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丢人丢到家
正月过后,天还有些冷。
京大校园里,寒假结束的学生们,带着各地的风尘和家里的年货陆续返校,沉寂了一个春节的校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学没几天,关于中文系大二学生舒志清的家世背景,就像春风一样,悄无声息地吹遍了京大的校园。
“哎,听说了吗?大二中文系一班那个舒志清,家里背景硬着呢!”
“真的假的?看不出来啊?”
“她平时穿着打扮都很朴素,人也文静,不像什么厉害人家…”
“要是真有背景,上次还能被人骂?”
“害!千真万确!”
说话的人神神秘秘,将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
“她家、她姐夫家,那可都是…”
“就年前不是有个跑到学校来,骂她攀高枝的街道干部老大妈嘛?结果你猜怎么着?人家舒志清家里直接找上门,把那家人吓得够呛,连连道歉!”
“我的天…这也太低调了吧…”
这些议论,自然是舒雪找人推动的。
她不需要夸大其词,只需让一两个消息灵通的“热心同学”,“无意间”透露一点事实就好。
目的很简单:保护志清,让那些势利眼和长舌妇掂量掂量,别再轻易招惹她。
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一些因为赵爱珍闹事,而对舒志清有些指指点点的人,立马都销声匿迹了,生怕自己也被找上。
而以前觉得她只是成绩好但家境普通的男生,现在再看她,眼神里多了些复杂的东西。
这天下午,天气很好,没课的同学大多在操场活动。
舒志清和同宿舍的李娟一起,拿着书在跑道上边散步边聊天。
“志清,你看那边,”
李娟用胳膊肘碰了碰舒志清。
“那不是吴卫国吗?”
舒志清抬头望去,果然看见吴卫国和几个室友,从篮球场那边走过来,似乎刚打完球。
吴卫国也看到了她们,脸色瞬间变得极其不自然,脚步一顿,下意识就想转身绕道走。
他的一个室友是个东北小伙,平时大大咧咧的,没注意到吴卫国的尴尬,反而用胳膊箍住他的脖子,笑嘻嘻地大声调侃。
“哎哎哎!卫国,走啥呀?那不是你心心念念的舒志清同学吗?咋见了面还躲呢?”
吴卫国被他箍得动弹不得,脸涨得通红,使劲想挣脱。
“别胡说!快放开!”
那室友以为他害羞,继续咋咋呼呼。
“害!有啥不好意思的!哥们儿都知道了,你妈之前不是还来学校…呃…”
他意识到说错了话,赶紧刹车,但话已出口,只好硬着头皮找补。
“反正你家条件那么好,你妈又是街道干部,喜欢就追嘛!我看舒志清同学肯定…”
李娟性格直爽,大声道。
“志清肯定什么?”
她可不惯着对方这臭毛病,拉着舒志清走上前。
“你是想说肯定感恩戴德,欢天喜地地答应?”
“哟,吴卫国同学,你们家门槛那么高,谁攀得上啊?我们志清可不敢高攀,免得某些人的妈又来学校指着鼻子骂人,说我们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哦不对,现在看,到底谁是天鹅谁是癞蛤蟆,还真不好说呢!”
李娟的话像一连串小鞭炮,周围路过的同学放慢了脚步,一个个耳朵竖的老高。
吴卫国室友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气氛不对,看着舒志清冷漠的眼神,再看看吴卫国恨不得原地去世的样子,不由地松开了手。
“娟子,别说了,我们走吧。”
舒志清拉了拉李娟的衣袖,语气平淡,甚至没有多看吴卫国一眼。
李娟哼了一声,挽住舒志清的胳膊,临走前还丢下一句。
“有些人啊,家里有点小权就忘了自己几斤几两,还想学旧社会那一套,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了!”
两个女生转身离开,吴卫国站在原地,脸色惨白,同学们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他那室友也尴尬地挠着头。
“卫国,那啥…对不住啊…”
吴卫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低着头,快步逃离了操场。
他此刻无比后悔,后悔自己曾经的犹豫和懦弱,更不想有那样一个母亲。
那天从老北京饭店回去后,父亲吴建国大发雷霆,把母亲赵爱珍骂得狗血淋头,连着好几天家里都乌云罩顶。
吴卫国现在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丢人丢到家了”,而这一切,都是他和他家自找的。
相较于京大的热闹,清大倒是很安静。
舒雪怀孕三个月了,已经进入了稳定期,孕肚微微隆起,对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裴晔特意给她买了几套宽松款的列宁装,舒雪身材高挑,肌肤白皙,穿上后显得特别清爽利落。
自打舒雪怀孕以来,裴晔便不再允许她骑自行车了,除非有紧急项目,早晚都是他亲自开车接送。
虽说这怀孕的人容易疲倦,但舒雪底子好,又有药剂加持,还有家人的照顾,她完全没有不舒服,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业一点都没落下。
这天课后,物理系的陈教授叫住了她。
“舒雪,来一下我办公室。”
“好的,陈教授。”
舒雪收拾好书本站起身。
裴晔今天研究所有个会议,要晚点来接她,她正好有时间。
跟着陈教授走进办公室,陈教授给她倒了杯热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最近身体怎么样?学习跟得上吗?”
“谢谢教授关心,都挺好的。”
舒雪双手接过水杯。
“那就好。”
陈教授点点头,切入正题。
“是这样的,下个月初,学校要承办一个小型的中外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主要是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代表,主题是‘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
“我们听说,小日子和棒子国那边要派好几个尖子生来,口气不小。学校很重视,要求我们不仅要展示学术水平,更要展现精神风貌。”
舒雪听着,心里隐约有了猜测。
陈教授继续说。
“我们物理系和建筑系有几个名额。你理论基础扎实,英语又好,关键是临场反应快,心理素质好。系里经过考虑,想推荐你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你觉得怎么样?身体能吃得消吗?”
舒雪几乎没有犹豫。
这种能够开阔眼界,与国外同龄人交流辩论的机会非常难得,尤其是在这个国门初开的年代,她自信能把握好分寸。
“教授,我没问题,很高兴能代表学校参加。”
“好!我就知道你不会怯场!”
陈教授得到肯定答复,很高兴。
“具体资料和流程我让助教整理好拿给你。另外,郑明也会参加,他的英文也很溜,脑子活络,你们可以提前多交流交流,方便配合。”
舒雪了然地点点头。
“好的,陈教授。”
“这次交流会,估计不会那么风平浪静,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陈教授意味深长地叮嘱了一句。
她明白教授的意思,某些国家的学生,在某些场合,总喜欢搞点小动作。
很快,时间便到了3月初。
交流会如期举行。
会场设在清大一间宽敞的阶梯演讲室里,华国、小日子、棒子国以及港岛地区的二十余名学生代表依次落座,前方是双方的几位教授和领队。
开场白和最初的学术报告环节,进行得还算顺利,大家围绕着城市规划、建筑材料革新、光学测量技术等话题展开讨论,虽然观点时有碰撞,但还保持着基本的礼貌。
然而,到了自由提问和交流环节,气氛却变得微妙起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6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