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一心向上 > 第333章 真高端比低端赚钱

第333章 真高端比低端赚钱


【做高端或高级,比做低端赚钱。

但。

前提,你得是真高端、高级。

拿个垃圾产品,注册个高大上的品牌,定个高级货的价格,这样是行不通的。】

真高端才有高价值,伪高端终是镜中花。

在商业场域里,“做高端比做低端赚钱”是被反复验证的规律。

同样是卖包,普通帆布包几十元利润微薄,奢侈品牌手袋却能以数万元定价仍有人追捧。

同样是咖啡,便利店速溶几元一杯赚的是走量钱,精品咖啡馆一杯手冲能卖到三四十元还客流不断。

高端市场的利润空间,确实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经营者——但这块磁石的吸力,只对“真高端”有效,若想靠“伪高端”分一杯羹,终究是竹篮打水。

真高端的核心,从来不是“价格高”,而是“价值硬”。就像瑞士腕表能稳居高端市场顶端,靠的从不是印在表盘上的品牌Logo,而是百年沉淀的机芯工艺。

一枚百达翡丽的机芯要经过数十位工匠手工打磨,零件误差控制在微米级,能在历经百年后仍精准走时。

哪怕是看似简单的表壳抛光,也要用天然玛瑙石反复擦拭数千次,直到金属表面泛出温润的“日内瓦纹”。

这种对工艺的极致追求,让它的价值跳出了“计时工具”的范畴,成了可以传承的艺术品——消费者花几十万买的,本质上是“无法被替代的工艺价值”。

反观那些靠“注册高大上品牌、定高价”的伪高端,往往缺的就是这种“硬价值”。

前几年母婴市场曾冒出一批“进口奶粉”,包装上印着拗口的外文,标价是普通奶粉的三倍,宣传页上写着“欧洲皇室配方”。

可仔细追查才发现,所谓的“欧洲工厂”根本不存在,奶粉是在国内小作坊灌装的,配方里甚至掺了不符合标准的添加剂。

这种“用包装堆出来的高端”,或许能靠营销骗消费者买一次。

但只要穿帮,就会被市场彻底抛弃。

去年某电商平台统计,这类“伪高端”商品的复购率不足5%,大多在上市半年后就因无人问津下架。

真高端能站稳脚跟,还因为它懂“高端用户的真实需求”。

高端用户愿意为高价买单,不是因为他们“人傻钱多”,而是他们对“隐性价值”有更高要求。

比如高端酒店的“管家服务”,不是简单的“帮拿行李”,而是能记住客人的隐性习惯。

如果客人第一次入住时把枕头垫高两厘米,下次再来时,床头会提前摆好厚度适配的枕头;如果客人用餐时特意避开香菜,后续所有餐点里都不会出现这味调料。

这种“把细节做到极致”的服务,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而这种情感价值,比单纯的“装修豪华”更能留住人——某高端酒店品牌的数据显示,因“服务细节打动”而成为回头客的用户,占比超过60%。

伪高端却总在“猜用户需求”时跑偏,以为“高价=高端”,却忘了用户要的是“匹配高价的体验”。

前两年有个护肤品品牌,给面霜定价上千元,宣传“采用太空科技成分”,但拆开包装后,瓶身是廉价塑料做的,说明书有错别字,连配送的小样都漏液。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吐槽。

“花买金镯子的钱,买了个地摊级的包装,这不是高端,是把用户当傻子。”

结果这条吐槽被转发上万次,品牌刚火了一个月就被骂到关店。

高端市场的用户往往更“精明”,他们对“价值匹配度”的敏感度,比低端用户高得多。

说到底,高端市场的“赚钱逻辑”,本质是“价值交换的对等。”

你提供真材实料的产品、无可替代的服务,用户才愿意为这份“稀缺价值”支付高价。

而伪高端总想着“走捷径”,用包装凑数、用概念忽悠,却忘了市场最公平——真金不怕火炼,沙子再装成金块,也迟早会被风吹回原形。

想要在高端市场站稳脚,先别急着定高价、起洋名,不如先问自己一句。

我的产品和服务,真的配得上“高端”这两个字吗?这答案,才是决定能否在高端市场赚到钱的关键。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64/504472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