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三十二章 众心成城与危难显担当

第三十二章 众心成城与危难显担当


苏晚和陆衍的成功,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于他们的小家。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家境困难或心思活络的,亲眼见证了“石头地变瓜田”的奇迹,心思都活络起来。先前零星的请教,渐渐变成了有组织的需求。

在王婶等人的牵头和村委会的默许下,一个由七八户人家组成的“果蔬种植互助小组”应运而生,苏晚被公推为小组的“技术顾问”。小组的初衷是好的,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共同采购些便宜的农资,甚至计划将来产量大了可以联合销售,增强议价能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快露出了骨感的一面。小组运作没多久,挑战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成员心态不一。像王婶这样踏实肯干、真心想学技术的占一半;但也有那么两三户,抱着占便宜、搭便车的心思加入。比如村里的懒汉刘老歪,自家地都懒得精心伺候,加入小组后,每次集体学习倒是积极,但轮到需要出力气整理公共育苗地、或者分摊购买竹竿塑料布的费用时,就开始哭穷耍滑,要么“腰疼”,要么“家里揭不开锅”,只想等着分享别人的成果。

其次便是利益分配初现端倪。第一次集体育苗的菜苗长出后,分配就成了难题。苗有壮有弱,地有肥有瘠。大家都想要壮苗,都想种在离水源近的肥地。几户人家为了几畦苗的分配,私下里争得面红耳赤,话里话外都觉得自己吃了亏,跑到苏晚这里来诉苦抱怨,让她主持“公道”。

这天傍晚,互助小组的成员聚在苏晚家院子里开小会,原本是商量下一茬种什么菜,结果话题很快又歪到了抱怨和争执上。

刘老歪翘着二郎腿,叼着烟袋:“要我说,晚丫头,你们家大棚种得好,肥料肯定有秘方!都是互助小组的,不能藏私啊,拿出来大家共用呗!”  他想的是不劳而获。

另一户姓李的媳妇立刻接话:“就是!还有那种瓜的诀窍,可不能只教给王婶她们几家关系好的!咱们是一个组的,得公平!”

王婶听不下去了,反驳道:“刘老歪你少胡说八道!晚丫头哪次藏私了?哪种菜什么时候下种、怎么施肥防病,不是说得清清楚楚?你自己不上心,肥料舍不得下,苗不肯问,怪谁?人家晚丫头和陆衍流汗开荒的时候,你们在哪儿呢?”

“哎,王婶你这话说的,我们不是没那个本钱嘛……”李媳妇嘟囔着。

院子里顿时吵吵嚷嚷,乱成一团。苏晚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心里有些疲惫,但也知道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她看了一眼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陆衍,他眉头微蹙,显然也不喜这种吵闹,但他并没有插手,只是用眼神给予苏晚支持,让她自己处理。

苏晚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声音:“大家都静一静!”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众人都看向她。

“成立互助小组,是为了大家好,不是为了吵架。”苏晚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和却有力,“咱们把话说在明处。第一,技术,我没有秘方,只有笨办法,就是肯下功夫,细心观察。我所有的经验,只要大家愿意学,我绝不藏私,王婶、张嫂她们种得好,是因为她们肯听肯干,舍得下力气和本钱!”

她顿了顿,继续道:“第二,关于公平。光想着占便宜,小组长远不了。从下次开始,我们立个规矩:集体出的钱、集体出的力,都用本子记清楚,公开透明。出力多的、投入大的,分配苗种、选择地块的时候,自然优先。想不出力不出钱就分好处的,对不起,互助小组不养闲人。”

这话说得直白,刘老歪和李媳妇等人脸上挂不住,想反驳,但在苏晚清澈的目光和旁边陆衍无形的压力下,又悻悻地闭上了嘴。

“第三,”苏晚拿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我们现在就把接下来要买的种子、肥料钱算清楚,每户该摊多少,白纸黑字写下来。愿意的,明天把钱交到我这里,我们一起去买。不愿意的,也不强求,但还是欢迎来交流经验。”

她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既表明了无私的态度,又立下了公平的规矩,更拿出了实际的操作方案。这番举动,让王婶等真心想做事的人拍手称快,也让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无机可乘。

最终,大部分成员都同意了这个方案,只有刘老歪嘀咕着“麻烦”溜走了。互助小组经历了一次小小的风波,非但没有散伙,反而因为规则的建立而变得更加稳固。苏晚用她的智慧和公正,赢得了小组成员更深的信服。

然而,就在苏晚刚刚理顺小组内部事务,准备带领大家大干一场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考验的不仅仅是小组,更是整个村庄。

秋收时节,老天爷却偏偏不作美。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地里成熟的玉米、稻谷无法收割,眼看就要烂在地里,村民们心急如焚。更雪上加霜的是,公社唯一的一台老式拖拉机,在抢运公粮时陷进了通往邻村的一段泥泞不堪的土路里,动弹不得,司机也束手无策。那段路是几个村子交公粮的必经之路,拖拉机堵在那里,后面的牛车、板车全都过不去,眼看就要耽误交粮的大事,公社干部急得团团转。

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慌了神。交不上公粮,可是要影响全村评优和返销粮分配的!村长敲着锣召集青壮劳力,想去把拖拉机推出来,可那家伙重达数吨,陷在深泥里,人力根本无可奈何。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唉声叹气之际,一直沉默旁观的陆衍站了出来。他对村长说:“我去看看。”

村长看着陆衍那条似乎不太便利的腿,有些犹豫:“衍子,你那腿……能行吗?那家伙死沉死沉的……”

“试试。”陆衍言简意赅,转身就拿起蓑衣斗笠,冒着大雨朝村外走去。苏晚放心不下,也赶紧跟了上去。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见状,也纷纷跟了上去,想看看陆衍有什么办法。

来到陷车地点,只见那台“铁牛”半个轮子都陷在了泥浆里,司机急得满头大汗,周围围了不少其他村的村民,都束手无策。雨还在下,路面更加泥泞。

陆衍没有贸然上前,而是围着拖拉机走了一圈,仔细观察了陷车的位置、角度和周围的地形土质。他又蹲下身,用手插了插泥浆的深度和粘度。他的动作专业而冷静,仿佛不是在面对一团乱麻的困境,而是在分析一场战局。

观察完毕,他直起身,对司机和围观的众人说:“硬拉不行,会越陷越深。需要找些木板、树枝垫在车轮下,增加摩擦力。车头方向要稍微调整,不能直着往外拉。”

他指挥若定,条理清晰。然后,他亲自带头,和几个小伙子一起,去路边砍来粗壮的树枝,又找来几块破旧的门板。他让大家将树枝紧紧捆扎,垫在陷得最深的后轮前方和下方,又指挥司机配合,缓慢启动,尝试调整方向。

雨水打湿了每个人的衣衫,泥浆溅满了裤腿。陆衍始终在最关键、最吃力位置,他咬着牙,额头青筋暴起,那条受伤的左腿在泥泞中用力时,明显能看到他在极力克制着痛苦,但他的动作却没有丝毫迟滞,每一次发力都精准而有效。

苏晚在一旁看着,心揪得紧紧的,既为他骄傲,又为他的腿担心。她和其他村民一起,用力扶着垫车的木板,喊着号子加油。

“一、二、三!用力!”

“慢点!方向打左!”

“再垫一根!”

在陆衍冷静的指挥和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沉重的拖拉机车轮终于碾过了垫料,一点一点地从泥坑里挣脱了出来!当拖拉机完全开上坚实路面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欢呼!

司机跳下车,紧紧握住陆衍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陆衍同志!太感谢你了!你可帮了大忙了!要不是你,我今天可就闯大祸了!”

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围上来,向陆衍投来敬佩的目光。原本对陆衍这个“外来户”、“瘸腿汉”还有些轻视的人,此刻都彻底改变了看法。这不仅仅是力气大,更是有头脑、有担当!关键时刻,是靠真本事说话的!

陆衍只是摆了摆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语气依旧平淡:“路通了就好。”

回村的路上,同去的几个小伙子对陆衍的态度明显热络和恭敬了许多,一口一个“衍哥”地叫着。苏晚走在陆衍身边,看着他被雨水打湿的侧脸和虽然疲惫却依旧挺拔的身姿,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自豪和爱意。

这场意外的危机,让陆衍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仅解决了公社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广泛的尊重,更彻底改变了村里人对他“无用”的偏见。从此,“陆衍”这个名字,在村里代表的不再是神秘和疏离,而是可靠、能力和担当。

而苏晚,也通过妥善处理互助小组的挑战,展现了她的格局和领导力。夫妻二人,一个主内精于技术管理,一个主外勇于担当破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他们的威望,在一次次应对挑战和解决困难中,不断攀升。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84/111111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