,她连忙用手接住,细细嚼着。

外皮的酥香裹着红糖的甜润,核桃碎在齿间咯吱作响,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淡淡的麦香。

她忍不住点点头,又咬了一口,才擦了擦嘴角的糖渍,眼里满是期待。

“夏儿,这饼做得这么好,明天咱们多做些,跟杂烩羹、核桃碎一起卖呗!

你看有志吃得这么香,其他客人们肯定也爱买,说不定比核桃碎还受欢迎!”

林知夏正收拾着案板上的面粉,闻言停下动作,拿起竹筛里剩下的核桃仁看了看,轻轻摇了摇头。

“娘,这饼是好吃,可真要拿去卖,不太划算。”

苏慧娘愣了愣,放下手里的酥饼。

“咋不划算?这饼香成这样,定三文钱一个,肯定有人买!”

“娘您算算成本。”

林知夏挨着苏慧娘坐下,指着装红糖的罐子说。

“咱们这红糖就要三百文一罐,一罐用来做这样的吃食,一次就剩下的不多了。

做这一炉饼就用了三大勺,要是多做,红糖得再去镇上买,近来红糖价涨了,一斤要贵两文钱。

还有核桃仁,做饼用的都是最饱满的仁,咱们本来留着做核桃碎的就不多,要是分去做饼,核桃碎的量就少了,反而顾此失彼。”

苏慧娘皱了皱眉,没说话,心里却明白过来。

确实,红糖和核桃仁都是稀罕物,成本比杂烩羹的成本高多了。

林知夏又接着说。

“而且这饼做起来太费功夫了。您看,老面得提前发一夜,揉面、包馅、烤炉预热,前前后后得小半天,

咱们早上卖杂烩羹已经够忙了,要是再做酥饼,得起更早,您的身子怕是熬不住。”

她想起苏慧娘前几天还说腰酸,要是再添活儿,怕是要累着。

“可……  这么好的饼,不卖怪可惜的。”

苏慧娘还是有些舍不得,看着盘子里金黄的酥饼,又看了看旁边吃得正香的秦有志,语气里带着点失落。

林知夏握着苏慧娘的手,轻声说,“娘,咱们也不是不卖,就是不适合天天做。

要是逢年过节,咱们提前一天少做些,当作稀罕物卖,定价高些,客人图新鲜说不定会买。

平时咱们还是以杂烩羹和核桃碎为主,这两样做起来快,成本也低,客人也爱买,咱们也轻松些。

再说了,咱们自己做着吃多好,比拿去卖还舒心。

您看,今儿个做这一炉,咱们自己吃,再给秦大哥送两个,感谢他借咱们钳子。”

苏慧娘听着,慢慢点了点头。

女儿说得在理,确实不能为了卖饼累坏身子,成本高不说,还耽误了主营的杂烩羹。

她看着林知夏,眼里露出欣慰的神色。

“还是你想得周全,娘光顾着看饼好吃,没算这些账。

行,就听你的,逢年过节再少做些,平时咱们自己吃。”

这时,秦有志刚吃完第二个酥饼,擦了擦嘴,听见母女俩的话,连忙说。

“林姐姐说得对!这饼这么好吃,自己吃最香了!要是逢年过节卖,我肯定让我哥买!”

林知夏被他逗笑了,拿起一个包装好的核桃碎包递给秦有志。

“这个给你带回去,饿了可以吃。等会儿我再装两个酥饼,你给婶子他们也带回去尝尝。”

秦有志接过核桃碎包,使劲点头。

“嘿嘿,谢谢林姐姐!”

院子里的香气还没散,林知夏吃着嘴里的红糖核桃酥饼,觉得如今的日子也挺舒心的。

林知夏收拾着灶台上的空菜篮,想起明天杂烩羹要用的马齿苋剩下的不多了,恐怕不足以支撑明天的生意。

林知夏皱了皱眉,转头对正擦桌子的苏慧娘说。

“娘,马齿苋没了,咱们要去山上再挖一点回来了。”

上次没想那么多,也没料到生意会这么好,所以马齿苋没准备太多。

苏慧娘停下手里的布巾,拍了拍围裙上的面粉。

“咱们上次就该多摘些的,不过马齿苋不是稀罕物,后山阴坡那块潮,马齿苋长得可肥了,咱们现在去,还能赶在天黑前回来。”

母女俩没多耽搁,换了双防滑的粗布鞋,林知夏拎了个小竹篮,苏慧娘被了个竹筐。

苏慧娘又顺手揣了把镰刀,万一遇到缠脚的荆棘能割开。

后山的路比前几天捡核桃的路更缓些,晨露早被日头晒干。

路边的野草长得齐脚踝高,开着星星点点的白碎花,风一吹就蹭着裤腿晃。

“往这边走。”  林知夏熟门熟路地领着路。

上次她和李婶来的时候,记住挖马齿苋的地方,“阴坡那片石头缝里全是马齿苋,茎红叶绿的,可嫩了。”

苏慧娘跟在后面,时不时伸手扶一把路边的灌木,怕脚下踩滑。

路两边的土有些松,还嵌着细小的碎石子。

走了约莫半炷香的功夫,前面的坡地渐渐阴下来,坡上满是拳头大的石头,石头缝里果然冒出一片片马齿苋。

茎秆是淡红色的,像涂了层薄胭脂,叶子是肥厚的卵圆形,绿得发亮,贴在地面上长成一簇簇的,掐断茎秆还会渗出透亮的汁液。

“就是这儿!”  林知夏眼睛一亮,放下竹篮蹲下身,指尖捏住马齿苋的根部轻轻一扯。

连带着根须的嫩株就拔了出来,抖掉根部的泥土,放进篮里。

“娘您看,这马齿苋多嫩,没虫咬,煮进羹里鲜得很。”

苏慧娘也蹲下来摘,她的动作更轻,只掐马齿苋的嫩尖。

老茎嚼着柴,得掐掉。

“咱们摘些嫩尖就够了,留着老茎让它再长,下次还能来摘。”

母女俩并排蹲着,指尖在石缝间翻飞,竹篮里的马齿苋很快就堆了小半筐,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211/111110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