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锅是破的,饭还是香的
雨幕里那盏军牌吉普的车灯晃得人眼睛发疼。
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往门口走,胶鞋踩在水洼里“啪嗒”响——国防科委的人来得比我预想的还快。
吉普车门“吱呀”一声推开,下来个戴大檐帽的中年人,肩章上两颗金星压得帽檐微微下垂。
他冲我敬了个礼,雨水顺着帽徽往下淌:“林总师,我是国防科委质检组组长陈正明。北方所的特急任务,我们得做盲抽检测。”
我的后颈突然绷直了。
盲抽检测意味着要同时查西南厂和三家外协作坊的库存,连我都不知道具体抽哪批。
王主任跟在我身后,工装领口湿成一片:“陈组长,这雨下得……要不先去会议室?”
“不用。”陈正明拍了拍怀里的铝箱,“我们带了便携检测台。现在就去废料处理组的防空洞——听说你们的密封圈都在那儿?”
雨点子砸在防空洞的铁皮门上,发出密集的鼓点。
我推开门,三百枚密封圈在木架上码得整整齐齐,每枚都用报纸包着,报纸边儿上还留着苏晚晴用蓝墨水写的编号。
陈正明的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声音格外响:“随机抽三十件,西南厂十件,翻砂社十件,橡胶作坊十件。”
王主任的喉结动了动,凑到我耳边:“要不把外协的收回来统一包装?小作坊连个恒温柜都没有,万一……”
“不用。”我打断他。
雨水顺着裤管往鞋里灌,凉得人清醒,“真金不怕火炼,脏手也能捧玉。”
检测灯在防空洞里支起来时,天已经擦黑了。
陈正明的助手架起投影仪,墙上投出苏联原品的检测数据:“尺寸公差±0.15mm,耐压波动值±5%。”他捏起第一枚抽中的密封圈,游标卡尺的金属头在橡胶上轻轻一卡,“西南厂023号,内径49.98mm,合格。”
第二枚是翻砂社的117号,卡尺尖刚贴上唇边,陈正明的眉毛就挑了起来:“49.99mm?”他换了千分尺再量,“49.992mm,比原品还精准。”
第三枚来自橡胶作坊的208号,耐压测试时液压机的指针晃得人眼晕。
“8.2MPa!”记录员喊出声,“原品是8±0.4,这枚8.2,波动值才2.5%!”
陈正明的白手套都捏皱了:“不可能……你们用的是土炉子吧?”他转身盯着我,“这些小作坊连实验室都没有!”
苏晚晴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检测台边。
她发辫上的雨水滴在《协作生产控制手册》上,晕开一团墨渍:“但他们用的是同一套口诀、同一个样块、同一种责任心。”她翻开手册,纸页上画着胶料拉丝的长度刻度,标着“拉丝到小拇指长,塑化刚好”;还有硫化罐排气声的波形图,写着“噗噗声间隔两秒,压力稳”。
“这是我跟着老罗跑了七家作坊记的。”她指尖抚过“听声辨压”那页,“老张头说,他爹修胶鞋时就靠耳朵听胶料熟没熟;二狗子的师父教他看拉丝,跟老家熬麦芽糖一个理儿。”
陈正明翻手册的手慢了下来。
王主任突然扯了扯我袖子,我这才发现他后背的工装全湿了,贴在身上像片蔫了的菜叶:“林工,检测结果……全优?”
“三百件样品,尺寸一致性比进口原品好,波动值是苏联的三分之一。”陈正明合上手册,抬头时眼睛亮得像淬过火的钢,“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民企协作案例。”
庆功会设在厂部大礼堂,红布横幅还滴着雨水。
张副厂长举着搪瓷缸子站起来:“我提议,把‘X7协作模式’推广成三线地区民兵式技术储备!让所有小作坊都参与军工生产——”
“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打断他。
礼堂里的掌声突然断了,像被掐了线的广播。
苏晚晴在桌下轻轻碰了碰我的鞋尖,我冲她笑了笑,“运动式推广容易走样。有人为了‘表现’偷工减料,有人照搬手册却不懂原理……咱们这条路,得慢一点,稳一点,只带愿意低头干活的人。”
散会后苏晚晴跟着我往防空洞走。
月光从洞顶的透气口漏下来,照在她手里的手册上:“你说得对。上次去橡胶作坊,老张头把手册抄了三份,说要传给三个徒弟——他说‘理儿得嚼碎了咽,不能囫囵吞’。”
我刚要说话,传达室老周举着电报冲过来,雨水顺着电报单往下淌:“林总,北方所急电!”
电报上的字被雨水泡得模糊,我凑近了看:“需耐低温-70℃特种润滑脂,外方称非欧美产不可。”
苏晚晴的手指在电报上顿了顿:“外方……又卡咱们脖子?”
“卡不住。”我摸出裤兜里的《野路子情报汇编》,封皮是油布缝的,边角磨得发亮,“小川整理了三年,东北农机站有笔记:‘猪油混石墨粉,零下五十照样转’。”
接下来的半个月,防空洞成了油脂实验室。
朱卫东用铁丝把样品瓶吊进深水井,井下4℃的恒温水泡着瓶子,他蹲在井边搓手:“再往瓶里加酒精和冰块,能降到-15℃,不够的话……”
“不够。”老罗哈着白气走进来,他的蓝布手套冻得硬邦邦,“我去问了锅炉房老杨,他说往酒精里加盐,能降到-30℃。”
林小川举着温度计冲进来:“师父!-35℃了!”他鼻尖冻得通红,“但猪油在-40℃就凝固了,得加别的料。”
我翻着《情报汇编》,手指停在“煅烧滑石粉”那页:“试试牛油。老杨头说,牛拉爬犁时,车轴抹了牛油,-50℃都不冻。”
老罗把新配的油脂抹在轴承上,手在-35℃的冰桶里冻得发紫:“启动力矩……比上回轻了。”他呵着气记录,“第七次配比,牛油80%,煅烧滑石粉15%,二硫化钼5%。”
哈工大的检测报告是在第十七天送来的。
我捏着报告的手直抖:“-68℃下保持流动性,抗磨性达标!”
那晚我在防空洞的墙上新刻了一行字:“破锅也能炖好肉,关键是火候有人守。”月光透过透气口照在字上,我摸出抽屉里的《分散式关键技术备份体系建设方案》,首页写着:“献给所有被遗忘的角落。”
窗外的白杨树沙沙响,像谁在翻一本很厚的书。
突然,传达室老周的喊声响彻厂区:“林总!西北某基地急电——新型雷达旋转平台……”
他的声音被风卷走了半截。
我望着窗外的夜色,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两下,撞得肋骨发疼。
该准备下一口“破锅”了。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200/111109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