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量体裁衣与亲情砝码
县里的“多种经营经验交流会”开得颇为成功。
苏晚准备充分,讲述他们如何从无到有搞起大棚、如何克服技术难关、又如何带领互助小组共同致富,语言朴实,事例生动,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陆衍虽然发言简短,但在回答具体技术问题时精准到位,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次露面,不仅再次巩固了他们的名声,也让苏晚接触到了更广阔天地的信息和思路,心中那个关于服装生意的念头,如同被春雨浇灌的种子,开始悄然萌发。
交流会归来,生活回归日常,但某些东西已在悄然改变。家庭的涟漪依旧荡漾,事业的蓝图则在心中悄然铺展。
苏晚没有立刻大张旗鼓地宣布要做衣服,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准备。她先是翻出家里积攒的一些零碎布头,又找出那把她用得顺手的老剪刀和皮尺。她仔细观察村里人,尤其是经常下地劳作的男男女女的穿着,发现确实如那技术员所说,供销社买的成衣,要么过于宽大行动不便,要么为了省布做得紧巴巴的,弯腰捆个柴火都费劲。很多人家还是习惯买布回去自己缝制,或者找村里手巧的妇人帮忙,但样式大多老旧。
这天晚饭后,苏晚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收拾碗筷,而是拿出纸笔,在油灯下写写画画。陆衍收拾完灶台出来,看到她专注的样子,便坐在她对面,拿起一本农业技术书安静地看着,没有打扰。
过了一会儿,苏晚抬起头,将画着几张简单服装草图的纸推到他面前,有些犹豫地开口:“陆衍,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陆衍放下书,目光落在那些线条虽然稚嫩但结构清晰的草图上——有收腰利落的男式工装,有方便弯腰的女式偏襟罩衫,还有加了耐磨护膝的裤子。
“你看,”苏晚指着草图解释,“我在想,咱们能不能……试着做点衣服?不是自己穿,是接活儿,帮人改衣服,或者按尺寸定做。你看村里人干活穿的衣服,总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寻思着,要是能做得合身又耐磨,应该有人需要。”她顿了顿,观察着陆衍的神色,“就是……不知道行不行,而且,会不会耽误地里的活?”
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想法。农业是根本,不能动摇,但服装这个念头,她也不想轻易放弃。
陆衍没有立刻回答,他拿起那几张草图,仔细看了很久。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根据人体劳作姿态优化的细节设计,比如加宽的肩部、便于活动的腋下、加固的关节处。他想起苏晚给他改的那件衬衣,确实穿着更舒服利落。
“想法不错。”他终于开口,语气是惯常的平稳,“地里的活,有我。互助小组那边,王婶她们也基本能独当一面了。” 他没有问能不能赚钱,也没有质疑可行性,而是首先考虑如何为她腾出时间和精力。这份无条件的支持,让苏晚的心瞬间落到了实处。
“不过,”陆衍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起步不能急。先从小处着手,试试水。布料来源、工钱怎么算、时间怎么安排,都得想清楚。”
“嗯!”苏晚用力点头,脸上绽放出光彩,“我也是这么想的!先从改旧衣和简单的定做开始,布料可以让主家自己提供,或者我们帮忙代买,只收手工费。时间嘛,就利用早晚和农闲的时候。”
夫妻二人就着昏黄的灯光,低声讨论起来。陆衍虽然不懂裁剪,但他思路清晰,善于发现潜在问题,比如不同布料的特性、工费定价的合理性、如何保证交货时间不影响农活等。苏晚则发挥她细腻的心思和对服装的理解,一一补充细节。一种新的、共同为家庭未来奋斗的目标感,在两人之间悄然建立。
就在苏晚开始悄悄为她的“服装事业”做准备时,家里的“钱事”也有了新的进展。母亲李桂芹再次上门,这次没绕弯子,直接说明了来意:想借钱翻修一下家里那间漏雨的西厢房,顺便给苏明攒点学费,怕他考上高中家里钱不凑手。数目不算小,但也在苏晚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
这次,苏晚没有独自决定。晚上,她将母亲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诉了陆衍,包括自己内心的纠结——既想帮衬家里,又怕养成依赖,更担心这口子一开,后续会有更多亲戚找上门。
陆衍安静地听完,沉思片刻,说道:“帮,可以。但要有说法。”
他的想法和苏晚不谋而合。第二天,苏晚回了一趟娘家,当着父母和弟弟苏明的面,把话说开了。
“爸,妈,”苏晚语气平和却坚定,“修房子和给小明的学费,这钱我们可以借。但有几句话得说在前头。第一,这钱是借,不是给,得立字据,到时候有了得还。不是为了逼你们,是为了让小明知道,家里的担子以后也得他来扛,不能总指望姐姐姐夫。”
苏富贵闷头抽烟,没反对。李桂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第二,”苏晚看向苏明,“小明,这钱主要是为了你读书。姐希望你争气,好好学,考上高中,将来有个出息。要是你自己不努力,这钱就算白瞎了,以后家里再有啥事,姐也难帮了。”
苏明脸涨得通红,用力点头:“姐,你放心!我肯定好好学!”
“第三,”苏晚最后道,“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但我和陆衍挣点钱也不容易,地里刨食,汗珠子摔八瓣。以后不管是咱们自家,还是姑姑舅舅他们那边,再有类似借钱的事,都得照这个规矩来。不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帮不过来,也容易伤和气。”
这番话,有理有据,既顾全了亲情,也守住了原则。苏富贵沉默半晌,掐灭了烟头,闷声道:“就按晚丫头说的办。” 这几乎是他能给出的最高程度的认可了。
李桂芹虽然有点心疼要立字据,但想到能解决眼前的难题,儿子也表了态,便也释然了。苏明更是把姐姐的话牢牢刻在了心里。
这件事的处理,让苏晚在娘家的地位无形中又提升了一层。她不再是那个需要父母安排命运的女儿,而是成了有能力、有主见、可以依靠的家庭成员。这种角色的转变,伴随着责任,也带来了更多的自主和尊重。
资金的问题初步解决,苏晚的“服装事业”也开始悄然启动。她让陆衍帮忙,将闲置的东厢房收拾出来一角,摆上了一张旧门板搭成的工作台。陆衍甚至还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台人家淘汰下来的、但关键部件完好的老式脚踏缝纫机,仔细检修上油后,竟然也能用了!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效率。
第一个客户是互助小组的王婶。她拿着一条儿子穿短了、但裤腿还很好的裤子来找苏晚,想让她帮忙接一截。苏晚仔细量了尺寸,找了一块颜色相近的布,不仅接长了裤腿,还把磨薄的膝盖处仔细地垫衬加固了一下。王婶拿到改好的裤子,赞不绝口:“晚丫头,你这手可真巧!这比买的还合身还结实!这手工费该多少?你可别跟婶子客气!”
苏晚笑着收了一个很公道的价钱。王婶成了她的活广告,很快,村里陆续有人拿着需要修改的旧衣或者扯了布来找她。苏晚来者不拒,每一件都精心对待,逐渐积累了口碑。
傍晚,苏晚在工作台前踩着缝纫机,哒哒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陆衍则在院子里修补农具,偶尔抬头看一眼灯光下她专注的侧影。一种“男主外女主内”与“夫妻共同创业”奇妙融合的温馨氛围,在小院里弥漫开来。
新的领域已然开启,家庭的纽带在现实的磨合中愈发坚韧。
苏晚知道,无论是田里的庄稼,还是手中的针线,都是他们共同编织未来美好生活的重要丝线。
新的征程,在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中,稳步向前。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84/111111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